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最可怕的不是變老,而是失去好奇心

人最可怕的不是變老,而是失去好奇心

01

好奇

上周幾個好友偶聚,坐在一起吐槽生活工作中的煩惱。

一個同學說,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對任何新事物都沒有興趣,不想了解,不想學習。

引發了幾乎所有人的共鳴:

『現在看新電視劇的心情都沒有,打開電視都是把以前好看的再翻出來。』

『我也是,前兩天剛把黃日華版《天龍八部》重溫了一遍。』

『哎,出了新電影,也就在網上看看劇情簡介,實在沒興趣去電影院。』

『公司的小年輕嘰嘰喳喳討論新的美劇,我現在連話都插不上。』

是啊,什麼時候起,我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都被磨掉了。

以前為了課本上不懂的地方,可以通宵達旦的查閱資料和網路;現在買了幾十本書,都在書架上吃灰;

以前出了新的電子產品,即使買不起都要借同學的把玩;現在看著每年層出不窮的手機和pad,連關注配置參數的心情都沒有。

以前為了接觸隔壁的班花,給宿舍打十幾天熱水,只因為每天能見她一面;現在別人介紹相親對象,要不是父母逼著,都懶得收拾自己。

高曉松在一次節目中說,人到中年最為困苦。

所謂四十不惑,不是指到了四十歲就沒有不懂的了,而是對於自己不懂的已經沒有興趣去了解了。

這個解釋,真是悲哀。


02

去年是我過得最為頹廢的一年。

每天都在機械重複相同的內容,事情繁雜,心情焦慮,還特別勞累。

晚上回到住處,經常躺下就是一晚上,拿出手機玩玩遊戲,看看動漫,刷刷網頁就過去了。

即使周末,也是大部分時間窩在家裡。

這一整年,我看完了五部動畫、十幾部電視劇、上百部電影,就是工作沒什麼起色。

年底回家,小侄子追著我屁股後面不停地問問題,我很不耐煩的說了句『哪有那麼多為什麼?』

小侄子哇的一聲哭了,我也楞在原地:小時候大人們就是這麼對我的。

回想這一年工作的不如意,突然意識到,對世界失去了好奇心,我的人生如此落寞無趣。

失掉了好奇心,對新事物,缺乏嘗試的興緻,對新的朋友,沒有了解的慾望。

整天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裡,當有新的機會出現的時候,也只能看著別人得到它。

是什麼讓我失去了好奇心?我覺得有三點:

第一,覺得自己已經學夠了,那些不懂的,都無關於目前的生活。

第二,壓力山大,精力都用在競爭和掙錢上,對知識不再有探索欲。

第三,實用主義,學東西之前都會問「這東西有用嗎?」沒用就不學了。

在電影《土撥鼠之日》中,主人公菲爾遭遇了類似的情況。

土撥鼠之日

菲爾發現自己每天醒來都是同一天,出現在同一個地方,遇見同樣的人,發生同樣的事。

一開始他還比較興奮,有大把的時間去經歷不同的事情,認識不同的人。可時間一長,他就厭倦了,對一切不再感興趣,生命痛苦不堪,甚至用盡各種方式自殺。

是啊,我們都喜歡穩定的生活,可是,這世上唯一的不變就是變化。

王爾德說,生活是最為珍稀的事情,大多數人只是存在,沒有生活(To live is the rarest thing in the world. Most people exist, that is all)。

沒有對未知事物的好奇,人生也就只剩『存在』了。


03

今年打算重新出發,希望尋回那份好奇心和求知慾,個人經歷來看,可以試著這麼做:

一、做那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有時會感到無聊,說服自己它很有趣。如果還不行,努力獲得別人的認可。

去年開始學習PS和攝影,一開始是覺得公司大神們的照片太好看,想嘗試下,從拍花、拍風景到拍人慢慢學習。每個月單位都有攝影展,幸運的是自己的作品評價還不錯,也開始在外面接活給人拍照,還有幾篇遊記也拿到了稿費。

有了別人的認可,自己就有了信心,雖然業餘時間沒有了,但看到自己的作品貼出來還是很有成就感。

夜景-個人拙作

鬱金香-個人拙作

二、相信自己所學的一切都是有用的。雖然這有點功利,但很有效。

喬布斯在自傳里回憶他當年學習書法的故事:

「Reed大學在那時提供也許是全美最好的美術字課程。在這個大學裡面的每個海報, 每個抽屜的標籤上面全都是漂亮的美術字。因為我退學了, 不必去上正規的課程, 所以我決定去參加這個課程,去學學怎樣寫出漂亮的美術字。我學到了san serif 和serif字體, 我學會了怎麼樣在不同的字母組合之中改變空白間距, 還有怎麼樣才能作出最棒的印刷式樣。那種美好、歷史感和藝術精妙,是科學永遠不能捕捉到的, 我發現那實在是太迷人了。 」

後來,漂亮的字體和排版成為了Mac電腦的核心賣點。

好奇心是一種正反饋。你學到的知識越多,你的未知邊界就越大,你就會就越感興趣。很快你就開始探尋未知,直到幾乎所有事情都看起來很有趣。這時學習就變得很簡單——對於你不懂得,你都想學習,因為它們真的很有趣。


04

1970年,尚比亞修女Mary Jucunda給NASA寫了一封信,對於人們花費巨資探索火星感到不解,因為地球上存在嚴重的饑荒,很多人都吃不上飯。

NASA的火星探索項目主管Stuhlinger博士寫了一封回信,信中寫到:

儘管我們開展的太空項目研究的東西離地球很遙遠,將人類的視野延伸至月亮、至太陽、至星球、直至那遙遠的星辰,但天文學家對地球的關注,超過以上所有天外之物。太空項目帶來的不僅有那些新技術所提供的生活品質的提升,隨著對宇宙研究的深入,我們對地球,對生命,對人類自身的感激之情將越深。太空探索讓地球更美好。

環月地球照片

隨信一塊寄出的這張照片,是1968年聖誕節那天阿波羅8號在環月球軌道上拍攝的地球的景象。太空項目所能帶來的各種結果中,這張照片也許是其中最可貴的一項。它開闊了人類的視野,讓我們如此直觀地感受到地球是廣闊無垠的宇宙中如此美麗而又珍貴的孤島,同時讓我們認識到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園,離開地球就是荒蕪陰冷的外太空。

無論在此之前人們對地球的了解是多麼的有限,對於破壞生態平衡的嚴重後果的認識是多麼的不充分。在這張照片公開發表之後,面對人類目前所面臨的種種嚴峻形勢,如環境污染、飢餓、貧窮、過度城市化、糧食問題、水資源問題、人口問題等等,號召大家正視這些嚴重問題的呼聲越來越多。

太空探索不僅僅給人類提供一面審視自己的鏡子,它還能給我們帶來全新的技術,全新的挑戰和進取精神,以及面對嚴峻現實問題時依然樂觀自信的心態。我相信,人類從宇宙中學到的,充分印證了Albert Schweitzer那句名言:「我憂心忡忡地看待未來,但仍滿懷美好的希望。」

這是我看到過的關於為何保持好奇心最好的回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願尾灼 的精彩文章:

我為什麼反對減負和素質教育
我的半年,小癩豬的一生

TAG:願尾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