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同為反法西斯同盟國,英國為什麼處處為難國民政府?

同為反法西斯同盟國,英國為什麼處處為難國民政府?

本文作者張憲文,蜚聲國際的中國近代史泰斗,南京大學榮譽資深教授,季我努學社榮譽社長,季我努沙龍講演嘉賓。

太平洋戰爭前的中英關係中,中國對英國的期望過高,而英國因自身困境,不僅未能滿足中國的要求,反而做了有損中國抗戰的事,給中國人民的抗戰事業增加了困難。歐洲戰爭爆發後,英國希望中國能在遠東抗擊日軍,以緩其壓力,中英關係遂漸趨密切,但英國對華的實際援助仍相當有限。

太平洋戰爭

中國獨自苦撐抗戰兩年多之後,希特勒統治下的法西斯德國於1939年9月1日悍然入侵波蘭,英國、法國向德國宣戰,歐洲戰爭爆發。世界局勢開始向有利於中國的方向發展。蔣介石判斷,如果歐洲戰事延長,日本必不甘寂寞,會乘機南下,「佔領英、法在遠東之屬地與權益,據為己有」。因此,中國的抗日戰爭和英國在遠東的利益關係更加密切,中國戰場事實上已與歐洲戰場聯成了一片。蔣介石對於歐戰爆發後英國對遠東問題的立場十分關心。他向英國政府探詢:「英、法以後對遠東與對華、對日之政策,能否固守國聯盟約會員國之立場?對於國聯所有對華之決議,能否始終履行?並將來英、法與中國對日侵犯英、法在亞洲之一切利益時,英、法希望與中國如何互助合作?」他還明確表示,中國現在即願意用軍事以外的任何辦法來幫助身陷歐洲戰爭的英法兩國。希望以歐戰發生作為中英合作的契機。

蔣介石

歐洲戰爭爆發後,中國對抗戰的目標也有修正。蔣介石在當年11月召開的國民黨五屆六中全會上說,從前中國的抗戰要求是恢復七七事變以前的原狀,現在歐洲戰爭爆發,中國戰場已成為整個世界戰爭的組成部分,所追求的目標已變成要和整個世界問題同時解決,中國戰場「一定堅持到與世界戰爭同時結束,才是真正的解決」。蔣介石關於日本會乘機南侵的判斷沒錯,但對英國反應的預期則過於樂觀。事實是,英國為應付歐洲戰爭,急於避免在遠東與日本發生衝突,採取了比以前更軟弱的綏靖政策,不僅拒絕了中國支援歐洲戰場的善意,而且在日本壓力下還封鎖了滇緬路,增加了中國抗戰的困難。1939年9月,德、意、日三個法西斯國家結成同盟,世界政治格局再次大變。侵略者的結盟促進了反侵略陣營的團結。由於日本與德國結盟,它已成為美英兩國的敵對國家,英國首相丘吉爾指出:「任何跟著希特勒走的個人或國家,都是我們的敵人。」

中美英三國同盟

英美加深了對中國戰場重要性的認識,對日本的態度趨向強硬並開始採取切實措施支援中國。在中國方面,雖然德意日結盟使中國增加了德、意兩個強大的敵對國家,可德、意由於各自的處境,投入中國戰場幫助日本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日本為配合其盟國的戰略,無論是北上進攻蘇聯,還是南下開闢太平洋戰場,都勢必要從中國抽調兵力,如此,將大大緩解中國戰場的壓力。而英美為使中國拖住日本軍隊,必然會對中國政府長期的軍事、經濟援助要求做出回應。綜合以上各點,蔣介石在其日記中不無欣喜地寫道,三國同盟的建立,「在抗戰與國際形勢上於我實求之不得者,抗戰必勝之定矣」。

張憲文等:《中國抗日戰爭史·第三卷》,2016年版。

編輯:南京師範大學近現代史碩士生 雷曉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日本記者回憶南京大屠殺:俘虜一個個被刺落到了城外,感覺墜入了十八層地獄
此國曾是對華援助的重要大國,卻因日本一句話向中國禁售軍火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