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居正給萬曆編過一本教材......

張居正給萬曆編過一本教材......

原標題:張居正給萬曆編過一本教材......



《帝鑒圖說》是張居正和朝廷的講讀官員專為皇帝教育編纂的教材,對象是剛即位的小皇帝朱翊鈞,也就是萬曆皇帝。


張居正為了引發小皇帝的學習興趣,並且提高學習成效,採用以圖片搭配短篇故事的方式,將歷代帝王分為「聖哲芳規」和「狂愚覆轍」兩大類。此為明萬曆元年純忠堂刊本。


也就是說這本書是明朝官方對歷代皇帝的看法。


《帝鑒圖說》分為上下兩部:上部題名為《聖哲芳規》,編錄上自堯舜;下止唐宋共23個古代帝王的「其善為可法者」事迹共81則;下部題名為《狂愚覆轍》,共錄三代以下共20個帝王的「惡可為戒者」劣行共36則。


《周易》稱九為陽爻、六為陰爻,這上下兩部書在選取事例時分別以九九八十一或六六三十六為數,用以區分善惡,暗合《易經》,張居正可謂用心良苦。


對於所取事例,每一則還有一個標題,標題全部以四個字為限。如對漢高祖劉邦,就有「入關約法」、「任用三傑」等;對唐太宗李世民,則有「撤殿營居」、敬賢懷鷂」、「弘文開館」、「面斥佞臣」等;對秦始皇贏政,即為「遣使求仙」、「坑儒焚書」、「大營宮室」;對宋徽宗趙佶,即為「應奉花石」、「任用六賊」 等。



每一則事例都有情節、有人物,內容皆出自史籍,「記載未詳者,不敢採錄」,除引錄史籍之外,各篇還附有用當時的白話文寫的講釋,有的篇目後面還間或有一些簡短的評論文字。比如。在《聖哲芳規》第17則《卻千里馬》中,編撰者就在講釋漢文帝為什麼拒絕臣僚獻千里馬的動機時評論道:「夫千里馬是良馬也,文帝以為非天子所宜用,尚且不受,況其他珠玉寶貝、珍禽奇獸?不切於人主日用者,又豈足以動其心乎?書曰:『不作無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貴異物賤用物,民乃足。』正文帝之謂也。」其評論文字之深入淺出,言簡意深,由此可略見一斑。令人痛惜的是,朱翊鈞對張居正的這些諄諄教誨根本沒聽進耳,而是當這位「少師兼太子太師」一死,他便全面推翻張居正倡行的新政,從此晏處深宮,荒疏朝政,並公然傳索帑藏,成為明朝又一個昏庸透頂的帝王。


在《帝鑒圖說》中,圖畫部分佔有相當的份量,書中每一則事例都配著一幅畫,每幅畫都佔一整幅頁碼。有明一朝,繪畫藝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除了沈周、祝允明、唐寅、文徵明之外,還出現了仇英、陳洪綬等著名人物畫家。《帝鑒圖說》的繪畫者雖未署名,但以其為御用圖書配畫的資格論,想必為一時之選。畫面上,以二維空間表現透視關係,線條流暢,造型生動,人物的表情、動態、服飾無不精心繪製,充分展示了當時繪畫藝術的超卓技藝。

下載直接點文末閱讀原文就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拾史事 的精彩文章:

香港邵氏簡史:曾影響幾代人
楚漢之爭背後的兩大集團

TAG:時拾史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