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頭號玩家》: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

《頭號玩家》: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

作者:曾晗

你還在遊戲人生,別人已經開始在遊戲里拯救世界了。

作為一部爆米花電影,《頭號玩家》無疑是成功的。它懷舊,但不煽情;它通俗,但不俗套;它科幻,但又無比的貼近現實。

72歲的斯皮爾伯格是少有的依然保持童心的人,所以在大師看來,電影一樣是可以帶著觀眾一起玩的。給你們埋下一顆彩蛋,去遊戲里尋寶,去打怪,升級,開啟一場全民的「奪寶狂歡」。

技術,對於好萊塢電影來說,不存在絲毫問題。從一開場的極速飆車,到半獸,人馬,金剛,機器人,騎鴕鳥的戰士……輪番上陣,再到最後的與大反派展開史上最大規模的世紀之戰,每一個動作畫面都足以讓人腎上腺素激增,心跳加速。而埋在片中的無數彩蛋的無縫對接,也讓一些影迷、遊戲迷、音樂迷為之瘋狂,大呼過癮。

拋開科幻和虛擬現實的外衣,劇情依舊是好萊塢式個人英雄主義的套路。講述的是一個現實生活中,無所寄託,沉迷遊戲的大男孩,卻在虛擬的遊戲里,化身為排行榜上數一數二的獨行俠,憑著對虛擬遊戲設計者的深入剖析,歷經磨難,不斷打怪升級,抽絲剝繭,找到隱藏在關卡里的三把鑰匙,成功通關遊戲,順便打破了寡頭企業渴望對遊戲進行壟斷的妄念,並且還收穫了網戀女友的故事。

隨著科技的發展,虛擬現實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而且影片中展現的隨著現實世界的頹敗,人們沉迷於虛擬世界的種種誇張行徑,在不久的將來,或許就是生活中的一種常態。

如果有一天,你走在路上,看著身邊一群人,戴著VR眼鏡,模擬著各種「吃雞」動作,千萬不要詫異。畢竟現實已經糟糕透頂,在虛擬的網路遊戲里,或許你還能成為一方的王者,也只有待在那片想像的空間里,一邊麻痹自己,一邊尋求著些許的慰藉。

坐在電影院2個多小時,如同看了一次VR的硬廣。筆者不敢苟同的是,在虛擬的空間里玩遊戲玩得好,就能夠成為名人?在現實生活中收穫萬千粉絲?贏得萬千人愛戴?如果真是這樣,那麼,那些「頭號玩家」的成功成本相比科學家,或者教授來說,未免太低了。

社交APP微信的創始者張小龍相信,社交產品都是孤獨者發明的,是感性、敏感的人做出來的,遊戲也是如此。虛擬遊戲「綠洲」的開創者詹姆斯·哈利迪亦是孤獨、感性、敏感的,所以他才把他的愛戀、遺憾以及後悔全部都藏在遊戲里,等待著能夠讀懂他心思的人把它們一一解開。

遊戲的三個關卡,無疑是人生的三種境遇:關於競爭,關於錯過,關於輸贏。有時候,拼了命的向前找不到出口,倒不如打破規則的限制,逆向思維,或許就能夠「退一步海闊天空」;當愛情遭遇友情的牽絆,你是黯然放手,還是勇敢做出自己心底最真實的抉擇,虛擬的遊戲能夠填補你內心的遺憾,可是現實中呢?輸贏無非就是兩種結果,輸了不一定就是輸,贏了也不一定就是贏,人們總是太過於在乎結果,卻往往忘記了自己的初衷。遊戲,不過只是一場遊戲,遊戲的開發者,或許也沒有想得那麼複雜。他想跟你說的,就一句話:謝謝你玩我的遊戲,好好享受遊戲的過程吧。真的無關輸贏。

所以,像電影里主角的姨媽的男友為了玩遊戲,把房子都搭進去了,又是何必呢?無數人Game over就想跳樓,何必呢?即使熬到最後,順利玩通關,拿到了彩蛋,然後呢?

彩蛋真的只是彩蛋,虛擬和現實,並不是對立的關係。陪老婆和玩遊戲,二選一,你怎麼選?對於許多遊戲死宅來說,這估計是道送命題。當然,你也可以選擇找一個愛玩遊戲的老婆,然後兩人一起「並肩作戰」,但,這並不是遊戲設計者們的初衷。

摘下VR眼鏡,放下手機,看看這個並不十分美好的世界,去擁抱身邊的每一個人,擁抱真實。

是的,真實。相比於網路時代的冰冷(你永遠無法知道,隔著屏幕與你調情的,是40歲的中年大嬸,還是200來斤的猥瑣大叔),這充滿人情味的人間,才更讓人留戀。而,相比於網路時代的便捷,我更喜歡用筆在紙上書寫的真實。在遠離虛擬,沒有網路的日子,持半卷書,或者約上三五好友,曲水流觴,又或者在某個停電的夜晚,煮一壺清茶,玩味古人「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的雅緻。

就好像影片的結尾,網路奔現的男女主,選擇每周有兩天關閉「綠洲」,不過是想逃離虛擬,靜靜地在現實中依偎,看細水長流,聽風輕雲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泉哥看聊 的精彩文章:

《烈火如歌》劇評:願君如斯,一念如歌
霍金走了,但他的精神財富比金子還珍貴

TAG:泉哥看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