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城市化可以促進工業發展呢?

為什麼城市化可以促進工業發展呢?

為什麼城市化可以促進工業發展呢?原因很簡單。城市生活是大量依靠人和人合作,通過協助創造財富的生產方式。城市化意味著更強的生產能力,通常的結果是工業化。工業化的下一個進程就是服務業進步,那意味著生活水平提高。

城市能促進經濟發展,首先依賴於規模效應。

城市的生活方式就是分工和交換。我們不需要自己生產食品和衣服,生產娛樂、醫療和交通等服務。所有商品和服務都可以外包:開發商造房子,餐館生產食物,明星給大家娛樂,有計程車替我們走路。我們只做好自己的主業就可以了,其他的東西都可以交換。

人口聚集,能為你提供服務的潛在人群很龐大;你能服務的潛在人群也變多了,賺錢就容易得多。在城市裡,哪怕在地鐵口手機貼膜、擦皮鞋,也有可能養家糊口——這是小城鎮難以想像的。小城鎮人口少,就業機會少,賺錢不容易,這顯而易見的。

傳統工業需要人口密度。因為工業需要多人協作。稍具規模的工廠,往往有幾千人工作。廠區周邊還會形成供應商(包括零部件、住房、維修、物流、餐飲、旅館、醫療、教育)的產業集群。幾千人為核心的工廠能帶動幾萬人就業。幾萬人必須居住得非常緊密,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交通和溝通成本。

城市越大,規模效應越明顯。一個只有幾千人口的小鎮,絕大多數產業無法形成,人們只能進行簡單的分工協作和集市買賣。整條街道只有幾家飯店和酒吧,它們只為熟人服務。當一個城市有幾十萬上百萬人,並且他們密集地居住在一起,人員經常流動,各種成本都會大量降低。城市的人口密度高,京東最後一公里配送成本就會變得很低。同樣10單貨物,一個京東配送員在中關村可能只需要騎車1公里,平均每單100米。在城鎮,這個配送員就有可能要騎車20公里。哪個成本高,一目了然。

此外,城市化會帶來大量創新。很多創新是規模經濟帶來的。一個好想法沒有足夠多人口,永遠只能停留在想法,不可能付諸實踐。快遞行業無非是幫忙傳遞商品,很早就有人干。沒有城市化,足夠多人群派發和收件,大量商品跑物流線,快遞永遠不可能成為產業。快遞業發展起來之後,他們又會想方設法降低成本。一些快遞公司要求有龐大的貨運飛機,物流履帶,標籤自帶GDP定位技術,會建設「物聯網」。為了降低成本,很多快遞公司會研發無人機。沒有產業規模,這些創新無法進行——科研需要大量前期成本,沒有後期規模化運用,這種創新不可能發生。

城市化使聰明人聚集,並且使人們變聰明,通過這方面競爭實現創新。我們生活中的天才畢竟是少數。孤立的小環境出現天才的概率就更低,往往「百年一遇」。人群聚集的大城市,天才現出的概率高得多。每一萬人里會有一個天才人物,一個幾百萬人口的城市,就會有幾十個上百個這樣的人物。天才人物對某個行業的推動,抵得上幾百上千個庸人。只有大城市才可能持續地湧現天才,推動行業不斷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菁城子 的精彩文章:

同為資本主義,為什麼美國富,印度窮?
為什麼富不過三代?

TAG:菁城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