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怎樣管教任性的孩子

怎樣管教任性的孩子

文/編輯 by 一郭

圖片 by 網路

任性的孩子很讓人頭疼。這估計是每個家庭,每個老師都會遇到的問題。班上總會有那麼幾個特別調皮搗蛋又任性的孩子。

孩子之所以這樣,是源於自己的家庭,從小的生活環境使他養成的習慣。

聰明不一定會任性,任性也不一定是聰明。

在家庭中,孩子不是聽父母怎麼說,而是看父母怎麼做。

孩子任性的表現主要在孩子隨心所欲,為所欲為,想怎麼著就怎麼著,講道理孩子根本聽不進去。

比如看到喜歡的東西就嚷嚷著、死纏著父母給買,不買就大哭大鬧,滿地打滾。不管在什麼場合,想鬧就鬧想叫就叫,沒有絲毫約束感。相信很多做家長的為此都傷透了腦筋,無奈至極。

其次還有:出去外面,長輩與孩子說話問好,孩子不屑一顧的表情,頭一扭,一副我是老大我怕誰的樣子。父母瞬間會感覺很尷尬,當事人也覺得很尷尬,想著這孩子真不懂事,沒家教。但還是勉強說一些誇獎孩子的話語,以解尷尬氣氛。

孩子這種任性的行為大多是父母對於孩子沒有原則,過分寬容和嬌慣的造成的有的則是爺爺奶奶姥爺姥姥帶孩子,更是一切都由著孩子,在家是家中的小霸王,出去也是橫行霸道,管他三七二十一,吵著你們,影響你們,或者謾罵你們呢?

我前幾天在教室里遇到這樣一件事:

孩子們練習歌曲,我擔心孩子們口乾,就給每個孩子倒了水喝。其中,對另一個不唱歌的孩子說:「你也喝點水。」那孩子隨口說了一句:「呸」。

我放下杯子,走過去非常嚴肅的告訴他:「今天,你必須給我道歉,這樣做是不對的。我是讓你喝水,你可以選擇不喝,但得說話,不能這樣子對別人。」

「如果你不道歉,我會找你的父母。你今天別想出去這個教室。」

那孩子,低著頭看他的手機,頑固的表情,最終也沒有道歉。注意,是六歲的孩子,玩他父母的手機。平時那孩子一個人坐在椅子上,亂動亂鬧,不合群也不和人說話,也不聽別人說話,在教室里想幹嘛就幹嘛。

課後,我得知是父親要做什麼事,嫌孩子鬧就把手機給了孩子。這樣的父母,為自己一時舒服,快速解決問題,最後釀成孩子終生的問題。不讓玩手機,就是不讓玩,無論在什麼情況下。或者,可以規定在固定時間可以玩一會。孩子學會了這招,就會想法設法磨蹭他的父母,使父母妥協,滿足他的要求。

我照原樣告訴了他的母親,並且告訴她如何正確的引導孩子。

比如:你可以問孩子:「今天在課上怎麼樣?你怎麼樣?聽課了嗎?」

通過剛才我那樣嚴肅的對孩子說話,孩子的心裡不可能當做沒事。因為從來沒有人對他那樣過,對或錯,沒有正面的給與管教。父母平時的說教,孩子根本聽不進去。所以,孩子有很大可能會回答,而不是欺騙。

他若說沒有,你就可以問他:「是不是不喜歡這裡,是不是討厭那個老師?」

這樣有助於幫助孩子發泄他的情緒,能夠做出正確的表達。

孩子母親聽後說:「我氣的,很想打他一頓。」

我說:「你不要打,沒用。或許是打多了,才導致什麼都無所謂的態度。」

我要求他回去好好和孩子好好談談,不要打罵孩子。我表明態度這是在幫助她,與他配合管教孩子。你若不捨得管教孩子,以後這個社會會替你管教,而且會很殘酷。那時恐怕孩子就頹廢了。

他的母親,忍不到回家就與孩子談話了,把孩子叫出去,談了半個多小時,後來孩子進來對我道了歉,說了聲「對不起」,他沒有看著我說,但態度比剛才好了點。

她母親告訴我,一出去我問他,他就說「他錯了」。如果,沒有我剛才的嚴厲,孩子不會認為他錯了,可能平常也那樣對別人,別人忍忍就過去了,犯不著和他多辯,只會覺得這孩子沒教養。

通過以上案例,你可以看到:父母對孩子提出的原則是多麼的重要。父母平時的教導(嘮叨)要少些,既然說就要有原則、有重點、然後要言出必行,以身作則。這樣孩子就會掂量,同時也能學會和這個世界的人相處,不以自我為中心。

父母不能過度限制孩子的自由,凡事都嘮叨個沒完。父母若說的太多,孩子就會觀察你「你是不是真按著所說的去做?」察言觀色後,孩子總會存僥倖的心理打破你定的規矩。同樣,孩子也會看父母的臉色,看你今天是生氣還是高興,也會試探讓你妥協。久而久之,孩子就養成了沒規矩,沒原則的習慣。父母管理起來也很難,孩子根本不聽父母的話。

孩子聽話不等於死板。是要讓孩子知道,建立一些對他自身成長有益的原則,能夠管理好自己,也能尊重他人。

我的孩子在家中的規矩是:

吃飯時不能離開餐桌,離開就不可以吃飯了。

父母與客人聊天時,孩子不能大聲喧嘩。

對孩子提出要求時,第一反應不可以哭,嘗試用語言表達,可以說反對的話。

其他對培養孩子一些好的習慣,父母要身體力行的引導。等等。

事前多教導孩子,約法三章,事後後要嚴格執行。

比如:孩子吃飯時間,端著碗跑去床上吃了,那麼你就要提醒孩子回來餐桌吃飯,如果孩子不聽,就不給他吃了,到下一頓才會有飯吃。他第一次會哭,也會覺得委屈。不要管他,父母要同心合一嚴格執行,這樣,孩子就不會狡辯和無理取鬧。下次,通過這次嘗試就不會有下次了,以後,他也會乖乖的吃飯。如果孩子一哭,父母就心軟了,那麼會害孩子一輩子。孩子會認為不管什麼事,只要他一哭,父母就會聽他的。何談原則,就是沒有原則的原則,長大後,孩子也會不尊重父母。

父母要求孩子的,自己也一定做到。

比如:你讓孩子睡覺,那麼你也睡覺。別一邊睡覺,一邊還玩著手機。這樣孩子肯定不服你。

這種任性行為在一定條件下是父母對孩子過分寬容和嬌縱的結果。

比如:父母通常是在孩子哭鬧的折磨下心軟不得不順從寶寶的心愿。孩子不懂事,加上自制力差,情緒也不穩定,常常執拗發泄自己的不滿情緒,這樣更助長了孩子的任性行為。孩子不聽話,父母無奈之下放任自流,久而久之就形成孩子任性的表現。

父母不要孩子一犯錯就打罵孩子,那樣孩子會因為犯錯挨了打,不會覺得自己愧疚,就覺得解脫了。從中沒有學習真正要讓孩子學習的東西。很多時候是白挨了打,一點都不長心。如果孩子犯錯是給與孩子寬容和引導,孩子才有可能意識到自己錯了,以後才有可能去改。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箴22: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城一郭 的精彩文章:

什麼是好好活著?

TAG:三城一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