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昭君未嫁匈奴跳河而死?

昭君未嫁匈奴跳河而死?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是對古代四大美女的評價,現在說一說有著落雁美名王昭君。(別說話,先放圖,看一下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

提起王昭君肯定忘不了杜甫寫的《詠懷古迹》嘍,一句「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引起了多少人的悲情,一句「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勾起了多少人淡淡的憂愁,世人為她英勇出塞而對她心生敬佩,為她犧牲了自己換來了和平感到惋惜,更有人說漢元帝昏庸,為昭君打抱不平,不過都已經過去了,昭君出塞畢竟是事實,那麼,問題就有了,王昭君為啥出塞呢?難道真的像《漢書·匈奴傳》所說昭君入宮多年從沒有被皇上臨幸,心裡不平衡,恰巧,匈奴呼韓邪單于來到漢宮求親,王昭君自告奮勇,隨呼韓邪單于去了匈奴,臨行前,漢元帝才看到王昭君的真容,發現了她長得很漂亮,卻只能無奈地送昭君離開。

其實,這不是歷史,準確的來說不是全部的歷史,畢竟這是文人寫的,再加上後人的更改,肯定會有一些不同,不過《後漢書》描述的大致是一個完整的歷史,不過昭君出塞的原因一直眾說紛紜,接下來整理了一些原因。(按照熱度,也可以說是可信度哦)

一是受到奸人迫害,不得不去匈奴。據史料記載,漢元帝後宮三千佳麗,他自己看不過來,於是他想了一個主意,叫畫工去給那些娘娘畫肖像,而他本人就可以通過這些畫來認識這些身處後宮的女子,決定每晚召見誰(皇帝真會玩,相當於現在的看圖識人,看樣子是有很多佳麗,畢竟一時半會看不完啊)。畫工,肯定有人會受賄把人像美化,而當時昭君並不懂這個,她堅信自己很漂亮,一定會被皇上召見,所以從來沒有賄賂過畫工,當時毛延壽,就是那個給昭君畫像的人,因為昭君沒有給他錢,於是毛延壽就不高興,再加上昭君看不上毛延壽,毛延壽就暗地裡把昭君的像醜化,漢元帝肯定就不回召見昭君,昭君才會在宮裡待了好幾年,最後把握機會,自告奮勇去了匈奴,據說,這種積極主動的精神連漢元帝都為之驚訝,馬上答應了她的請求。(還是昭君太年輕,太自信,什麼都不懂,結果悲劇了,只好另尋出路,在皇宮肯定是待不下去了,幸好,去了匈奴。不過種說法倒是沒有太多的悲劇色彩,反倒很是慶幸昭君能夠離開皇宮,到匈奴那裡呢。)

二是昭君沒有賄賂毛延壽,毛延壽想要報復昭君,幫她報的,結果昭君就去了匈奴。(又是因為毛延壽,看樣子,這種人最好不要接近啊,不過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漢元帝太花心了,後宮的女人太多了)

三是昭君和漢元帝一見鍾情,非常恩愛,而毛延壽被定罪,自己逃到匈奴,把昭君的肖像給單于看,並說昭君很美,於是單于就去求親,漢元帝為了百姓,無奈,只好忍痛割愛。漢元帝因此鬱悶成疾當年死去,昭君在前往和親的路上也投水自盡,很是悲壯。(還是因為毛延壽,這種人最好都不要認識,只能說昭君命不好嘍)

其實,關於昭君出塞的故事,有很多傳言,誰也不知道哪個是真的,畢竟每一種說法都有錯誤之處。

第一種說法,據查證,和史料有一點差距,畢竟故事經過許多人修改,被人認為這是文人墨客表達對君主統治的不滿。

第二種說法是小說家說的,出自《西京雜記》,小說家說的,不一定是事實,肯定也有一點是真相,不過到底是哪點,我們也無從得知了。

第三種說法在《漢宮秋》有記載,不過也只是民間傳說,可信度不高。

以上的三種說法各不相同,其他的說法更不能讓人信服,昭君出塞至今都還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因為沒有史料明確記明,因此昭君出塞還是一個

迷。

其實無論哪種說法,都掩蓋不了昭君曾經和匈奴和過親,也為兩民族和平作出了努力,歷史上也留心下了她的名字,具體怎麼樣可能已經不重要了,

真正的情景可能只有當事人知道,真正的歷史也隨著那些當事人離去,無從知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朝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東漢的皇帝不太出名?原來與這一點有莫大關係!
話說,2000年前的中國人吃燒烤嗎?

TAG: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