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春意盎然,今日清明

春意盎然,今日清明

本文審稿:邵林,古代民俗文學科普作者

今天,我們迎來了國內重要的傳統節日,同時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的清明。

清明節也叫踏青節,是國內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清明節大約從周朝開始,到現在已經有2500多年的歷史。

清明·三候

桐始華:桐,是指白桐花。意為清明來到,白桐花開,清芬怡人。春來萬物復甦,到清明時節,各種各樣的花競相開放。

田鼠化為鵪:鵪,是指鵪鶉類的小鳥。春天來了,田鼠躲回洞穴,喜愛鳥類則開始出來活動了。

虹始見:虹就是天上的彩虹,說明清明時節多雨,故而彩虹出現。

清明·習俗

掃墓

每年清明,人們都會去墓園中探望已故的親人,清潔墓碑,去除雜草,擺好供品和冥錢等。古時講究必須將紙錢等燒掉,現今則提倡文明祭掃,不燒紙錢,保證安全。

踏青

古時稱為探春、尋春等,現在也叫春遊。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中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放風箏

清明節春暖花開,放風箏是人們最喜愛的活動之一。過去,有的人在風箏高高飛起後會把線剪掉,讓風箏無拘無束地飛走,以這種方式期望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氣。

盪鞦韆

鞦韆古稱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拴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非常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蹴鞠是黃帝發明的,也這是現今足球的雛形。

插柳

我國民間,有清明節插柳的習俗。主要方式有兩種:將柳條做成圈戴在頭上,或者把柳條直接插在房前屋後,用來辟邪。

吃青團

部分地區清明節有吃青團的習俗。青團又叫清明餅、艾團等。將雀麥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後包上豆沙、棗泥等餡料,用蘆葉墊底,放到蒸籠內。蒸熟出籠的青團色澤鮮綠,香氣撲鼻。

清明·養生

注意及時增減衣物:清明時節,人們往往容易衣著單薄,遇上陰雨綿綿的天氣,就應及時添衣,防止受寒、淋雨。外出要隨帶雨具,防止淋雨而感冒。晴天外出和運動易於出汗,出汗後要及時換衣,保持溫暖乾燥。

飲食要適度清淡:注意少油、少鹽、少糖,一次不要吃太多,尤其是晚上不要多吃。不要大魚大肉,適當吃一些豆腐、豆芽等。可以適當選吃時令菜。

適度加大運動量:萬物欣欣向榮,清潔明凈的春季風光代替了草木枯黃、滿目蕭條的寒冬景象。此時人們筋骨舒展,五臟六腑潤濡,因此宜多到戶外運動,如晨運、登山、踏青、郊遊等,而且宜加大運動量,進行有氧運動。

這些疾病須警惕:清明過後容易使人產生疲倦嗜睡的感覺。而晴雨多變的天氣容易使人受涼感冒,患上扁桃體炎、支氣管炎、肺炎;此時又是呼吸道傳染病如白喉、猩紅熱、百日咳、麻疹、水痘、流行性腦膜炎等的多發季節,因而要注意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服,盡量少出入公共場所,尤其要注意防止「病從口入」。

清明·諺語

清明前後,種瓜點豆

植樹造林,莫過清明

風吹十六燈,雨打清明墳

三月里寒食又清明,燕燕鑽滿圪棗林

清明不戴柳,紅顏變皓首

清明不插柳,死了變黃狗

清明有霧,夏秋有雨

清明北風十天寒,春霜結束在眼前

清明·詩詞

《清明二首》

唐 杜甫

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凈客船。

綉羽銜花他自得,紅顏騎竹我無緣。

胡童結束還難有,楚女腰肢亦可憐。

不見定王城舊處,長懷賈傅井依然。

虛沾焦舉為寒食,實藉嚴君賣卜錢。

鐘鼎山林各天性,濁醪粗飯任吾年。

此身飄泊苦西東,右臂偏枯半耳聾。

寂寂系舟雙下淚,悠悠伏枕左書空。

十年蹴踘將雛遠,萬里鞦韆習俗同。

旅雁上雲歸紫塞,家人鑽火用青楓。

秦城樓閣煙花里,漢主山河錦繡中。

春去春來洞庭闊,白蘋愁殺白頭翁。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夜》

唐 白居易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迴廊行復歇,遙聽弦管暗看花。

《清明即事》

唐 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

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

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寒食上冢》

宋 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中國 的精彩文章:

經常頭痛?小心你的生活習慣正在悄悄影響你的健康
學渣秒變學霸樂壞家長!當心,這是病,得治

TAG:科普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