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明,可以說節日快樂嗎?

清明,可以說節日快樂嗎?

清明節

2018年4月5日

農曆 二月二十

星期四

在二十四節氣中,只有「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時間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節日起源

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相傳此俗源於紀念春秋時晉國介子推。當時介子推與晉文公重耳流亡列國,割股(即大腿)肉供文公充饑。文公復國後,子推不求利祿,與母歸隱綿山。文公焚山以求之,子推堅決不出山,和他的母親一起抱樹而死。文公葬其屍於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於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後相沿成俗。中國過往的春祭都在寒食節,直到後來改為清明節。

節日習俗

盪鞦韆

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之為鞦韆。

踏青

踏青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

放風箏

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插柳

清明節,中國民間有插柳習俗。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裡,活到哪裡,年年插柳,處處成蔭。

清明節,可以說節日快樂嗎?

作為一個傳統節日,清明節哀與樂並存,這看似難以融合的矛盾體,展現著在傳統節日不斷融入現代生活中,內涵也在不斷延伸變化。而這其實也是一種提醒:享受美好春光,美好生活,因想到逝者,而不至浮躁放浪;在寄託哀思中,又因春光可貴,亦不至於太過沉重,更好前行。

北京民俗協會秘書長說,清明節的特點是把春天的勃勃生機充分表現出來,掃墓祭祖讓我們獲得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撐,踏青、盪鞦韆、放風箏則讓人們動起來。這些東西加在一起都是讓我們快樂的度過清明節,所以清明節快樂沒問題

(歡迎在文章末尾填寫評論,發表您的見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普洱茶學堂 的精彩文章:

TAG:普洱茶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