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是否有勇氣做個被討厭的人?

你是否有勇氣做個被討厭的人?

去年,我看過作家王瀟寫的一本書叫《按照自己的意願過一生》,她說如果希望自己的墓志銘上寫點什麼,那就是「這個人,按照她的意願,過了這一生。」

這聽起來真令人羨慕。因為真正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過一生的人,少之又少。大多數人都活在別人的期待里,都活在不願被他人討厭的潛意識框架里。

有些人選擇結婚生子是為了「孝順」父母,有些人去一個自己不喜歡的城市是為了「討好」自己的男朋友,有些人附庸風雅是為了「融進」看似高級的社交朋友圈。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有些人選擇了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有些人則聽從了「別人」和「社會」的聲音。

最近蔣方舟在奇葩大會裡也說,自己是「討好型人格」,會特別在意對方的評價,在意對方是否認同自己,會時不時地以對方優先,而屈降自己。

《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里說:「不在意別人的評價、不害怕被別人討厭、不追求被他人認可,如果不付出以上這些代價,那就無法貫徹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不能獲得真正的自己。」

在成長的過程中,也許我們需要一些「被討厭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通過一個哲人和青年的對話來展開,哲人精修多年阿德勒心理學,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和洞見,而青年是一名圖書管理員,性格內向、敏感又自卑。

通過兩個人你來我去的辯論,讓人看到一幅宏大的阿德勒式的心靈成長地圖。在這張地圖裡,你能夠了解不幸是什麼造成的?煩惱的根源是什麼?怎樣獲得幸福和勇氣?怎樣獲得真正的自我的解放?

這本書的作者有兩位,一位是岸見一郎,一個潛心研究阿德勒心理學多年的哲學家。另一位是古賀史健,一名自由作家,他多次拜訪岸見一郎,向他請教阿德勒心理學,並將其「精華」以對話錄的形式呈現出來。

一、人的不幸到底是什麼造成的?

一個人如果想要學習哲學,或者追尋自我,總是要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

想要知道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好像就繞不開「過去」這個詞,也許有些人會說,「現在的我是由過去的種種所決定的」,比如一個人很內向,喜歡宅在家裡,會把這種「內向」歸結於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

但阿德勒心理學認為,重要的不是過去發生了什麼,而是你「現在的目的」。也就說,一個人很宅,是因為他自己「現在」根本不想出去,所以故意給自己製造出不安的感覺,而不是跟「過去」有關係。

「現在的目的」才決定你是誰。

阿德勒心理學特別注重「現在」,也就是此時此刻,你現在在想些什麼,你現在想要什麼。他認為,重要的是「你現在的態度」,不是過去的經歷,更不是期待著的未來。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阿德勒其實是在否定過去的心理創傷對一個人所造成的影響,但事實證明,過去的經歷,比如原生家庭,確實跟一個人的不幸有莫大的關聯。

但這不是重點,阿德勒心理學的重點在於,每個人的身體內都藏著「巨大的創造性」,每個人都可以通過此時此刻改變自我,來選擇「超越」。

二、人際關係是一切煩惱的根源?

生活中,總有很多讓我們發愁的事情,有關於時間的,關於金錢的,關於健康的,關於人際關係的。

有些人會認為,如果我有了足夠的錢,那麼我的所有煩惱就會煙消雲散,有些人也會說,如果我有了一個真心愛我的人,那我就沒有什麼煩心事了。那麼錢是一切煩惱的根源?還是人際關係?

阿德勒心理學認為:「人在本質上必須以他人的存在為前提,任何煩惱中都會有他人的因素。」

比如賺錢,你仍然需要跟客戶打交道;比如健康,你擔心會因此麻煩到你的親朋好友;比如時間,你擔心不能給在規定的期限內,給他人滿意的答卷。

如果人際關係是一切煩惱的根源,那麼在人際關係中,什麼又是「煩惱之源」呢?

阿德勒寫過一本很有名的書叫做《自卑與超越》,他在這本書里說:「每個人都會自卑,所以每個人都在尋求優越感來補償自卑感。」

優越感和自卑感都是人的正常心理,但是如果使用過度,就會導致各種人際關係的煩惱。

比如「討好型人格」,就是「自卑過度」,也許平時對自己還挺滿意的,但一跟某些朋友在一起,就不知怎麼地想要去「討好」,想要去「犧牲自己」來獲得他們的認同,也就是把自己的價值,建立在他人的感受和評價之上。

三、怎樣擁有「被討厭的」勇氣?

想要獲得成功的事業,以及真正的幸福,我們需要跟他人打交道,每個人都是社會性動物,我們無可避免地離不開人際關係。

在人際關係中,當我們過於在乎別人的評價和認可時,我們就失去了自由,活在了別人的人生中,而我們在意別人的評價,拚命想要獲得他人的認可,多半源於自卑。想要去克服這一點,我們需要一點「被討厭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並不是說不尊重他人,以自我為中心,故意吸引「被討厭」的負能量體,而是,當我們的內心發生衝突的時候,即使明知,我們可能會被他人討厭,也仍然能夠遵從自己的內心,勇敢地邁向自己真正想去的地方。

阿德勒心理學裡有兩個重要的概念,一個是自卑,一個就是個體的創造性,也就是超越。

當一個人能夠戰勝自己的自卑,那他就已經走上了「自我超越」的道路。

戰勝自卑,需要勇氣。當人在感受到自己有價值時,勇氣就會湧現出來。有了勇氣,就有了改變自己和超越自己的動力和能量。

在這本書的開頭,哲人對青年說:「並非是世界本身複雜,而是你把世界看得複雜。人並不是住在客觀的世界,而是住在自己營造的主觀世界裡。」

我們把自己的不幸怪罪於父母、愛人、朋友、社會,以致我們總是裹足不前,我們只是需要一些勇氣,掙脫過去經歷的束縛、掙脫人際關係的束縛,不再辛苦地活在別人的期待之中。

也許,所謂的自由,就是擁有被討厭的勇氣,正如書里說的,「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林書彤 的精彩文章:

「你有什麼想法嗎?」是脫口而出還是支支吾吾……
「整理」本身就自帶改變的魔法

TAG:林書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