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糖尿病只知道控糖就錯了,主要死亡原因其實是這個!越早知道越好

糖尿病只知道控糖就錯了,主要死亡原因其實是這個!越早知道越好

絕大多數糖友,最關注的健康問題就是降糖控糖,認為把血糖控制在正常範圍就控制了病情。其實並非如此,糖尿病是全身性疾病,只控制血糖,並不能避免併發症,尤其是心血管疾病。

美國曾發表篇研究,表明在多種危險因素中,只要患有糖尿病,無需再考察其他因素,就直接被劃定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在全球範圍內,糖尿病人群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是非糖尿病者的2-4倍,大約每2名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名患者死於心血管疾病。

我國90%的糖尿病患者屬於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往往會合併其它代謝綜合征,最常見就是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等,而這些因素又會誘發或使糖尿病惡化,增加心血管併發症風險。

控制好血糖,能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嗎?能,但作用有限

大量循證醫學研究顯示:對糖尿病患者,單純性控制血糖,對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作用非常有限。在使用降糖葯時,不僅要關注降糖效果,更要注意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糖尿病心血管損害可以分成微血管病、心肌病變、大血管病變。其中,大血管病變和糖尿病病程無關,很可能在糖前期的糖耐量受損階段就出現病變了。

1、微血管病變

糖尿病微血管病變,指糖尿病病人微動脈、毛細血管、微靜脈的病變,常發生在視網膜、腎、心肌、神經組織及皮膚等組織器官。

當微血管出現病變時,會損傷內膜,導致毛細血管基底膜增厚,微血管內皮細胞增生。此時血粘度增高,紅細胞聚集,血小板聚集,血管彈性減弱,管道狹窄,易形成微血栓或微血管閉塞

2、心肌病變

心肌病變是在代謝紊亂及微血管病變的基礎上引發的心肌廣泛灶性壞死,如:心肌細胞肥大、變性、纖維化等,導致心功能異常,最終進展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嚴重時可能發生猝死。

其中,女性糖尿病患者心力衰竭的發生率高於男性,而在住院的心衰患者中,糖尿病患者可佔24-47%;而糖尿病患者心律失常的發生率高達40-75%

3、大血管病變

糖尿病大血管病變,其實就是動脈硬化

一方面,血管在25歲左右就會開始老化,50歲左右血栓斑塊會堵住血管的50%;另一方面,高血糖會引起糖、蛋白質、脂肪代謝紊亂,導致機體的胰島素、高血糖素、兒茶酚胺等激素的分泌、協調性紊亂,血管內皮功能、血小板等異常,也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

因此,糖尿病患者更易發生動脈硬化,且發展迅速,易出現冠心病、腦血管意外、下肢壞疽等。

此外,高血糖引起的代謝紊亂、血管病變,也會引起高血壓、高血脂,進一步加大治療難度。那麼,我們除了控制好血糖,如何延緩或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既然糖尿病是一種全身性疾病,預防併發症一定要注重綜合調理

1 控制高油飲食,減少胰島素需求

糖友要控制飲食,這次說一下高油飲食。很多血糖偏高的人都伴有肥胖,喜食煎、炸食物。想要控制血糖,一定要調節飲食,控制總熱量。

膳食指南建議健康群體每天用油量控制在25ml,糖友可以適當再減少些。因為長期吃高油飲食,需要更多的胰島素平衡血糖。也就是說,相比於健康用油量的人,你的胰島需要加班工作,時間久了,可能會逐漸喪失胰島功能。

2 科學運動,改善血液循環

一方面,運動可以加快能量的消耗,減緩血糖的上升幅度消耗多餘脂肪。如果糖友飲食偏多,怕血糖升得太高,可以適當增加運動。

另一方面,運動可以改善血液循環,減少心血管病變。運動可以雙向調節纖溶能力,抗血栓形成;也能增加血容量,包括血漿容量、紅細胞容量,稀釋血液中不對稱蛋白質等的濃度,從而降低血粘度

而且,運動可以增強心肺功能,改善血液的攜氧能力和運輸營養物質的能力,又能加快代謝廢物的排出,改善微循環,使靜脈血栓的發生率明顯減少。

但運動應量力而行,微微出汗時即可。

3 抗氧化物,抗衰老,促代謝

人體呼吸獲得的氧氣,會在體內產生氧化物,也就是被稱為「萬病之源」的自由基。當自由基產生過多時,就會造成衰老、炎症、動脈硬化、腫瘤,心、肝、肺等疾病。

自由基產生的因素

而抗氧化物是自由基的天敵,可以清除過多的自由基,對血管有雙重保護能力。不僅能延緩血管等組織器官的老化、硬化,還能增加新生細胞,修復受損血管;排出代謝廢物,改善血液環境;促進營養輸送,維持血管彈性。

常見的抗氧化物有生物類黃酮、維生素E、維生素 C、硒、β-胡蘿蔔素、蝦青素、輔酶Q10、超氧化物歧化酶、茶多酚等。那麼哪些常見食物中含有抗氧化物?在主頁回復「抗氧化」即可獲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BTV養生堂 的精彩文章:

胸悶,氣促,你還不當回事嗎?這種疾病曾使韓國前總統喪命!
不要害羞!這個既私密又嚴重的健康問題,100%的人都要關注!

TAG:BTV養生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