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過了這麼多天,Robin的話還是難消化

過了這麼多天,Robin的話還是難消化

這是一個便利升級的時代,這也是一個信息裸奔的時代。

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會上,Robin李彥宏在談到大數據時說:「我認為在過去的幾年裡,中國越來越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而且執法力度也加強了很多,但是同時我也認為,中國人對隱私問題更加開放,也沒有那麼敏感。如果他們可以用隱私換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在很多情況下他們是願意的。」

這話一出,立刻犯了眾怒,一時間,嘲諷、批判甚至謾罵李彥宏和百度的言論蜂擁而至,金融科技時代的數據安全問題也再一次被推上熱門。不過,冷靜下來細想,對李彥宏的言論雖然不敢苟同,不過他的這番話也代表了當今互聯網巨頭企業的「潮流觀點」。

這些企業享受著掌握消費者的生活、工作方方面面的動態,也享受著大數據技術帶來的巨大紅利,對企業而言,如何發展、擴張,如何將大數據的優勢發揮到淋漓盡致才是他們樂于思考的問題。正如李彥宏所說:「網路上能夠搜到的數據只佔20%,而80%的數據都被各個企業所掌控,如果將這些數據放到一起,那麼數據的力量將會呈指數級上升。」但是,如果企業的發展只是一味的關注大數據的力量,那麼消費者的利益自然會遭到忽視。

現在,只要談及消費者的利益,大數據這個話題就有了吐不盡的「槽點」。

小扎的人設也崩盤了

早在2015年,烏雲漏洞平台就曾曝出WormHole漏洞事件,其中百度數十款產品均中招上榜。據悉,WormHole漏洞寄生於APP,攻擊者可以對裝有這些APP的用戶手機進行遠程靜默安裝應用、遠程啟動任意應用、遠程打開任意網頁、遠程靜默添加聯繫人、遠程獲取用用戶的GPS地理位置信息/獲取IMEI信息/安裝應用信息、遠程發送任意intent廣播、遠程讀取寫入文件等,受影響用戶高達3億。

近日, Facebook就處在數據泄漏事件的風口浪尖——3月17日,多家外媒同時報道稱,自2014年6月起劍橋學者Kogan就以心理學研究為名獲取、收集Facebook用戶數據,隨後,多達5000萬用戶的數據被Kogan轉交到政治諮詢機構劍橋分析手中。Facebook的股價也因此事大幅下跌,損失慘重,此外,Facebook還將面臨天價罰款。

於是,小扎的人設也崩了。3月25日,Facebook創始人兼CEO馬克?扎克伯格周日在英國《觀察家報》、美國《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等報紙上登整版廣告,就公司的「背信」行為道歉——「我們有責任保護你們的信息。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就不配得到(你們的信任)」,態度很誠懇,回應也及時,但其影響之惡劣,能否挽回用戶的信任還真不好說。

「看人下菜碟」的大數據

此前,媒體調查就曾發現,在機票、酒店、電影、電商、出行等多個價格有波動的平台都存在利用大數據技術「殺熟」的情況。比如,同一件商品或者同一項服務,互聯網公司顯示給老用戶的價格要高於新用戶,部分網站會員對蘋果手機用戶收取的費用高於安卓手機用戶,購物網站上對高級會員展示的價格要高於普通會員,等等。

而在線旅遊平台被批評存在「大數據殺熟現象」最多。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體驗:當自己在某些在線旅遊平台訂機票時,選好的那班每次看時都會上浮;而當自己選好該機票後取消,再次選定那個機票時,價格立刻上漲甚至翻倍,而下單後,往往該航班價格又恢復到最初的低價,臨近節假日,這種情況則更為普遍。

嚴格來說,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大數據殺熟」已經構成違背消費者知情權的價格欺詐。

隱私保護之難引人擔憂

其實,用戶的隱私保護應該被企業放在第一位,不過,在當下大環境下,隱私保護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奢望。

相信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當你剛瀏覽過一個網頁,搜索過某商品,沒多久就會一直收到相關推送,你剛諮詢過某項服務,立馬就能接到相關的推銷電話。而現在互聯網企業往往有著各種各樣的合作關係,為了實現商業價值的最大化,你的信息往往會被他們共享,甚至你親朋好友的信息都被深度挖掘,毫無隱私可言。久而久之,當這種情況成為常態且無法防範之時,大家都形成了習慣。

這也就是為什麼李彥宏會說,如果可以用隱私換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在很多情況下用戶是願意的——因為這已經形成了常態。不過,這話在邏輯上有點問題,並不是用戶願意用自己的隱私換取便利和效率,而是在獲得便利和效率的時候自己的隱私無法得到應有的保護,作為弱勢群體,用戶無可奈何,隱私都不存在了,又何談安全呢?

在金融科技巨頭引領新經濟發展、消費升級的當下,企業除了要關注自身發展、搶佔市場,更要有與其實力想匹配的社會責任感。信息、隱私安全問題不是小事,用戶被「殺熟」也不是理應如此,如果相關企業沒有嚴格自律、從源頭把控風險、對用戶負責的意識與態度,那就需要有關部分完善法律法規,使出監管的「鐵腕」來整治相關亂象!

圖片來源於網路

金融科技江湖對該平台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你或許還想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融科技江湖 的精彩文章:

小米的「加密兔」來了,這回能活多久?
互金平台:百日上市就能贏取一鍵通關嗎?

TAG:金融科技江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