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家官方開始執行《惡性腫瘤患者膳食指導》,能吃什麼有準兒了!

國家官方開始執行《惡性腫瘤患者膳食指導》,能吃什麼有準兒了!

隨著科技發展,當今抗腫瘤治療手段也日益進步,在傳統手術、放療、化療的基礎上,各種新興的藥物和治療方法不斷湧現,綜合治療水平持續提高,腫瘤患者的生存時間有了顯著的延長。惡性腫瘤已經由一個只能手術,預後極差的「急性」疾病,轉變為手術、放化療及生物治療並用,一部分可以完全治癒,即使沒有治癒也有機會長期帶瘤生存的「慢性」疾病。於是,如何確保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開始引起腫瘤學界的高度重視。

大量的研究數據表明,惡性腫瘤患者營養問題突出,體重下降現象非常普遍,可導致患者預後不良,生活質量下降,死亡率升高。

100個腫瘤家庭中,大概有99個曾糾結過這樣一個問題:「到底要不要給服用人蔘蟲草之類的補品呢?」。從這個小例子,可以折射出腫瘤患者家屬兩方面的心理:一是焦慮心理,病急亂投醫,只要是可能對疾病治療康復有作用的都要嘗試,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二是慰藉心理,在至親至愛的人面前,在關涉生死的問題面前,總感覺傾盡全力才能心安。

常言道」三分吃藥,七分調養」,而飲食是調養最重要的一環。癌症患者該吃什麼、喝什麼?該忌什麼?患者、家屬、醫生同樣關心!

不久前,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布了《惡性腫瘤患者膳食指導》的衛生行業標準(標準編號:WS/T559-2017)並開始實施。《指導》針對癌症患者膳食的問題,給予最權威的回答。

近年來,癌症發病率的迅速上升,」吃」已經變成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腫瘤飲食之南》,就曾強調不當飲食會導致癌症,特別是脂肪和蛋白攝入過多,長期在體內堆積會導致代謝紊亂而引發癌症。

一旦患癌,飲食就變成患者和家屬尤為關心的問題,但往往各執一詞。加之朋友圈盛傳養生文章、鋪天蓋地的網路推薦,讓患者莫衷一是。魚蝦海鮮等所謂的「發物」是不是絕對禁忌?清淡飲食是否會營養不足,不利於恢復?著實糾結。

《惡性腫瘤患者膳食指導》由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共同起草。

《指導》規定了成人惡性腫瘤患者膳食指導原則、能量和營養素推薦攝入量、食物選擇,適用於對在抗腫瘤治療期和康復期的惡性腫瘤患者(尤指攜瘤患者)進行膳食指導

我們摘編整理了《指導》的部分內容進行分享,但願對您們能有幫助!

000000

000000

關於惡性腫瘤患者膳食指導原則

合理膳食,適當運動。

保持適宜的、相對穩定的體重。

食物的選擇應多樣化。

適當多攝入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多吃蔬菜、水果和其他植物性食物。

多吃富含礦物質和維生素的食物。

限制精製糖攝入。

腫瘤患者抗腫瘤治療期和康復期膳食攝入不足,在經膳食指導仍不能滿足目標需要量時,建議給予腸內、腸外營養支持治療。

惡性腫瘤患者能量和營養素推薦攝入量

能量:

一般按照20 kcal/(kg·d)~25 kcal/(kg·d)(非肥胖患者的實際體重)來估算卧床患者的能量,30 kcal/(kg·d)~35 kcal/(kg·d)(非肥胖患者的實際體重)來估算能下床活動患者的能量,再根據患者的年齡、應激狀況等調整為個體化能量值。

蛋白質:

一般可按1 kcal/(kg·d)~1.2 g/(kg·d)(非肥胖患者的實際體重)給予,嚴重營養消耗者可按1.2 kcal/(kg·d)~2 g/(kg·d)(非肥胖患者的實際體重)給予。

脂肪:

脂肪供能佔總能量35%~50%。推薦適當增加富含n-3及n-9脂肪酸食物。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供能佔總能量35%~50%。

水:

水(飲水和食物中所含水)一般按30 mL/(kg·d)~40 mL/(kg·d)給予,使每日尿量維持在1000 mL~2000 mL。有心、肺、腎等臟器功能障礙的病人特別注意防止液體過多。

礦物質及維生素:

參考同齡、同性別正常人的礦物質及維生素每日推薦攝入量給予。在沒有缺乏的情況下,不建議額外補充。

惡性腫瘤患者的食物選擇

穀類和薯類:

保持每天適量的穀類食物攝入,成年人每天攝入200g~400g為宜。

在胃腸道功能正常的情況下,注意粗細搭配。

穀類包括米、面、雜糧,薯類包括馬鈴薯、甘薯、木薯等。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膳食纖維及B族維生素。保持每天膳食中有適量的穀類食物,每天應攝入200g~400g。穀類加工過於精細可導致其表層所含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和膳食纖維大部分會流失。因此建議每天最好能吃50g以上的粗糧。粗細搭配有利於合理攝取營養素。

在結直腸癌術後早期,為減少大便量,減少粗糧攝入。

此外,腫瘤引起胰島素抵抗,以及放化療治療對機體的損傷導致相當一部分腫瘤患者發生糖尿病或糖耐量受損,粗糧較精細加工的碳水化合物類食物血糖生成指數更低,更有利於控制血糖。

動物性食物:

適當多吃魚、禽肉、蛋類,減少紅肉攝入。

對於放化療胃腸道損傷患者,推薦製作軟爛細碎的動物性食品。

包括肉、禽、魚、奶、蛋等,是人類優質蛋白、脂類、脂溶性維生素、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良好來源,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導2007》推薦每日攝入量:魚蝦類50g~100g,畜禽肉類50g~75g,蛋類25g~50g。

研究發現,大量食用紅肉的人群,其腸道中N-亞硝基化合物水平增高,可增加結腸癌等腫瘤的風險。紅肉被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列為「非常可能的致癌物」。

此外,肉類食物經腌制或熏制等加工後所含的亞硝酸鹽或苯並芘等致癌物質含量顯著增高,應儘可能避免。世界衛生組織把加工肉類列為致癌物。

對於放化療過程中的患者,當伴有胃腸道損傷時,推薦製作軟爛細碎的動物性食品,以降低胃腸道負擔,促進吸收。

奶類是一種營養成分齊全、組成比例適宜、易消化吸收、營養價值高的天然食品,主要提供優質蛋白質、維生素A、維生素B2和鈣。然而,牛奶及奶製品與腫瘤的關係仍然存在爭議,因此,暫不對牛奶及奶製品做特殊推薦。

豆類及豆製品:

每日適量食用大豆及豆製品。推薦每日攝入約50 g等量大豆,其他豆製品按水分含量折算。

豆類和豆製品是優質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和植物營養素(植物固醇)的重要來源,不含膽固醇。豆類與穀類一起食用,可通過蛋白互補作用從而增加蛋白的利用。

目前市面上的豆製品種類很多,大體可分為傳統豆製品、豆奶類豆製品和新型大豆蛋白類豆製品。豆製品加工過程中,能引起腹脹的棉籽糖和水蘇糖等被除去,而大豆中的蛋白質、微量元素基本上都保留在豆製品中。同時,豆製品富含必需脂肪酸和磷脂,不含膽固醇,是肉類食品的良好替代物。主要存在於豆科植物的大豆皂苷、大豆異黃酮和大豆多肽,可能對癌症的預防及治療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蔬菜和水果:

推薦蔬菜攝入量300g~500g,水果攝入量200g~300g。

為預防癌症和慢性病,世界衛生組織提出每天至少吃5份(至少400g)不同種類的非澱粉類蔬菜和水果。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發布的綜述中提出,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攝入量可以對預防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的腫瘤可能有保護作用。

國外研究結果顯示,蔬菜水果對癌症預防的研究結論不盡相同。多吃蔬菜水果能降低女性癌症的發生率;多攝入黃綠色蔬菜和水果能降低癌症的死亡率;也有蔬菜水果的攝入量與癌症的風險沒有明顯關係的報道。

蔬菜水果的蛋白質和脂肪含量低,富含維生素C、E、膳食纖維和重要的植物化學物等。目前對於腫瘤患者的維生素及礦物質攝入量推薦按正常人的每日推薦攝入量攝入,因此要攝入足量的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含有許多被認為是可預防癌症的成分,如有抗氧化功能的維生素C、β-胡蘿蔔素和硒。

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增加膳食中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攝入量可以降低胃癌以及其他癌症的危險性,其機制可能與自由基清除和阻止某些致癌物的形成有關。

十字花科蔬菜,例如洋白菜、西蘭花、花椰菜、大頭菜等含有若干可能有抗癌作用的生物活性成分,能幫助保持甲狀腺素的活性從而對腫瘤病人有益。但這類蔬菜不應過度的烹煮。深色蔬菜和水果中含有的葉黃素、番茄紅素等其他類胡蘿蔔素也有抗氧化作用。

推薦的蔬菜水果攝入盡量選擇新鮮的。果汁含大量糖分但缺乏膳食纖維,因此一般情況不建議飲用果汁。飲料中果汁的百分比在包裝上的標籤中標示,如「含25%的果汁」或「100%果汁」。有些標籤說提供100%的營養,如「提供100%每日推薦的維生素C」。但除非包裝註明是「100%果汁」,一般都不是100%的果汁。這些果汁飲料僅含有很少果汁,是含糖飲料而不是真正果汁。雖然100%的果汁是健康飲食的一部分,但它缺乏膳食纖維。食用過多果汁會增加熱量的攝入。

油脂:

使用多種植物油作為烹調油,每天在25g~40g,有利於維持腫瘤患者的炎症平衡,降低脂質過氧化反應。

其他:

無論是啤酒、紅酒、烈性酒(白酒),還是其他含酒精飲料都應該避免飲用。

避免用鹽保存食物,限制燒烤(火燒、炭燒)、煙熏的動物性食物:在明火上燒烤或烹調肉類能形成具有致癌作用的雜環胺和多環芳烴,是導致胃癌發生的原因之一。

腫瘤患者出現明確的礦物質及維生素等營養素缺乏時,在尋求醫學治療的同時,可考慮膳食強化而補充部分營養素,常見富含這些營養素的食物詳見下表。

您可能對以下內容感興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腫瘤 的精彩文章:

關於腫瘤放化療發燒常見的七個問題
它們被譽為癌細胞的「天敵」抑制腫瘤複發達90%

TAG:腫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