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究竟想要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我們究竟想要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每個人都有願望,在這些願望中,

我們選擇了孩子

各位親愛的爸爸媽媽們,以及熱愛和關注幼兒教育的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一名從業十餘載的幼教工作者,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在我培養自己的孩子和許多其他孩子的過程中,經常會困惑,我們究竟要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中講到,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振聾發聵,百載之後仍聲韻余耳。是啊,幼兒及至少年,恰似紅日初升,大道光明,又如小鷹展翅,欲振千里。我們想要的孩子會否和梁老先生對中國少年的希冀一般,充滿智慧、精神富足、健康茁壯、獨立自強、勇於擔當呢?

我國的教育先驅陶行知先生創造了中國近代最早的幼兒教育雛形,還特意把自己的名字改為「行知」,為的是時刻警醒自己在教育過程中要做到「知行合一」。在十餘年的教育實踐中,我經常反思,現行的教育模式既然屢遭社會垢病,是不是我們做錯了什麼,為什麼會被理解成「填鴨式」教育,會不會是理念出了問題,是否和陶先生的期望有所背離了呢?面對孩子們天真可愛的笑臉,不免心生愧疚。難道,我真的做錯了么?

多年前一個機會我接觸到了蒙氏教育,她所提倡的「愛和自由 平等與規則」的理念深深打動了我,於是我開始了學習蒙特梭利的旅程,並在隨後數年接受了完整的培訓,通過實踐和觀察積累了一些經驗,現在希望可以把自己的所學所悟分享給大家,讓更多的家庭和孩子都能從這套科學的教育體系中受益,更重要的是,大家可以在家庭里自主展開蒙氏教學法教養自己的孩子!

蒙氏教育,不是我們傳統理解上的開蒙或啟蒙式教育,它是由義大利教育家瑪利亞●蒙特梭利創設的教學法的簡稱。因為接觸程度的不同,很多人會對蒙氏有所誤解。有的說蒙特梭利學校是貴族學校,有的說蒙特梭利教育法適合那些智障兒童,不適合正常兒童的發展,也有人會說,只有在蒙氏幼兒園裡才能讓孩子接受蒙氏教育,這些都是對蒙氏的誤解。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蒙特梭利創建第一所兒童之家的過程:

蒙特梭利是位醫學博士,也是義大利歷史上的第一位女醫生。1907年蒙特梭利在義大利的羅馬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兒童之家。

兒童之家這個稱呼,聽起來是不是很高大上?但是它實際建立的背景是這樣的:當地的一個工廠主非常擔心工人們的孩子會破壞他的建築,於是就邀請蒙特梭利為這些孩子們建立了一個日托中心,把這些孩子全部圈起來。

這個日托中心所在的地方是義大利的一個貧民區,蒙特梭利面臨的情況:第一沒有資金,第二沒有接受過專業訓練的老師,只有兩個沒有受過教育的婦女來看管孩子,所以她當時面臨的情況是非常困難的。更重要的是,她面對的這群孩子都是一群沒人關心、缺少愛護、嚴重不受關注的孩子,甚至有的孩子智力上還有部分缺陷。

這件事放在今天來看,就是蒙博士被派到到偏遠山村的留守兒童學校支教去了。

但是,就是在這種極端艱苦的條件下,蒙特梭利開始了自己的實驗。接下來,發生的事情震驚了全世界,兒童之家的孩子每一個都進步非常明顯,他們的進步不光是在學業上的成功,最重要的是,孩子的內在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蒙特梭利在她的著作《童年的秘密》一書中這樣描述:他們似乎知道想要什麼,有秩序感,把東西放到原位,他們重複,持續很久,他們開始變成平靜、自信、喜悅的兒童。所以,伴隨著這群孩子表現出來的驚人進步,蒙特梭利一舉成名天下知。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法伴隨著兒童之家在義大利遍地開花,也迅速傳播開來。這是蒙特梭利第一所兒童之家從成立到發展的一個過程,那麼,我們在講蒙特梭利教育理念的時候,它會涉及到幾個比較關鍵的內容:

第一,有意義的活動,我第一次參觀蒙特梭利教室的時候,內心一下子就被震撼到了。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我看到了蒙特梭利教室里各個區域豐富的操作材料,小到生活,大到宇宙,琳琅滿目。其次,孩子們在操作材料時表現出來的熱愛與專註也深深打動了我。那麼,在這個教室里,我們看不到哪些東西呢,看不到黑板、看不到整齊排列的課桌、更為關鍵的是,甚至有時候連老師也看不到!那麼,孩子們在教室里具體都幹些什麼?這些孩子一個人也好,三五成群也罷,都在認真專註地操作教具。

在蒙特梭利環境中我們把孩子操作教具的過程叫做「工作」。這個工作跟我們成人眼中的工作不同,大家可以把它理解成為有意義的活動。

舉個例子:在蒙氏的區域里有一個生活區,生活區提供了很多動手方面的工作,比如穿衣服,系扣子,縫扣子,拉拉鏈,疊毛巾,洗衣服等,這些工作發展了孩子的動作協調能力,專註力、獨立性以及秩序感,並且使孩子們習得了生活的技能。這也與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不謀而合。所以,無論在家裡,還是在戶外,隨時隨地都能成為孩子24小時的課堂!

第二,混齡的環境,真實的社會。有人會問,一個班有那麼多孩子,老師也就兩三個,你蒙氏還不搞集體授課,能忙的過來嗎?

我的回答是這樣的:在混齡的環境中這都不是問題。

以一個3-6歲的班級為例,孩子三歲入園第一年,進入蒙氏環境里是什麼樣的情況呢?孩子會花很多的時間去觀察,你會發現孩子在教室里更多的是遊盪,走來走去、湊堆,什麼也不做,但是他就是通過這種方式學習、吸收、積累,然後慢慢的開始做一些簡單的或者感興趣的工作,第二年他們會不斷選擇動手操作,學習能力提高,能夠勝任很多工作;到了第三年他們就變成了環境中的領導和模範,會幫助指導那些小的孩子,這是他們的責任。同時呢,他們也通過幫助別人來鞏固自己學到的東西,在這個時候,孩子已經把自己定位成了一個老師,所以說每一個三到六歲環境里的孩子都有可能成為別人的老師,在班級里,照顧自己、照顧他人、照顧環境,不僅僅是老師的責任 ,也是孩子們的責任。

另外,每個蒙特梭利班級都是一個混齡的小團體,就像一個真實的社會一樣,在真實的社會中,你不會永遠只跟同齡人打交道,那麼在跟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的過程中,孩子心智和社交能力都得到了發展,所以蒙氏環境里的孩子,心智要比同齡的孩子相對成熟。

這種混齡的教育方式很像我國古代的私塾,當時私塾學生入學年齡不限,不分班級,幼少混齡。古代私塾在蒙養教育階段,十分注重蒙童的教養教育,強調蒙童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生活習慣。如對蒙童的行為禮節,像著衣、叉手、作揖、行路、視聽等都有嚴格的具體規定。在蒙特梭利生活教育中,也非常注重孩子優雅與禮儀的培養,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傳統文化和蒙氏教育對兒童養成教育的重視程度如出一轍。

我們現在重新回到剛才開頭提到的問題:蒙特梭利兒童究竟是什麼樣的?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因為每個人的答案可能都不太一樣。在我的眼中,我看到和接觸到的孩子,他們都是非常自信的、獨立的、快樂的、也是陽光的,他們善於解決問題,特別喜歡藝術創作,對周邊的事物非常敏感,充滿了熱情,在學業上也很優秀、認識很多字、書寫漂亮、數學學的非常好,但是呢,這些都是非常籠統的描述。

蒙特梭利的兒童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

想到這裡,我的腦海里浮現出很多我熟悉的兒童的面孔,這些面孔讓我的這段描述變得有了生命,變得鮮活了起來,那麼他們長大後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呢?

蒙特梭利教育的目的,並不是要將孩子培養成能夠成就偉大事業的成人,而是要將他們培養成更好的人類,當他們長大後每個人都能夠照亮自己身邊的那個角落,如此,這個世界會變得更美好一點。

點開它,你會有不一樣的發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河南雲商社親子俱樂部 的精彩文章:

TAG:河南雲商社親子俱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