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阿里搞支付「二選一」由來已久,沃爾瑪的反制僅僅只是開始?

阿里搞支付「二選一」由來已久,沃爾瑪的反制僅僅只是開始?

近日,關於沃爾瑪停用支付寶的「支付二選一」事件愈演愈烈,企業競爭波及用戶被迫二選一的問題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對於阿里來說,不管是投資入股各大購物中心,還是支付寶的線下合作,除了要打入線下支付市場外,還有一個真正的目的:那就是獲取線下實體商家的數據。這也是為何此次沃爾瑪反制支付寶的真正原因所在,而以沃爾瑪為代表的線下零售商反制支付寶或許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追溯到電商時代,支付行業「二選一」由來已久

事實上,支付行業「二選一」由來已久,這得追溯到電商時代。從淘寶開始,支付寶就成為了淘寶、天貓唯一認可的第三方支付方式。作為阿里生態中孵化而出的電商平台,淘寶、天貓支持支付寶這一點可以理解。不過在新零售時代,阿里也將這一規則沿用到了線下商家。

從2014年開始,肯德基、85度c、周黑鴨等品牌,因為受到商業合作條款的制約,都只支持支付寶而不接受微信支付,幾年後這些品牌才開始採用微信支付。而之後阿里先後投資收購的銀泰、三江購物、百聯集團、新華都等購物中心更是很難見到微信支付了。新零售時代阿里和騰訊各成零售體系,支付寶和微信間的支付戰爭也是一觸即發。

眾所周知,互聯網時代流量極其珍貴,因此獲取流量的渠道也就十分重要。對流量的爭奪實則可以歸因於對數據資源的爭奪,互聯網企業為了佔據更多市場份額,往往在競爭中打出一手消費補貼、優惠的好牌來擠壓對手。放在支付領域,這種競爭就演變成了摺疊隱藏對手的支付方式,甚至或直接、或間接地取締對手支付入口,無形中強迫用戶二中擇一。

而阿里最早打響「二選一」的戰爭,則是由阿里不斷通過收購、併購擴充自身業務版圖的基因決定的。從行業角度看,商業社會中競爭無處不在,有競爭才是最正常的。支付寶作為高普及度的支付入口之一,為商家提供便捷支付渠道的同時,也在無形中行使著自己的掌控權,逐漸將更多企業收入麾下。

商家無形之中成為支付「二選一」的犧牲品

2017年末,阿里巴巴收購了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零售。今年年初,高鑫零售董事、大潤發創始人黃明端辭職,由阿里巴巴CEO張勇接任,短短數月,大潤發6名高層先後離職,高層大換血。大潤發辛苦創業20年,卻成為了移動支付「二選一」的犧牲品。

在上個月大潤發的業績會上,其大潤發中國主席黃明端表示,大潤發的整個pos系統技術改造都由阿里負責改寫,並由阿里支付費用,未來門店可能只會使用支付寶支付。

在業內,阿里系歷來保持著攻擊性的強勢二選一,其合作夥伴則只有服從、被收購兩條路可走。而大潤發就是前車之鑒,被收購後不僅無法保全獨立的運營體系,甚至會受制於整個阿里生態的戰略打法,最終淪為巨頭競爭的工具,成了支付入口之爭的犧牲品。

同樣的角度去看其他企業,商家往往在支付方式上喪失自主選擇權,被迫「二選一」。畢竟對於這些企業來說,比起深度賦能及至完全的掌控,他們更加需要一個開放的基礎架構平台,和平等、雙贏的合作關係,更願意保留企業本身的價值觀和抱負心,實現自我成長。

沃爾瑪反制支付寶只是眾多零售商反制阿里支付的一個縮影,家樂福、萬達商業、步步高、海瀾之家等眾多零售商也正是不滿意支付寶的合作方式,而紛紛跑去與騰訊達成了合作。而騰訊則是給合作商家更少的限制和更加開放的合作環境,顯然在商業隱私和數據方面,商家在與騰訊的合作中能獲得足夠的尊重。根據商業觀察家的報道,步步高董事長王填甚至這樣評價與阿里的零售合作:「阿里是帝國生態,不開放,他們要了你的數據資產,就是』一鍋端走』。阿里不肯分享這塊(數據資產變現),要獨佔這一塊的利益。」

消費者也成為了「二選一」的受害者

很明顯,「二選一」的競爭態勢最終損害的還是消費者的利益。如今移動支付很大程度上取代了現金支付的形式。4月2日,易觀發布的2017年第四季度中國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市場數據分析顯示,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為37.7萬億元,環比增長27.91%。其中,支付寶與微信支付兩大巨頭份額合計高達92.41%,佔據絕對的主導地位。

而無論是微信還是支付寶,都是諸多有著移動支付習慣用戶必備的APP產品,不同用戶支付習慣一定有所重合與交叉,「二選一」則完全剝奪了用戶選擇的權利。強迫用戶「二選一」是一種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下下策,尤其是兩大支付巨頭間的戰爭波及用戶,「二選一」的支付方式毫無疑問降低了用戶體驗,消費者成了「二選一」的受害者。

如今,互聯網時代最大的好處就是去中心化,消費者需求可以直接觸達一條產業鏈上的各個節點,這決定了誰能把握住用戶需求,找准用戶痛點並給出解決方案,誰就能得到市場。現如今支付「二選一」要利用自身影響力排他,的確起到了擠壓對手的效果,但更重要的是,這種方式變相濫用且消耗用戶信任,在犧牲用戶利益的同時,支付平台口碑將不可避免遭受影響。

甚至可以說,強迫用戶「二選一」背離了移動支付便捷性的初衷,導致整個行業退步。各大商家也會拘泥於眼下短期利益爭奪輸贏,而不是在技術、服務上碾壓對手,營造出病態的競爭氛圍。因此,不論是騰訊還是阿里,都不應該強迫零售商去實行「二選一」,更不應該對用戶施壓,讓移動支付的便捷性打折扣。

微信支付向左,支付寶向右:兩大支付巨頭的分道揚鑣

對於騰訊方面來說,日前根據鈦媒體記者採訪微信支付行業中心副總經理黃麗的報道,黃麗稱:「騰訊不會推薦,也不會去阻攔商戶接入支付寶。」而在本次沃爾瑪風波中,沃爾瑪表示還是會跟支付寶合作,只是合作的方式不同。對於合作,微信支付方面表示只為商家提供一系列數字化工具,不獲取商戶數據,老老實實地做好基礎設施。而沃爾瑪的表態反映了兩大支付巨頭在合作形式上的差異。

對於阿里方面來說,支付寶則選擇了與微信完全不同的戰略路線。步步高相關負責人表示:因為支付寶的合作方式太強勢,它只作為一級入口,不接受雙向接入。意即,顧客只能先進入支付寶後,再流入步步高支付,而非通過步步高的支付工具進入支付寶,這樣的一個支付逆差導致數據入口單向化。對於想要做數字化轉型的步步高來說,這種形式的不對等合作無疑是致命的。

由此看來,微信支付想要做服務的基礎架構,主要通過移動支付、大數據、AI等新技術為商家賦能;而支付寶則深度滲透企業,把控數據和技術等資源,同時擴充自身大生態版圖。兩大支付巨頭的分道揚鑣意味著不同的合作方式,也將註定兩大支付巨頭不同的未來走向。

筆者認為,移動支付作為中國零售改革的參與者,更多的應該是賦能線下商家,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共贏,而不應該去干涉商家,否則只會遭到更多零售商的反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曠 的精彩文章:

集眾多大佬資本於一身的蔚來汽車仍然長路漫漫?
D輪融資累計達6億元,新氧為何頻獲資本青睞?

TAG:劉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