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甲午戰敗清朝割地,法德俄為何大發善心,幫中國要回遼東?

甲午戰敗清朝割地,法德俄為何大發善心,幫中國要回遼東?

1895年4月17日,因甲午戰爭的失敗,清朝被迫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按照條約的規定,清朝不僅要賠償日本兩億兩庫平銀,還要把台灣、澎湖列島以及遼東半島等地割讓給日本。但到最後,遼東半島卻最終沒有割讓給日本,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按照《馬關條約》第二款的規定,「從鴨綠江口溯該江抵安平河口,又從該河口劃至鳳凰城、海城及營口而止,畫成折線以南地方;所有前開各城市邑,皆包括在劃界線內。」這些地區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遼東半島地區,它最終沒有落入日本人之手,和西方三個列強有關。

這三個國家分別是法國、德國、俄國,正是由於這三個國家的干涉,對日本施加壓力,最終日本被迫把遼東半島還給了中國,這就是著名的「三國干涉還遼」事件。那麼問題來了,法國、德國、俄國這三個國家為何這麼大義凜然、大發善心的來幫助清朝呢?難道他們真的是想主持正義嗎?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他們才沒有那份善心呢!甲午戰爭雖然是中日兩國之間的較量,但實際上涉及整個遠東地區政治格局的調整,西方列強對這場戰爭十分關注,他們也想利用這個機會來獲取更多的利益。

在得知日本的議和條件後,引起了俄國強烈不滿。日本想佔領遼東半島,以及控制朝鮮半島,這與俄國的遠東戰略發生衝突。但在當時的情況下,俄國在遠東力量薄弱,無法與日本抗衡,於是他又拉來了自己的兩個夥伴,法國、德國。

當然法國、德國也有自己的企圖。法國公使向總理衙門要求,把雲南的孟烏、烏得劃給越南,實際上就是給法國;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則向沙皇表示,事後希望在中國得到一個沿海港口,後來他們達到了目的,搶佔了膠州灣,佔領了青島地區。

於是三個國家開始聯手,想日本施加壓力,他們的理由是日本佔領遼東半島,「不僅將威脅中國的首都,也將使朝鮮的獨立有名無實」,勸說日本放棄遼東半島。俄國甚至計劃,如果日本不接受此項「友誼的忠告」,俄國將與三國組成聯軍,對日本採取軍事行動。

在三國的軍事壓力下,當年的5月4日,日本被迫接受三國的忠告,放棄遼東半島。不過日本還是趁機撈了一筆,他們向清朝索取了三千萬兩白銀的「贖遼費」。事後德法俄三國通過干涉還遼,獲取了大量的權益。

在這之後,俄國迅速將自己的深入東北地區,1898年,清政府被迫與沙俄簽訂「旅大租借條約」。法國的財團也藉助這件事,趁機對華進行貸款,來獲取大量的經濟利益。而德國也通過干涉還遼,開始插手遠東事務。總而言之,利益受損的還是中國。

參考資料:1.《甲午中日戰爭史》;2.《甲午戰爭國際關係史》;3.《日清戰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縱橫五千年 的精彩文章:

他是南宋名相,一代名臣,但比秦檜還壞,害死抗金名將
歷史上的獨孤伽羅:堪稱母老虎,甚至很變態,皇帝百官都怕他

TAG:縱橫五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