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死的哀傷與生的歡愉

死的哀傷與生的歡愉

生命是自然之神最美好的發明,

而死亡則是她的手腕,

好使生命多次重現。

——歌德

花開滿樹,是生命的歡樂!

滿樹繁花映射著陽光,

使晦暗的事物明亮,

是生命的華彩!

風起了,花香四溢,

一朵朵落花降到水面,隨波起伏,

更是生命深長的詠嘆!

——阿來

老樹畫畫:陌上青青柳色,心中念念故人。

樓下中央公園,花木繁多,前兩周各種紅紅粉粉的花兒次第開放,讓人的心情不禁隨之躍動、歡喜。這兩日經過公園,發現花朵已經漸次凋謝,他們把春光交給了綠葉,即便是最近才盛放的白丁香,也已經慢慢沒了香氣。這大概就是時光的力量。

時光在哪裡?在二十四節氣不斷流轉的節奏里。帶來溫暖與花紅的三月逝去了,開啟春末之幕的四月到來了,轉眼就是清明時節。

大概只有清明節,使得遺忘自然的現代人,想起古老而永恆的二十四節氣。這當然不全是因為清明會有一個公共假期,還因為在這一天人們會想起並感受生與死的生命繼替。

萬物生長有時,人的生息亦是如此。

在古代,清明節又稱禁煙節,禁火節。清明節前人們稱之為「火前」,清明節後則稱為「火後」。清明節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這一天是新舊交換的一天。人們要在清明節把舊年的火全部熄滅,換取新火,作為新一年的起點。

寒食花開千樹雪,清明火出萬家煙

這種新舊交換不僅體現在炊事上,也體現在人們情感體驗中。清明節是春末的前奏,是詩人傷春的日子,「朝作輕寒暮作陰,愁中不覺春已深」,「蚤是傷春夢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清明節亦是生人悼念逝去先人的日子,「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人們感受著死亡的哀傷與難以斷絕的思念。

但逝者已矣,活著的人唯有以更歡喜更精彩的姿態來告慰死者,來支起生活。所以清明又是人們約著家人、約著朋友相伴出遊的節日。《曆書》上說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此時天氣清明,萬物皆顯,因此有「清明」之名。

清明踏春的習俗大概是來源於古時的上巳節。上巳節原本在清明節前後,俗稱三月三,「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此時是春天的下半場,和風煦暖,草木已盛,若心中無事,閑來踏春,自是人生不可多得的美事。

孔子本人的理想生活便是如此,「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其顛沛一生,所念者不過是可在春光中嘆詠而歸,想來令人心酸但又令人心生感動。

上海連續多天都是陽光燦爛的日子,這兩日天氣轉陰,偶有小雨,只得另尋他日看那青青柳色。今日就在家裡飲一杯春茶,念念遠方的故人吧。

清明節

於上海住處

圖片丨網路

撰文丨鼴鼠

小鼴鼠的茶世界

探索茶葉的一千零一種可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鼴鼠的茶世界 的精彩文章:

人間三月的早春之味

TAG:小鼴鼠的茶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