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網貸暴力催收被套上「緊箍咒」

網貸暴力催收被套上「緊箍咒」

通過協會自律的方式,督促網貸企業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進行催收,對於防治非法催收可以起到很好的幫助作用,是政府監管的有益補充和有力支撐

原題:互金催收自律公約出台

網貸暴力催收被套上「緊箍咒」

智曉金融專註融資規劃,學習信用卡技術,變更徵信技術,往代扣子技術,掩蓋負債技術,打造資質擁有循環現金流技術,都可以關注工重號 『智曉課堂』 ,加智曉先生學習。

「我們馬上到臨武縣汽車站,上門結清××網貸平台的貸款,準備好6300元現金,你不在就找你家人,工具有橫幅、油漆,給你爸媽說清楚,別到時候和你家人發生肢體衝突。」

對於網貸平台的催收套路,湖南省臨武縣用戶張旭(化名)深有體會。因多頭借貸、口子太多,2017年年底無力償還欠款的他,經歷了催收人員的一系列「洗禮」——先是電話轟炸,一天之內被循環呼叫上百次;然後是通訊錄上的親朋好友受牽連,陸續收到催收電話或簡訊;有的催收人員還將他手持身份證的照片合成一些惡俗圖片,或是編輯一些帶有侮辱性的詞語進行群發;有的催收人員則以涉嫌貸款詐騙罪,發來虛假的律師函、法院傳票和公安通緝令進行恐嚇……最後,在與催收人員不斷的對抗中,看著越變越多的逾期費,張旭原本「有錢就還」的初心漸行漸遠。

張旭的經歷只是網貸平台不當催收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通過騷擾、侮辱、恐嚇等方式進行不當催收的現象屢見不鮮,甚至導致極端事件時有發生,讓行業飽受詬病。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引導和規範互聯網金融債務催收行為已成為行業發展當務之急。

如今,各種不當催收亂象有望得到遏制。3月28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互聯網金融逾期債務催收自律公約(試行)》(以下簡稱《公約》),對從業機構的催收行為進行規範,助力金融強監管。

智曉金融專註融資規劃,學習信用卡技術,變更徵信技術,往代扣子技術,掩蓋負債技術,打造資質擁有循環現金流技術,都可以關注工重號 『智曉課堂』 ,加智曉先生學習。

互金催收有了全國性自律規範

針對互聯網金融逾期債務催收行為,《公約》確立了遵紀守法、規範審慎、保護隱私、嚴格自律的基本原則,從失信懲戒、業務管理、人員管理、信息管理、外包管理、投訴處理等方面作了具體規定,明確了債務催收行為的正負面清單,設定了執行與懲戒機制。

記者注意到,《公約》明確規定,互聯網金融逾期債務催收應嚴格遵守國家相關法律規定,對於以利息、違約金和各種費用形式對債務人收取的綜合資金成本超出國家相關法律規定的,不得對超出部分進行催收。

互聯網仲裁服務平台仲財通CEO丁志剛在接受法治周末記者採訪時表示,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以及《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的相關規定,綜合費率成本不得超過36%,因此,《公約》的該項規定有明確的法律依據,這樣的利率成本有助於保障借款人的合法權益,也有助於推動互金行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在催收行為規範方面,《公約》指出,從業機構無法與債務人取得聯繫時,為恢復與債務人聯繫,方可與債務人事先約定的聯繫人進行聯繫;催收人員在與債務人及相關當事人溝通時,不得採用恐嚇、威脅、辱罵以及違反公序良俗的語言或行為脅迫債務人及相關當事人;催收人員應在恰當時間開展債務催收活動,不得頻繁致電騷擾債務人及其他人員;催收人員不得誘導或逼迫債務人通過新增借貸或非法途徑籌集資金償還逾期債務等。

網貸之家研究院院長於百程在接受法治周末記者採訪時表示,其實,在2017年12月發布的《通知》中,也明確要求各類機構或委託第三方機構均不得通過暴力、恐嚇、侮辱等方式催收貸款。不過,彼時行業內合理催收的具體標準和指引並不明確。

記者了解到,此前互聯網行業僅有深圳市互金協會於2017年5月發布的《深圳市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催收行為規範》(徵求意見稿),不過,該規範只是針對轄區內會員。於百程表示,此次《公約》的發布,則為全國範圍內的互金行業逾期債務催收行為提供了執行標準,有利於行業的規範。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有關負責人公開表態,《公約》頒布實施後,會給出3個月的整改期限,3個月後,協會將採取自查和抽查並舉的方式檢測公約落實情況,如發現從業機構存在違法、違規以及違反本公約的行為時,可進行舉報。

中國政法大學財稅金融法研究所所長、中國銀行法學會副會長劉少軍表示,通過協會自律的方式,督促網貸企業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進行催收,對於防治非法催收可以起到很好的幫助作用,是政府監管的有益補充和有力支撐。

倒逼企業加強貸前貸中風控

「剛被催收了,打爆了通訊錄」。在一個人數將近兩千人的反催收QQ群里,一位逾期「新兵」吐槽自己的被催收經歷。其他「老兵」紛紛獻策:「頂住就贏了」「不用還,等著協商本金」「能上徵信的真不多,我幾十個網貸逾期都沒上徵信」……

治理不當催收亂象固然必要,但也有業界人士擔心,如此一來是否會助長了「老賴」的氣焰,債務更難以收回?如何界定「頻繁致電」、「超出法定部分的綜合資金成本」等內容?

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合伙人、互聯網法律部主任李亞認為,《公約》的出台將從制度上約束暴力催收事件的發生,有助於凈化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環境,對從業機構及具體催收人員的行為規範不能曲解為對「老賴」的縱容。

「『綜合資金成本』其實比照的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催收過程中的利息、罰息不得超過36%,超出法律規定部分無效。而『頻繁致電』應以不打擾借款人正常生活,不得多次致電造成騷擾為限制。」李亞表示,催收企業在催收過程中面對較難界定的催收行為規範、可能會遇到操作難的問題,催收企業可以內部建立具體的催收行為制度規範,來規定催收行為的合理界限,以防範風險。

於百程也認為,《公約》是在相關法律和指導意見的框架下制定的,在整個催收流程中,債權人、債務人、相關當事人及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合法權益都需要保護,並無縱容「老賴」一說;此前,放款時寬鬆,通過高利率來覆蓋高風險,在逾期後靠暴力催收讓借款人還錢的業務模式,並不能持續。

「對平台來說,催收是否合法,也是合規的要求之一。催收屬於貸後管理,對平台來說,在內部需要加強催收規範的制定執行和人員管理,對第三方合作機構要加強審核。同時,在貸前和貸中加強風控,提升有效性,降低逾期率,減輕催收壓力。」於百程說。

此外,劉少軍補充道,這裡面還涉及到「掠奪性貸款」的效力問題,即明知借款者沒有還款能力仍向其放貸,具有誤導性或欺詐性的貸款行為;這種貸款目的本身就是有問題的,因此這種合同也應被認為是無效的;《公約》出台後,實際上是倒逼企業在風控源頭嚴格把關。

智曉金融專註融資規劃,學習信用卡技術,變更徵信技術,往代扣子技術,掩蓋負債技術,打造資質擁有循環現金流技術,都可以關注工重號 『智曉課堂』 ,加智曉先生學習。

不斷完善信用信息體系

那麼,對於惡意欠錢不還的「老賴」,《公約》也在嘗試給出解決方案。

《公約》指出,從業機構應依法合規向國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和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報送債務逾期、違約及催收相關信息,防範多頭借貸、過度借貸。從業機構應主動配合各相關部門建立失信債務人信息公開、聯合懲戒等制度,使得失信者一處失信、處處受限。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介紹,目前互金協會正不斷完善行業信用體系,通過加強行業信息基礎建設,使從業機構能夠進一步了解借款人的信用情況和還款能力,防止惡意逾期行為,對「老賴」和惡意騙貸者形成有力的約束。

「從源頭方面看,從業機構不應將產品推薦或出售給不適合的人群,應設置借款准入條件,對用戶進行風險評級管理;從逾期催收角度講,互金行業以及催收行業可以建立健全自己的信用體系,並不斷與國家金融機構信用信息系統接軌,防止『老賴』四處鑽空。」李亞談道,此外,從業機構在不斷完善內部的催收業務系統時,還可以嘗試運用互聯網大數據技術協助業務開展,發展創新型文明催收。

記者注意到,有觀點認為,《公約》頒布主體為行業協會,缺乏法律強制性,從根本和長遠來看,實質效果可能有限,還有待一部專門催收法的出台。不過,劉少軍認為,企業自律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推動企業自律是市場秩序的治本之策,現階段還不需要上升到立法層面,協會所有會員單位發揮帶頭作用,能為行業作出有益示範。

互聯網金融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一旦發現從業機構存在違法、違規以及違反本公約行為,將視情節輕重將違法違規線索分別移交至司法機關、金融監管部門、通信管理部門、市場管理部門開展查處。從業機構違反本公約,經查證屬實的,協會將責令其整改,並採取警示約談、發警示函、公開通報批評、強制培訓教育、公開譴責等自律管理措施

智曉金融專註融資規劃,學習信用卡技術,變更徵信技術,往代扣子技術,掩蓋負債技術,打造資質擁有循環現金流技術,都可以關注工重號 『智曉課堂』 ,加智曉先生學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少女與獨孤 的精彩文章:

TAG:少女與獨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