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聯想智能生態與小米生態鏈未來對撞避無可避 兩個維度比高低

聯想智能生態與小米生態鏈未來對撞避無可避 兩個維度比高低

4月2日,科技互聯網圈被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劉軍和聯想集團副總裁、首席設計師姚映佳二人的微博互動瞬間被刷了屏,也引來網友的熱評。

姚映佳在微博中稱,夜以繼日,只為4·16完美綻放。劉軍緊接著回應,聯想智能生態即將邁出里程碑式一步。值得玩味的是,在姚映佳發出的微博配圖中,隱現米家的LOGO,圖中文字還有「XBB」這3個讓人不明覺厲的字母。

熟悉這兩家企業的人心中明白:聯想與小米這一對CP未來在市場上或將直接面臨「對撞」。

首先,小米以手機起家,以生態鏈發達,投資了70多家生態鏈「兄弟」公司,一路攻城拔寨,雖然小米口中一直強調自己很專業,只做手機、路由器和電視三大硬體,但最近也在筆記本電腦上發力不斷,逐漸將勢力範圍向PC領域滲透。

其次,聯想是中國乃至世界的PC王者,要延續其在PC領域的霸主地位,自然會對小米保持警惕。與此同時,面向智能物聯網時代,聯想開啟戰略轉型,致力於成為「智能變革」的推動者和賦能者,涉足領域與小米開始重疊。

隨著兩家公司未來業務重合度越來越大,未來摩擦肯定會出現。因此,聯想高管的微博一經發出就引來兩家「對戰」的猜想。而在網路中,儼然也分成兩派,一派支持聯想,一派支持小米,口水戰打得不亦熱乎。

那麼,聯想智能生態VS小米生態鏈又有什麼不同,分別又有哪些競爭優勢?不妨來分析一下。

先看大背景。小米生態鏈起步較早,在用戶中積累了相當大的傳播勢能;而聯想智能生態起步晚,從提出到現在還不到半年時間,在用戶認知度上還較低。這是小米相比聯想的最大優勢,聯想要在傳播勢能上超越小米,可能不會立竿見影。

再來看聯想智能生態與小米生態鏈的不同。

首先是開放性。小米生態鏈中的產品全部來自小米投資的企業,非投資企業無法輕易進入,是一個半開放體系。聯想智能生態則面向所有合作夥伴開放,不僅包括創新企業、硬體製造商,而且包括服務商等。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劉軍甚至說過,包括小米投資的生態鏈企業,聯想也可以考慮合作。

開放性的不同將直接決定SKU(庫存量單位)增長速度的和坪效提升的不同。小米新零售店除了賣手機、凈化器,還賣毛巾、牙刷,就是為了使其SKU儘可能地大,從而帶來坪效的增加,應收的增長。

目前,小米生態鏈公司已經達到七八十家,未來可能會更多,但半開放決定了其SKU將一個緩慢的過程,最終制約應收。相比聯想智能生態,因為更加開放,將有助於其引入更多的智能生態廠商,進而增加智能設備的品類,SKU未來或將迅速超越小米,給用戶更多的產品選擇。

其次是賦能能力。我們可以把賦能劃分為產品、流通、服務、技術、資本等多個維度,然後從這幾個維度進行比較。

先說產品。小米注重在功能、設計上的賦能,發展幾年來出了多款爆品,賦能能力可見一般。聯想經過30多年的發展,在工業設計能力、供應鏈保障以及智能製造能力在全球屈指可數,比小米強上不知多少等級。

再說流通,即渠道。渠道是企業的命脈。聯想在線下已經積累了1.7萬多家門店、8萬家服務商,在160多個國家擁有渠道網路。而小米到目前為止,在國內僅開設了二三百家線下門店,在全球的實力更是處於弱勢。

三是服務。聯想擁有業內最領先、規模最大的泛IT領域產品服務體系,包括2400多家線下服務站、1萬多名專業客服人員,可為用戶提供7×24小時在線服務保障。而作為互聯網起家的小米,服務上一直相對欠缺,追趕聯想也無法一蹴而就。

四是AI。聯想在計算力、演算法和大數據方面優勢更加明顯。計算力連續4屆保持HPC TOP500中國第一、全球第二;在演算法上也引入世界級AI人才,加大了投入。小米在AI領域雖然聲音頗大,但技術也尚處在初期研發階段,躋身人工智慧巨頭行列還需要時間。

五是資本。小米在資本賦能方面還是取得了不少成績,生態鏈中的70多家公司背後都有小米資本的支持。聯想的投資成績也相當亮眼,比如晶元領域的寒武紀、目前大熱的步態識別公司水滴科技以及茄子快傳等,都是聯想投資的企業。

綜上可以發現,小米生態鏈雖然現在風生水起,聲勢明顯比聯想浩大,但是聯想擁有更深厚的根基。聯想大象起舞之後,小米生態鏈還能否獨具風騷?這是一個值得大家思考的一個問題。

小米的生態鏈是竹林,通過賦能,新公司可以像竹筍那樣一夜間冒出地面並儘快成長為竹子,在地下生成強大的根系,生生不息。聯想智能生態則更像海洋,不同的生態企業生活在同一片洋流,共享更加豐富的營養,未來將是竹林與海洋的對決。大戲將開場,我們有的看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科技內參 的精彩文章:

TAG:黑科技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