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今天有點忙的六大5A陵墓

今天有點忙的六大5A陵墓

清明謁陵掃墓、祭祀先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幾年,在國家文化建設越來越受重視的當下,中國的6大5A級陵墓景區生存的還好嗎?

古時守墓人只要守著陵墓就好,而現在這些陵墓景區的管理者不只是守著過去的這份榮耀。面對當下的消費升級,他們積極擁抱時代,在維護、運營和發展中做了一系列的改革創新。今天,我們不談祭掃、不論故人,就只是說一說這些帝王死後的陵墓,這些被後人評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的陵墓。

死後,貧民百姓也就一抔黃土,而生在帝王家的靈魂,即便是死也要造就一座城池。

這些光鮮亮麗的城池經歷了上千年的光陰,也承載了中國上千年的文化和印記。

黃帝陵

首次採用移動端直播

黃帝陵古稱「橋陵」,是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的陵寢,也是中國歷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黃帝的場所。

據記載,最早祭祀黃帝始於公元前442年,自此,中國人祭祀黃帝便成為傳統。即使是1937年國家面臨生死存亡時,國共兩黨也曾在4月5日共同祭祀黃帝陵,毛澤東親撰祭黃帝陵文。2007年,黃帝陵被列為第一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

統計顯示,2017年黃帝陵景區遊客人數達152萬人次,其中旅行社組團39.52萬人次,較上年增長26.1%。其中,2017年清明節三天長假,延安市共接待遊客133.54萬人次,創旅遊綜合收入5.8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3.21%和27.29%。清明祭祖當天黃帝陵景區累計接待遊客達12萬人次,三天累計接待4200多人次。

2018年4月5日,「戊戌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將在陝西省黃陵縣黃帝陵祭祀廣場隆重舉行。與往年相比,今年的公祭黃帝陵典禮網路直播,除在全國及各省重點新聞網站、門戶網站直播外,還將首次大規模採用移動端直播,全球華人可以通過手機觀看、分享和參與公祭典禮,與現場嘉賓一起緬懷初祖。

秦始皇陵

AI尋找相似秦俑

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的陵寢,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實際上它是一座豪華的地下宮殿。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並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2007年,黃帝陵被列為第一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

2017年,西安市接待國內外遊客18093.1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0.5%;旅遊業總收入1633.30億元,增長34.6%。其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在2017年共接待中外遊客達685.31萬人次,觀眾同比增長14.87%;門票收入突破八個億,成為繼故宮之後全國第二個年接待遊客超過600萬人次的博物院。

不只是維護,對於有著上千年歷史的陵墓,秦始皇陵還嘗試著創新。

2017年6月16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互聯網+智慧服務平台正式上線運行。該項目為秦陵博物院與騰訊公司首期合作項目,同步上線全國首批博物館小程序——兵馬俑小助手,方便觀眾掌上收聽博物館自助語音服務;同時發布的「尋找兵馬俑」互動遊戲,融合騰訊優圖技術,用AI(人工智慧)實現秦俑與遊客的面部比對,讓訪客尋找前世最像的秦俑。

明十三陵

10個陵墓逐步開放

明十三陵是明朝遷都北京後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寢總稱,也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大黃陵建築群。目前,明十三陵僅長陵、定陵、昭陵對外開放。今後,永陵、德陵等10個陵寢將逐步開放,對明朝87平方公里陵區保護修繕,復建8公里長陵牆,3條道路改道,初步搬遷16個村,共計1.5萬人。2011年,明十三陵被列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十三陵景區15年前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但是至今僅有3個對外開放,其中未遷出的村民無法新建房屋,生產生活問題亟待解決。

3月15日,北京銘嘉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代表昌平區政府,與華僑城(北京)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光大文化投資有限公司共同簽署了《北京市昌平區十三陵門戶區文化旅遊綜合項目合作開發框架協議》。該項目位於昌平北部,規劃範圍約10.5平方公里,未來擬打造成為「國際水準的新型文化生態城市旅遊目的地」。

此外,十三陵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的相關規劃目前也正在研究中,將綜合考慮交通、生態、文物保護等因素,除了空間規劃,文保方面也將有專門的規劃。

根據方案,將對目前穿行景區的G110、S212(昌赤路)和S308(懷長路)進行改道,按史實記載恢復陵區南面原有8公里左右長度的陵牆,與北部山區天然屏障一道,形成十三陵大景區,使其封閉運行。

成吉思汗陵

轉型全域旅遊發展

這是一個「草原上的帝王陵」。

成吉思汗陵簡稱成陵,是蒙古帝國第一代大汗成吉思汗的衣冠冢。由於蒙古族盛行「密葬」,所以真正的成吉思汗陵究竟在何處始終是個謎。按照蒙古民族的習慣,人將死時,他的最後一口氣—靈魂將離開人體而依附到附近的駝毛上。根據史料記載,吸收成吉思汗先祖最後一口氣—也就是靈魂的駝毛,幾百年來就收藏於鄂爾多斯成吉思汗陵。2011年,成吉思汗陵被列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近年來,伊旗推動旅遊由「景點景區」模式向「全域旅遊」模式轉變,將發展全域旅遊作為資源型地區轉型升級發展的變革之道。

2017年,伊旗接待遊客360.42萬人次,同比增長28.5%,其中,過夜遊客148.18萬人次,同比增長19.1%;入境遊客0.7791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40.01億元,同比增長23.2%。資料顯示,伊旗旅遊景區日均流量達4.6萬人,景區日客流量在9月5日達到高峰,接待遊客達10.13萬人。其中,29%的遊客瀏覽了鄂爾多斯市成吉思汗陵,共計321.42萬人。

2017年,伊旗全面開展成吉思汗陵旅遊區旅遊市場綜合整治工作。當地依託成吉思汗陵旅遊景區,發展和壯大周邊酒店、餐飲、草原騎馬等相關產業,這些產業的發展也對成吉思汗陵旅遊區的品牌起到了很好推動作用。

清東陵

2018祈福踏青節來臨

清東陵坐落在河北省唐山市的遵化市境內,於1661年(順治十八年)開始修建,歷時247年,陸續建成217座宮殿牌樓,組成大小15座陵園。陵區埋葬著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嬪、3位阿哥、2位公主共161人。

2015年10月,清東陵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2017年河北唐山市共接待人數5602.96萬人,同比增長25%;旅遊收入587.31億元;同比增長34%。去年「國慶假期」期間,清東陵景區遊客約7.78萬人次,與去年同期對比上升27.55%。

2018年4月5日到4月22日,清東陵將利用清明節開展「2018清東陵祈福踏青節」。半個多月的時間內,清東陵將推出第七屆萬眾祈福盛典、首屆福地踏青徒步大會、福地觀鳥踏青攝影大賽等三大系列七個主題旅遊活動。其4月15日開展的首屆福地踏青徒步大會是本次活動的一大亮點。

中山陵

音樂台入選20世紀建築遺產

1925年3月12日,中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因膽囊癌在北平鐵獅子衚衕行轅與世長辭。

逝世前一天,孫中山提出效仿列寧保留遺體,並要求葬於南京。臨終前留下遺言:「吾死之後,可葬於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為臨時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第一陵中山陵就此落成。2007年,中山陵被列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2017年,旅遊總收入達2169億元,同比增長13.6%;接待旅遊者總人次1.23億人次,同比增長9.7%;接待入境旅遊者71.8萬人次,同比增長12.5%。2018年,南京市力爭實現旅遊業總收入達2450億元以上,同比增長13%以上;接待入境過夜旅遊者73萬人次以上,同比增長8%以上。僅10月3日一天,中山陵園風景區客流高達28.5萬人次。

2017年12月,作為中國社會巨變的見證物和載體的「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項目」名單公布,中山陵重要的紀念性建築之一中山陵音樂台成功入選。如今,中山陵音樂台主要用於開展紀念孫中山先生儀式時的音樂表演及集會演講,也已經成為南京人熱愛的森林音樂會每年舉辦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旅界 的精彩文章:

來勢洶洶的沉浸式娛樂 會成為下一匹文旅黑馬嗎?
分享住宿到底怎麼玩?羅軍詳解途家拆分背後的邏輯

TAG:新旅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