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職提高技能教學質量的三點措施

中職提高技能教學質量的三點措施

職業學校的辦學理念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促進教育教學改革」,就是指服務社會與企業,以用人單位需求來調整辦學方向;以培養學生就業能力為目標,提升學生離校擇業的工作素養;繼而完善並強化自身各項制度的建設。職業教育培養技能型人才,以學生工作技能、勞動素養、綜合運用與創新意識為側重點,因此,技能教學無疑是職業教育領域中最為重要的核心版塊。

當前,經濟發展迅猛,企業轉型升級節奏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日新月異,生產技術標準已經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國家、各省舉辦的高等級技能競賽,項目內容覆蓋了當前行業的前沿技術,需要競賽選手具備若干種技術的綜合能力,參賽要求標準很高。而縣級市職業學校的專業教師隊伍結構欠合理、技能水準普遍不高,實訓裝備相對落伍,這就給高質量地開展技能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制約。本文主要探討如何突破其中的瓶頸,從而加強技能教學質量管理,建立教學與競賽、實訓與就業之間的有效對接。

一、加強競賽核心技術研究,充實實訓技能課程

(一)滲透與摒棄並用,整合技能教學課程

開展職業學校師生技能競賽,是展示學校辦學成果和職校生技能風采,檢驗技能教學實踐過程中的成績與不足,深化課程改革、優化專業建設、彰顯技能特色的有效措施。高等級的技能競賽知識覆蓋面寬泛,模擬企業生產一個完整流程,將若干項技術要素有機整合,要求選手在工藝分析、操作加工和檢驗完善等多個環節上,具備綜合運用的能力。而這些能力的習得,無疑要通過平時的實訓課程來保證。

然而,很多學校的教學計劃數十年來未有大的改觀,使不少課程處於「安全無效」的境地,實效性不強,內容寡淡,興趣乏味,知識陳舊,技能落伍,其知識結構、技術要素等內容,與當前行業要求與社會新質態嚴重脫節,對學生的素質養成或許無毒,卻也無益。在日常生活中,蔬菜放久了會有黃葉,牛奶過了保質期只能丟棄,霉變的食品藥品對人體有毒,同理,職業教育課程也需要時時保鮮,其課程內容要契合社會進步需求與企業生產標準。如省賽項目機電一體化組裝與調試,側重五個模塊的安裝與功能調試,包括了感測、變頻和PLC控制等,但我們平時的實訓教學還是以傳統接觸器控制電路為主。又如,當前已經廣泛使用曲面觸摸屏,而電子技能實訓內容,還是去教導學生掌握三極體組成的簡單放大電路。這種教學的技能知識與競賽項目技術要求缺乏關聯,造成了競賽只是輔導教師帶領幾個學生的小範圍研究活動,而與其他師生無關。

課程無疑是學生能力與素養的根本性元素,是教學的載體,是教與學的紐帶,是聯接教師與學生的媒介。課程的優劣與教學質量的高低有直接聯繫,課程所蘊藏的能量,直接或間接影響到學生的未來發展。職教課程更多的側重於知識與技能,注重培養學生掌握一技之長,使其在儘快短的時間內擇業就業。所以,要緊緊聯繫技能競賽項目的技術要素,從課程的價值取向、課程的核心地位角度重新定位,將競賽項目所蘊含的綜合性知識合理解剖,有機滲透到平時的教學內容中,以替代落伍的技能教學。在教學中,採用四點四性一注意方法:即突出重點、講清難點、設置疑點、安插興趣點;講究邏輯性、注重啟發性、富有節奏性、力呈形象性;注意指導語言表達藝術。從而使高端的競賽能夠紮根於廣泛的日常教學中,更加接地氣,使更多的教師來參與研究,使更多的學生接觸與掌握競賽所要求的技能。

(二)堅持與創新並重,整合技能教學體系

當前設置的各類競賽項目,代表了主流行業最前沿的技術要領、組合模式、運行方法和監控手段,可以說,競賽項目的技術方案,就是從行業先進的技術理念整理而來的。而學生技能的習得與掌握,是通過若干個課程有效搭配漸進生成,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體系(計劃)的修訂完善上下功夫。

學校要針對專業學科上的弊端,組織骨幹教師,根據競賽項目若干模塊的技術關聯性,結合行業與崗位群的要求,「改編」成以課程或項目為核心的教學任務;針對學生學習能力,採擷整理其知識要素,形成教學案一體化的指導材料(校本教材),並在通識性與專業性上加以分類。這樣的舉措,並非全盤否定原先的課程結構與知識要素,而是在堅持基礎性、傳統性教學內容的同時,逐步修改部分與當前行業知識不吻合的技術與內容,剔除那些「黃葉」「過期」的教學知識,明確每學期的核心課程定位。從而激活職教課程的活力,建立人才培養方案中的核心價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拉近就讀與就業之間的差距。

職教課程的活力,來源於新工藝、新技術、新標準、新觀念的不斷注入。要從課程的有效性入手,搭建以技能素養為核心的教學體系,保留部分傳統技藝模塊,增加行業革新的知識技能,由淺入深,逐步培養學生符合時代需求的能力素養。(1)注重技能與理論的結合,大刀闊斧地削減部分純理論的教學知識,並且在技能與理論的關聯性(做與學的關係)上,不拘泥於先理論後實踐的傳統方式,而是從知識技能的特點出發。(2)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分層次評價。對於能力一般的學生,要求其掌握基本傳統模塊(技能),對基本的工藝流程能自行分析診斷,可以獨立完成較為單一的實踐任務;對於有一定的探究能力,綜合反應比較突出的學生,要求其學習教學體系中較難的模塊,鼓勵他們參加相關項目的技能競賽集訓,使其系統完整地接觸專業領域比較高精尖的技能技術,未來能在技術研發與創新方面有所發展。

二、加強就業崗位素養研究,豐富實訓教學模式

(一)緊跟行業變化節奏,調整專業培養目標

在蘇南等經濟發達地區,加工製造業的突飛猛進帶動了很多產業對技術素養高的勞動者的需求。企業從純手工操作,到流水線加工,再逐漸過渡到自動化智能化生產,技術的內涵早已發生了本質性變化,這就需要職業學校在專業細化上推行品牌意識。在全面分析學校自身的軟體、硬體和區域經濟形勢的前提下,合理選擇品牌定位,規劃設置品牌專業,將核心技術要素作為特色技能,以保證教學課時、優化教學模式。如機電專業,有條件的市區學校可先行向控制技術、數控操作和加工中心等方向轉型;條件略嫌稚嫩的城鎮學校,可在保持原有技能培養目標的基礎上,尋求與企業先進生產技術的接軌,強化學生對實習(生產)產品的質量意識、檢驗技術和加工工藝等方面的培訓。這樣,既能保證校與校之間有不同層次的培養規格,又能整體滿足社會和企業對高、中、低檔不同規格人才的需求。要樹立「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專業品牌理念,並以此為中心,有目的有計劃地實施品牌戰略,確定多元化的培養方向。要避免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高能耗低效益的教育模式。

除了在確立專業培養目標上要建立品牌(名牌)經營意識以外,在專業的延伸或創新上也必須要有如此高度。如適應港口倉儲物流基地的建設,將側重於自動化控制的機電專業向融合氣動、編程、感測等知識的物流技術轉型;又如,隨著居民口味的變化,市場上麵包、蛋糕等食品銷量增大,麵包房、糕餅店數量增加,將傳統的烹飪專業向西點(糕點)焙制方向培育;再如,電子專業可向通訊或微電子技術學科深入。這些既是一種專業內涵延伸上成本最小、效益最大的有效措施,又是將品牌專業向縱深發展並逐步提煉上升為名牌專業,永褒職校特色,科學規劃和經營品牌的策略。依託行業辦專業,從崗位要求提煉技能素養,再歸納提煉對應的核心技術要素,並將之充實作為日常教學項目,這是提高技能教學有效性的首要措施。

(二)研究學生成長特點,優化教育教學模式

科學的教學模式,一要尊重學生心理特點,二要尊重學科認知規律。當前,職校學生入學成績差異很大,學習能力參差不齊,教師在對待同一課程時,要研究不同的教學方法,在制定同一專業培養方案時,要採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從而將教學成效最大化。專業教師要深入思考自身在教學理念、技能水準和指導方法等方面的成敗得失。

在技能教學領域,有兩個層面上的創新模式值得借鑒與採納。(1)針對教學雙方主體而提出的 「一體化教學」與「分層次教學」。前者要求專業教師具備理論與實踐兩方面的綜合能力,後者要求能夠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主體,提出不同的階段性目標,從而幫助全體學生達成預設目的。(2)針對教學內容整合而提出的「項目教學法」和「行為引導法」。目前的教材結構和教學體系,尤其是側重於實踐的技術類課程,大多由淺入深自成章節,很難看出不同版塊之間能組合出何種實際模型,而這兩種方法是根據結論倒推其構成的要件、蘊藏的知識、具備的能力,從而規劃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及過程。類似於企業生產某個產品,在分析產品結構、工藝特點、加工流程和性能指標等要素的基礎上,方可進行有效的生產。當下較為流行的「現代學徒制」「教學工廠」等理念,只是對上述方法要領提出了更為系統、更加深入的要求。因此,教師教學技術和方法的更新,必須以知識的實用與學生的學習為兩個基本點,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去指導幫助學生掌握就業所必備的知識與技能。

三、加強質量考核意識,創新評價認定方式

(一)考核方向多樣化

職業資格證書是衡量勞動者職業技能水準的標尺,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教育部門委託勞動部門,對職校生畢業前進行職業技能鑒定,成績合格者發放相應技術等級證書,並且可以順利畢業。這就是「雙證制」的來源。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職業教育發展初期,這種方式無疑對學校規範發展、拉近技能教學與就業崗位之間的距離、促進專業教師了解生產技術標準,發揮了積極有效的功能。近幾年來,國家對職業准入制度做了多次完善,職業資格證並非是就業的必要條件。而且,各地技能鑒定部門在執行技術工種鑒定過程中,認證內容與企業行業技術標準並未及時接軌,考核方式顯得鬆散不嚴謹,造成證書含金量已經大大下降,對職業教育的輔助作用日漸式微。而對於某些技術工種,反而因為鑒定考核內容陳舊落伍,而阻礙了專業發展尤其是技能教學的創新步伐。

因此,學校在保留進行技能鑒定的同時,要合理規劃學生的考核類別(方向),以避免在鉗工、車工、數控、電工等技術工種上一擁而上。可以選擇部分單一技術作為測試項目,如氣動、測繪、機械拆裝等。要研究制定適合本校學生的考核辦法,如對物流、電子商務、商務英語(日語)、營銷等文科管理類專業,結合課程計劃和區域內行業特點,整理一個或幾個考核模塊,作為單門課程的結業考核,也可作為最終的專業鑒定,在學生通過測試後,頒發學校的鑒定證書。學校將教學安排與考核方案報教育局行政科室審批,由教研室提出修改反饋意見,從而形成相對完善成熟的方案,並上升為市級考核辦法,向其他學校推廣。

(二)評價方式多元化

目前,很多職校將學生離校前參加技術等級鑒定,作為唯一的專業技能評定成績,來衡量學生的技術水準。但由於技能鑒定方式與內容有所滯後,因此,無法全面客觀地反映學生的綜合技能素養與水平。

1.應徹底打破專業理論課程與專業實訓課程的界限,以項目教學模塊為主要內容,在具體實施中可打亂班級、年級編製進行安排。要打破理論課程教師與實訓課教師的界限,以項目主帶教師(項目經理)為核心,2~5人為一組安排課務。學校必須開足90% 以上的實訓項目(模塊),以供學生學習。

2.學校全面實行學分制。將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的所有課程設定某個學分,包括文化課、體育和思想品德課、開設的各個技能教學項目。將平時技能實習的每個項目成績,學校組織的校內階段性技能測試,各級業務部門組織的技能抽測,學生參加各級技能競賽成績,以及鑒定部門的技能考核,形成某個比例進行匯總,作為綜合評價學生在校學習中技能水平的最終依據。其合格標準為:學生參加學習培訓學校所開設項目的80%,其中,70% 以上項目成績考核合格,20% 以上為良好;良好標準為:學生參加學習培訓學校所開設項目的90%,其中80% 以上項目成績考核合格,50% 以上為良好;優秀標準為:學生參加學習培訓學校所開設項目的100 %,其中,90% 以上項目成績考核合格,70% 以上為良好。實踐證明,只有實施項目化教學、階段性考核,才能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尤其是技能水平,給出客觀而全面的評價。

綜上所述,學校應從自身專業設置與實訓條件出發,深入分析技能競賽項目技術方案,解剖技術要素,同時,定期調研周邊骨幹企業生產特點,緊跟行業發展步伐,將兩者吸收並整理成技能教學項目(課程);再從理論知識、傳統技能等角度加以過渡與融合,修訂並完善形成實施性教學計劃;規劃形成合理的教學模式,結合階段性過關式考核評價,既保證技能教學的時效性,又保障技能質量的有效性。

來源:職教通訊雜誌社

製作團隊

主編:魯彬之 責任編輯:劉艾格 美工:劉艾格 技術:王光爍 審稿:劉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現代職業教育網 的精彩文章:

TAG:現代職業教育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