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941侵華日軍史無前例地集結七十萬大軍,究竟是為了防備哪位可怕的對手?

1941侵華日軍史無前例地集結七十萬大軍,究竟是為了防備哪位可怕的對手?

本文作者張憲文,蜚聲國際的中國近代史泰斗,南京大學榮譽資深教授,季我努學社榮譽社長,季我努沙龍講演嘉賓。

第一次長沙會戰後,中日雙方在湘北仍隔新牆河對峙,沒有發生大規模的衝突,日軍第11軍對中國第9戰區的戰力一直想尋機擊破。1941年春,日本大本營制訂了《對華長期作戰指導計劃》,確定在華日軍該年度的作戰指導方針是「繼續對華實施壓力,不容稍懈;尤須利用國際情勢,以謀解決中國事變」。要求在該年夏秋之交,「對敵施以重大壓力,促使事變解決」。並規定作戰「以維持佔領地區為主目的,必要時得行短暫時間的奇襲作戰。作戰目的達成後,以歸還原駐地為原則,不得擴大佔領地區」。

長沙會戰

可見,日軍在1941年仍希望維持「長期持久」的局面,以待國際形勢的變化,或通過時間和地域上有限度的攻擊,達成壓迫中國屈服的目的。日軍仍將消滅在湘北的第9戰區主力視為以有限的兵力實現其戰略目的的手段。1941年初,第11軍發生人事變動,阿南惟幾中將繼園部和一郎中將之後,出任第11軍司令官,木下勇少將任軍參謀長。他們到任後,發現「參謀部及軍司令部的氣氛普遍沉悶」。因而希望「積極運用武力擊破周圍的重慶軍」,一方面提高士氣,另一方面對中國施加壓力。在他們的催促下,第11軍的參謀幕僚再次制訂在長沙以北殲滅第9戰區主力的作戰計劃。

關東軍司令部

就在第11軍緊鑼密鼓地準備長沙作戰時,6月22日,德國突然進攻蘇聯,世界局勢為之驟變。日本大本營內為是否乘機「北進」或「南進」、一舉實現其侵略野心產生了爭論,猶豫不決。7月2日,日本御前會議決定,一旦蘇德戰局有利,立即北上攻擊蘇聯。為此,舉行了規模空前的「關東軍特別大演習」(即「關特演」),從各地抽調大量的兵力和器材,使關東軍的兵力劇增為70萬人。

東北日軍

日軍對北方加強防禦的同時,也不放鬆對南方(美國)的作戰準備。在日本戰略目標未定的情況下,第11軍的作戰計劃必然被擱置下來。然而,阿南惟幾和木下勇都十分熱衷於該項計劃,私下仍積極準備,還派人向上級主管遊說。

張憲文等:《中國抗日戰爭史·第三卷》,2016年版。

編輯:南京師範大學近現代史碩士生 雷曉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日本參謀本部禁止進攻,中國軍隊為何以犧牲幾千人為代價讓日本打過來?
豫北大部遭日軍攻陷,蔣介石下令死守,他卻要率軍撤退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