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嫩度高的茶一定是好茶么?

嫩度高的茶一定是好茶么?

■文|葉風圖片來源於網路

茶葉的嫩度是鑒別茶葉好壞的方式之一。同時嫩度也是決定品質的基本因素,所謂「干看外形,濕看葉底」,就是指嫩度。而茶葉的嫩度主要看芽頭多少、葉質老嫩和條索的光潤度。

但是,用茶葉嫩度鑒別茶葉品質的好壞,並不一定適合任何茶類,最起碼用來鑒別普洱茶就比較片面單一,為何呢?因為普洱茶是六大茶類黑茶中比較複雜的一類,分析和鑒別它還得分層,分步驟來進行。

如何分析鑒別普洱茶?

那麼我們就從毛茶和成品普洱茶來說起。

毛茶:通常情況下,鮮葉的採摘標準是一芽一葉、一芽二葉或者一芽三葉,對於很多普洱茶來說,如果太嫩的話,它的內含物質不會太高。

成品茶:成品普洱茶的好壞優劣是由多方面因素和條件決定的。如果原料太嫩的話,不僅內含物質不夠豐富,經過長時間存放之後,只會有相對高揚的香氣而沒有了質感和湯感,它的耐泡度也會降低。

之所以很多人認為嫩度越高的普洱茶就越好的原因,絕大多數是沖著嘗鮮和物以稀為貴的角度去的,而並非真正從茶葉品質以及茶葉對身體的有益程度上考慮。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採摘周期不頻繁,較為粗老的茶葉作為原料而製成的普洱茶才是好的普洱茶。為什麼呢?因為茶葉老,蓄積的內含物質就高,後期存放過程中更具備轉化的潛力,在沖泡品飲時,茶氣足、香氣高,質感和湯感強,同時更加具備耐泡的性質。

舉個簡單的例子:拋開生產、存放的歷史因素,為什麼我們會覺得七八十、八九十年代的普洱茶好喝,品質好,更珍貴?僅僅是因為它稀少的原因么?其實不完全是,而是它的品質確實過硬,喝起來口感確實能讓人驚訝。為何會這樣呢?

這溯源到它的過去..

首先,七八十年代,還在屬於計劃經濟時期,除少數茶廠對鮮葉的需求量大之外,基本上就沒有太多原料輸出。

其次,很多山頭茶在當時並沒有被開發出來,也不為外界所熟知(如老班章,那時候很多人連老班章是啥,在哪兒都不知道),茶葉價格也不像現在這麼高。

另外,原來經濟也沒有現在這麼發達,茶葉市場也沒有這麼龐大,所以很多茶樹在茶農手中都是一年一采或者幾年一采。

那麼多年不採摘的茶葉,它蓄積的內含物質就比較充足,含量也比較高。因此,製作成成品之後,只要保存得好,品質和口感就會非常的不錯。

可,現在普洱茶市場已發生巨大變化

現在隨著市場的變化,需求量的增大,別說幾年一採摘,就連一年一採摘都是不可能的了。

如今的現狀是,一年都採好幾次,特別是名山頭山寨茶更是如此,才長出一點新芽新葉來就忙著把它摘了,那這樣的茶葉除了嫩和鮮之外,內含物質能高嗎?品質就一定好嗎?就一定能成為好茶嗎?NO,想想都根本不可能。

因此,嫩度越高的茶並非茶品質就越好!

作者簡介:葉風,知名茶市評論人,深耕茶行業,對市場走向有其獨到見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三招教你泡出高規格綠茶
紅茶的功效與作用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