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IO原創 I 腫瘤免疫治療的動態監測

IO原創 I 腫瘤免疫治療的動態監測

3月15日-17日,CSCO第二屆全國腫瘤免疫治療高峰論壇在重慶隆重召開。

本次大會首次設立了「腫瘤免疫治療中青年醫師論壇」,不僅為大家帶來了一場精彩紛呈的學術盛宴,而且為中青年專家提供了學術交流的舞台。

本期IO治療時訊整理了3月17日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腫瘤科蘇春霞教授在中青年醫師論壇上的報告內容,題目:腫瘤免疫治療的動態監測。

目前腫瘤免疫治療已進入飛速發展期,國內外有關免疫治療和免疫聯合治療的臨床研究層出不窮,其中全球肺癌領域的研究佔據整個免疫臨床研究的近1/4,而有關免疫治療的安全性問題也接踵而至,首先最令人關注的就是免疫治療的「非常規應答」。

特別是腫瘤「假性進展」、「超進展」的問題不斷被人關注,這給臨床醫生在選擇合適病人、做出正確臨床決策時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假性進展為腫瘤先增大後縮小。免疫治療過程中腫瘤體積或徑線一過性增加或者出現新病灶,此後腫瘤才縮小。

免疫治療的超進展也是一種常見現象,在接受免疫治療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中假性進展發生率可達16%。超進展與>2個轉移部位相關,並可預測較差的總生存期(OS),更常見於老年患者。

傳統腫瘤治療療效評價標準(RECIST 1.1版)不能很好的評估免疫治療,而評估免疫治療療效的iRECIST標準應運而生,但療效評估標準只是解決免疫治療新問題動態監測的開端。相比於傳統治療,免疫治療的複雜性和未知性給預測免疫治療療效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多重因素影響免疫治療療效,機制和過程比較複雜,包括腫瘤細胞和腫瘤免疫微環境等。腫瘤組織PD-L1表達水平、腫瘤突變負荷(TMB)、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s)、外周血相關指標等多個因素可作為免疫治療療效預測指標。

PD-L1表達通常被認為是預測免疫治療療效的潛在標誌物,但檢測平台不同、PD-L1表達的時空異質性(不同時間、不同病灶間、同病灶不同細胞間)、穿刺樣本的PD-L1假陰性和cut-off值選取的差異等,均會影響結果的判讀。

因此,需要通過動態無創方法檢測這些Biomarker,監測免疫治療療效,進而指導臨床決策。

目前可行的動態監測方法的研究現狀,包括採用抗體影像學方法動態檢測腫瘤PD-L1表達情況、動態檢測TIL水平、連續的ctDNA以及ctDNA TMB檢測等,以及外周血LDH、淋巴細胞、細胞因子水平等的監測,結果提示ctDNA是評估免疫治療療效的一種動態監測方法。

我們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腫瘤科也對一些接受免疫治療的患者進行了ctDNA的監測,發現ctDNA的含量、LDH水平與免疫治療的療效是密切相關的,但是這種無創監測的可行性還需要進行大樣本的臨床實踐來證實。

總之,免疫治療動態監測還存在較多問題,優勢和挑戰共存。

作者簡介:蘇春霞

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腫瘤科副主任。現為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內科教研室副主任、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腫瘤康復分會精準醫學專委會常委、中國抗癌協會腫瘤藥物研究專委會委員、中國醫促會胸部腫瘤分會委員、上海市抗癌協會肺癌分子靶向和免疫治療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上海醫學會腫瘤分會青年委員、上海同濟大學醫護青年聯誼會理事。

精彩鏈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腫瘤 的精彩文章:

圖解腫瘤化療藥物的分類
哪些飲食因素可以誘發腫瘤呢?

TAG:腫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