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清明穀雨兩相連,做到:「五不」、「三要」,保你強身健體一整年!

清明穀雨兩相連,做到:「五不」、「三要」,保你強身健體一整年!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清明,二十四節氣之一。

《曆書》記載,「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

尋 根溯 源

清明一詞最早見於《淮南子·天文訓》:「明庶風至四十五日,清明風至。」明庶風就是指春分時的東風,意思是清明風在明庶風四十五天後來到。

清明也是中國重要傳統節日之一。節日意義上的清明起源於古代的寒食節。到了唐中期以後,清明寒食才合二為一,且以清明為重。掃墓、寒食、請新火成了唐朝清明節的主題。

清 明 養 生

清明時節,氣候溫和,草木萌發,杏桃開花,此時也是養生的重要時期。那麼在清明我們應該如何養生呢?

GREEN

那些事

清明﹃養生﹄

一起聊聊

清明養生貴在順時而為。《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寒氣生濁,熱氣生清。」清明,含上清下明之意,即天空清而大地明,養生保健重在順應自然。

清明養生「五不」

QINGMING

不靜:春天自然界陽氣開始升發,人體應該藉助這一自然特點,重點養陽,養陽的關鍵是「動」,切忌「靜」,人們應積極到室外鍛煉,但是老人春練不要太早,應在太陽升起後外出鍛煉,鍛煉前應喝些熱水、牛奶、蛋湯等熱湯飲,同時運動要舒緩。

不濕:居室每天中午要開窗通風,被褥和衣服要保持乾燥透氣,春季多穿純棉的寬鬆衣服,可避免發生濕疹。另外,不要選擇潮濕的地方進行鍛煉,運動出汗後要及時擦乾。

不凍:春季氣候忽冷忽熱,要遵循「春捂」之說,不宜馬上脫下棉衣,換裝時應遵循「下厚上薄」的原則,先把上衣減掉一些,褲子可晚一些減,下身寧熱勿冷,以助養陽氣。特別是患有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的老年人、有痛經史的年輕女性,初春時要盡量使身體「不凍不寒」。

不酸:春天飲食應「省酸增甘」,因春天本來肝陽上亢,若再吃酸性食物,易導致肝氣過於旺盛,而肝旺容易損傷脾胃,所以,春季飲食忌酸。酸性食物有羊肉、狗肉、鵪鶉、炒花生、炒瓜子、海魚、蝦、螃蟹等。宜食用甘溫補脾之品,可多吃山藥、春筍、菠菜、大棗、韭菜等。

不怒:春季是肝陽亢盛之時,情緒易急躁,要做到心胸開闊,身心和諧。心情抑鬱會導致肝氣鬱滯,也使免疫力下降,容易引發精神病、肝病、心腦血管疾病等。

清明養生「三要」

QINGMING

要養肝

清明主要是掃墓祭祖的季節,外地兒女都要想方設法趕回家鄉去祭祖,所以難免舟車勞頓,導致體質下降。再,追思故人,憶起過往,黯然神傷,這些都會讓我們的肝臟負擔加重。所以,清明時節要注意保護我們的肝臟,回鄉祭祖也要少飲酒,少吃一些過於油膩的食物,還要避免長時間的熬夜和宵夜。

甘味滋脾胃,山藥煮紅棗。大家不妨多吃些甘味食物,既能滋補脾胃,還有利於春天陽氣生髮和肝氣的疏泄。甘味食物中,最值得推薦的是山藥和大棗。山藥味甘性平,益氣健脾,經常食用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力,還可有效預防胃炎、胃潰瘍等胃腸道疾病的發生。

而紅棗不僅對脾臟有益處,還能補氣養血,尤其適合女性。乍暖還寒時節,備齊山藥、紅棗、枸杞、黃冰糖、大小米等材料,煮上一鍋山藥紅棗粥,一家人其樂融融相聚而餐,養生且溫馨。此外,糯米、黑米、燕麥等穀類,牛肉和各種魚類,南瓜、扁豆、桂圓、草莓等果蔬類食品,也是補肝不錯的選擇。

要預防感冒

清明雖然是春天,但是這個時段確實氣候變化無常,「清明時節雨紛紛」,全國各地多會迎來降雨,導致溫度驟然下降,清明預防感冒是必須要做的功課。因此清明前後注意保暖,避免傷風,這個時段可以在飲食中多補充一些蛋白質,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

抑菌防感冒,辛溫很重要。清明前後濕氣加重,各類細菌、病毒也更加活躍,這時要多吃抑菌驅寒的食物,韭菜、蔥蒜、魔芋、香菜、生薑都屬此類。洋蔥性溫味甘辛,有「天然殺菌劑」的美稱,適量食用洋蔥不僅能祛陰散寒,還可健脾消食,理氣和胃。

春天氣候變化比較大,容易引發肝火鬱熱,要適當地吃些清熱解濕的食物,如蕎麥、薏仁、菠菜、茄子、薺菜、蘑菇等。

此外,黃瓜、冬瓜、綠豆芽等寒性食物會阻礙春天體內陽氣的生髮,還是少吃為好。

時下,野菜正當季。薺菜、莧菜、魚腥草、馬頭蘭、桔梗等爭相成為人們的桌上餐,鮮嫩可口,清香味美的野菜讓人食慾大開,不禁大快朵頤。不過,野菜大多性寒涼不宜多吃,在燒菜時,盡量多放一些溫性佐料 ,比如花椒、蔥蒜、生薑。

要調整情緒、謹防心腦血管意外發生

春季是心肌梗死、中風等疾病「反彈」高發期,再加上清明放假還要祭祀故人,情緒的波動會直接影響到血壓的波動,從而會直接影響心臟的供血。這就非常容易導致一些心腦血管疾病的複發。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要控制自己的情緒,時刻監控血壓的變化,及時採取救治的措施。

神農中醫館提醒您: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要比最有效的治療有意義得多。清明期間早晚溫差較大,忽冷忽熱的天氣對抵抗力差的人群影響最大,這些人最容易遭受風寒侵襲,引起身體不適或加重原有病情。季節交替之際最易引起中風、腦出血等神經系統疾病,奔波勞累、忽視保暖、情緒波動往往都有可能會加重病情。有心腦血管疾病、血壓偏高的人尤其要注意不要勞累或傷心,要多提醒自己穩定情緒。

除了「五不」、「三要」,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方面呢?

起居宜「閑」

生活起居要要悠閑,但不是懶。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為了適應春天陽氣生髮的規律,人們應當晚睡一點、早起一些,並舒緩形體,以使神志隨著春氣而舒暢怡然,這是養生的自然法則,違背了就會傷肝。

當然,這裡說的晚睡,並不是讓人熬夜,早起也非「起得比雞早」,而是相對於冬天的早睡晚起而言,適當地晚睡早起更能讓人神清氣爽。此外,早上7點到9點是辰時,胃經最旺,可以在此時起床並進食。

運動要「緩」

優遊的感覺,不急也不滯。這個原則在《黃帝內經》里闡述為「廣步於庭,被發緩形」,就是散開束髮,寬鬆衣帶,不讓身體受到束縛,到寬廣的庭院中散步,不讓行動受到束縛。

多加運動,不過所有活動的總原則是一個「緩」字,而且鍛煉前最好喝些熱水、溫牛奶等熱飲,選擇舒緩柔和的運動形式,如太極拳、瑜伽等。

預防過敏和紫外線

防過敏。每年清明過後因過敏就診的患者就會出現一個小高峰,有花粉過敏的,有枯草過敏的,還有食物過敏的等等,因清明時節外出踏青或掃墓,應該做好防過敏工作,對於免疫力低、過敏體質的人,外出時一定要戴口罩進行防護。

防晒。春季紫外線增強,外出旅行防晒至關重要,應盡量避免長時間暴露於日光下,可以採取打遮陽傘,戴帽子、口罩、墨鏡等手段防晒,必須暴露時應外擦防晒霜。

飲食清淡

清明飲食方面,味道宜「淡」,要少油、少鹽、少糖,稍佐調料即可;分量要「少」,不要吃太多,尤其是晚上不要多吃。

清明是人體陽氣生髮的難得時段,同時體內的肝氣亦達到最旺,因此清明養生,最重要的就是養護陽氣,保護肝臟。清明應該多吃以下食物。

青菜類:綠葉食材入肝,所以清明首選綠葉蔬菜。其中清明食材最經典的,就是能夠養護肝臟的芹菜和春筍,另外,韭菜(韭黃更好)、菠菜也都適合此時食用。

肉食類:中醫講求取類比象,作為養肝來講,肉食中特別推薦的是動物的肝臟。但動物肝臟的脂肪含量比較多,高脂血症的人要注意慎食。清明時不主張吃溫性比較大的肉食,如羊肉、牛肉等。

去風類:「春季多風,夏季多暑,伏天多濕,秋天多燥,冬天多寒。」所以,清明時還應該從抵禦外風的角度挑選一些食材。肉片、皮凍等帶皮一類的東西,此時食用可以有效起到美容、固表,防止外邪侵襲等防風的作用。

春季養生,貴在同氣相求。神農君在這裡希望大家:「清明養生做到位,強身健體一整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神農聚友會 的精彩文章:

來一份「團圓」,寄一份思念!

TAG:神農聚友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