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明話鬼:人民的冥界諸神,折射的終究不過是人心

清明話鬼:人民的冥界諸神,折射的終究不過是人心

又到清明

首先,個人認為,鬼並不存在。

鬼雖子虛烏有,但卻以一種精神幻體的形式,無處不在於燦爛悠久的中國傳統文化中。或流轉於文人墨客的生花筆尖,或徘徊於布衣芒屩的瓜架豆棚……無論面容多麼青面獠牙,情節何等曲折離奇,其實,都是由人締造的。

數千年前,佛教自西域一路千里傳入東土,隨後與中原文化不斷水乳交融。鬼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一支,也接收、汲取了佛教文化的滋養,從此長得鬱鬱蔥蔥,遮天蔽日。

時霎清明,梵華君特地為諸位整理了中國佛教精神世界中的鬼文化。不過,無論地獄觀、冥界諸神還是相關習俗,說到底,都是人民的智慧。

山西稷山縣青龍寺壁畫中的陰曹地府場景

鬼域,更似人間

佛教對中國鬼文化的灌溉,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地獄觀。

徐華龍的《中國鬼文化》中曾提到,地獄之說,原為佛教名詞,指死者靈魂所至的安息處所,一般都認為在地下,含有懲罰之意。

據《俱舍論》卷八、十一和《大乘義章》卷八載,有八大地獄: 等活地獄、黑繩地獄、眾合地獄、號叫地獄、大叫地獄、炎熱地獄、大熱地獄以及阿鼻地獄。

佛教東漸,地獄之說亦深入人心,成為百姓口口相傳的信仰,然後再加入固有傳統的數字概念,十八層地獄之說應運而生。

關於十八層地獄,目前眾說紛紜。大體一般分為拔舌獄、剪刀獄、鐵樹獄、孽鏡獄、蒸籠獄、銅柱獄、刀山獄、寒冰獄、油鍋獄、牛坑獄、石磨獄、火床獄、碓搗獄、血池獄、枉死城獄、磔刑獄、刀鋸獄和阿鼻獄。

人間的每種惡報,在陰間的十八層地獄中都會得到相應的懲罰。譬如生前妄語,死後將墮入拔舌獄。而文學作品中對刑獄場景的細節描述,大多讓人心生恐怖。不過,除卻地獄,陰間的生活有些與現實是基本無異的。

在《聊齋》的《席方平》篇中,因父無辜喪命,席方平的魂魄跑到陰間去告狀。跑至城隍、冥界諸府,眾官均不理不睬,席不僅始終無法為父昭雪,還反遭火床、鋸解等酷刑折磨。此種官官相衛,不正是現世人間的寫照么。鬼的行為,正是人行為的翻版啊!

九華山的地藏菩薩像

人民的冥界諸神

一、地藏菩薩

中國民間的陰間主宰本為道教中的東嶽大帝,佛教傳入後,地藏菩薩逐漸替代東嶽大帝,成為地府之主。

《地藏十輪經》稱,其受釋迦牟尼囑咐,在釋迦既滅、彌勒未生之前,自誓必盡度六道眾生,拯救諸苦,始願為佛。

關於他的真實身份,傳說為佛陀大弟子目犍連,因生母在地獄中受苦,發願要救地獄受苦眾生。因此佛陀便委派他為地獄最高掌管者,度化鬼道眾生。

到唐朝時,新羅王子金喬覺到九華山出家,圓寂後肉身不壞,人們尊奉他為地藏王菩薩,而九華山也就成了地藏王菩薩的道場。

二、閻羅王

閻羅二字,本位梵語,意為雙王。在古印度神話《梨俱吠陀》中,第一個死亡的人叫閻摩,他與其妹是陰間的最高管理者,有定人生死與賞善罰惡之權。

佛教傳入中國,老百姓們將閻羅的概念與心目中的鬼王一結合,中國特色的閻羅王就此誕生。

與印度傳說相比,中國版的閻羅王化還是挺大的。

徐華龍的《中國鬼文化》中曾這樣闡述二者的區別:一是原來意義上作為雙王的閻羅變成了單一的男性的閻王。二是閻王不再是那麼凶神惡煞,令人生畏了。三是閻王從陰曹地府中占絕對統治地位的寶座上跌落下來,變成地獄十主之一。它從地府之最高統治者變成了第五殿之主,與其他九王並列相稱。這是因為閻王傳入中國後,受到了改造,逐漸失去了本來的面貌,被納入到民間神祗的體系之中。

民間每於城隍廟中別闢十王閻羅殿,就是這種觀念的真實反映。

三、無常

談到鬼神,黑白無常對中國老百姓來說也最熟悉不過了。二位雖為執行勾魂工作的小公務員,誕生淵源卻極其深厚,來自儒釋道三家。

黃州撰寫的《鬼世界,來自眾生的傳奇》曾這樣寫道,《易經》中說「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這是無常的最早來源。《壇經》中說「生死事大,無常迅速」,無常與生死就掛鉤的比較緊密了,於是佛教就給陰間安排了一名行動「迅速」的勾魂使者——無常。道教倡言陰陽,所以無常也就有了黑白兩個形象。在民間傳說中,黑無常名為「范無救」,白無常名為「謝必安」,從名字上看就有寬嚴相濟的作用。

黑白雙煞的誕生,歸結起來,還要感謝普羅大眾們的無量智慧啊。

四、牛頭馬面

除了黑白無常,牛頭馬面也是陰間出鏡率較高的兩位明星。在佛教中,二者皆為鬼卒,專門負責接收無常抓回來的鬼魂。牛頭本名阿傍,馬面是個羅剎鬼,二者的合作還算珠聯璧合,相得益彰。

牛頭馬面一到中國,令人恐懼的感覺有些消減,反而增加了幾分憨傻。

《大唐傳載》就記載了這麼件趣事:一書生好吃燉牛頭肉,阿傍就把他的魂魄抓到地府,這人一看到阿傍,毫不畏懼,居然摸著牛頭說這個吃起來應該特鮮美。阿傍哭笑不得,無奈將其放回陽間。

這麼看,在中國人民的改造下,牛頭馬面居然有了一絲喜感。

鬼懼怕佛經

驅鬼辟邪有妙招

一、鬼怕僧人和佛經

《太平廣記》的《靈鬼志》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晉代有個人叫周子長,家住在武昌郡五丈浦的東岡頭。晉成帝咸康三年,子長去了離家老遠的寒溪浦嵇家,直到夜深人靜才想起往回趕。到半山腰時,他走進一座四面留門的瓦屋,這裡的門吏一上來就要抓子長的頭。子長說:「我乃佛門弟子,為什麼捉我?」門吏說:「既是佛家弟子,你可會誦經?」於是乎,子長先背誦了《四天王》,又背誦了《鹿子經》,門吏仍然是不依不饒。周子長突然醒悟,心想我這是見鬼了呀!他張口大罵門吏:「你這廝,我都誦過經了,幹嘛還追著我不放?」門吏聽罷一鬆手,瓦屋立刻消失不見了。但是這兒的一大群鬼依然緊追不捨,糾纏不休。子長便擒住鬼的胸,鬼也擒住子長的胸,兩方激烈地廝打起來。子長邊打邊說說:「寒溪寺那兒有和尚,我們找他評理去!」其他的鬼一聽,趕緊勸打架那鬼放開子長。子長又以和尚來嚇唬鬼,群鬼雖對和尚忌憚,但仍然反唇相譏。子長跟眾鬼嚷嚷了半夜,直到三更才返回家中。

由此可見,鬼比較怕和尚和佛經。

二、鬼怕關公

關公?佛教?

是的,沒看錯。關公封神,當然離不開道教的大力推崇。不過,通過拜訪寺院我們也能看到,關公在佛教中也是有編製的。

《歷代神仙通鑒》卷一四記載:唐儀鳳末年,「神秀至當陽玉泉山,創建道場。鄉人敬祀關公,秀乃毀其祠。忽陰雲四合,見公提刀躍馬。秀仰問,公具言前事,即破土建寺,令為本寺伽藍。」

這段文字可以清楚看出,關公如何從民間神祗變成了寺院的護法迦藍。

在中國百姓心中,關公威嚴肅穆、正義凜然,能令鬼神嚇得膽戰心驚、魂飛魄散,是當之無愧的保護神。

關公像

三、鬼怕耍獅子

舞獅子能驅鬼的說法,其實來自於苗族。

《中國鬼文化》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遠古時代,苗家從黃河邊遷居到湘西菌山來。湘西是一片原始洪荒,妖魔鬼怪岀沒,毒蛇猛獸橫行。特別是八魔嶺上,有八個魔鬼,吞雲吐霧,呼風喚雨,殘害苗家人命和牲口。後來,文殊苦薩的坐騎金獅下凡,趕走了八個魘魃,為苗家除害滅禍,賜福添瑞。從此家家喜歡金獅,將其奉為「神獅」。不久,八魔中的么魔化裝成笑羅漢,將金獅引跑了。於是苗家又陷入水深火熱的苦難之中。為了尋找金師,小夥子柯岩翻山越嶺,長途跋涉,經過種種艱難曲折,終於將金獅引回了苗山。苗家人怕金獅再走掉。便仿照金獅樣子紮起了金獅頭,綉好獅子皮,學著獅子的動作,逢年過芇起來,以免受到妖魔鬼怪的危害。這樣,一代一代傳下來,舞獅子就成了苗家驅鬼避邪的風俗習慣了。

由此可見,苗家的舞獅驅鬼已深深打上了佛教文化的印記。

無論地獄觀、冥界諸神還是驅鬼習俗,中國佛教里的鬼文化,首先都必然打上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烙印。在中國人的無限想像下,它幻化離奇又驚世駭人。然而,當我們真正探究它背後的心裡情感、行為準則、故事哲理時,會發現:它展現的,正是我們人的世界;它折射的,終究不過是人心。

小時候,一到清明節或鬼節,內心總有點怕怕的。現在看來,鬼不過由人創造,又有何畏懼呢。況且連恐怖片都在認真地安慰我們:鬼不可怕,人才可怕。

(作者:李芳)

往期鏈接:

這些畫風不一樣的日本和尚,世俗卻不墮落丨般若頭條

1500多歲的少林寺又搞事情,江湖風雲再起丨般若頭條

關於佛文化的問題,我們跟人工智慧聊了聊|般若頭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網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說美國對華「貿易戰」更是一場美國「內戰」?
魅力蓉城鋪開山水城市畫卷

TAG: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