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身材矮小,切莫走進誤區

孩子身材矮小,切莫走進誤區

文丨劉戈力

圖丨來源於網路

影響孩子生長發育的因素很多,包括營養、母親孕期情況、遺傳、環境、運動、睡眠、情緒、精神壓力、疾病等等,因此治療孩子身材矮小也一定要到正規醫院進行詳細檢查後,再對症治療。

但有些家長在對待孩子身材矮小的就診方面,常走入以下幾個誤區:

誤區一

只關注孩子的身高,沒有注意孩子的每年生長速度。

正常的身高增長是有一定規律的,會呈現出連續性、階段性、非勻速性的發展。定期、連續測量比一次數據更重要,可以獲得孩子的生長軌跡。所以家長要注重孩子身高生長的連續監測,出現問題時也能給醫生展示很好的資料,利於醫生判斷。

誤區二

只關注孩子的身高,並沒有關注孩子的性發育狀況。

青春期孩子開始發育時,女孩要觀察乳房發育情況,男孩要注意睾丸的大小,如果出現了這些徵象,但此時身高與同齡兒相比不是很高,就應當及時諮詢小兒內分泌醫生。

誤區三

受早長晚長觀念的影響,就診較晚,使孩子錯過了干預時機。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個矮是晚長,以後會長高的。」早長晚長是與性發育有關係的,性發育開始時女孩乳房發育、男孩睾丸增大,進入人生長的第二個高峰期。這時身高都會比之前生長快,而一旦女孩出現月經初潮,男孩開始變聲,這就是青春期後期的特徵,此時生長減速骨骺接近閉合,很快就停止生長了。

家長感覺孩子不再長了才來就診,為時已晚,錯過最佳干預窗口期。所以,在青春期發育前發現矮小,或青春期早期發現矮小,及時找專科醫生,醫生不僅看身高,還要看性徵發育及骨齡來分析判斷。

誤區四

認為身高只是長個的問題,給點長個的葯就行了。

有些家長忽視了矮小是由多種病因和多種原因所致,必須由專科醫生做出正確的專業診斷後再針對治療。我們常會碰到只因矮小來就診的患兒,其實患有甲狀腺功能低下、腎小管酸中毒、特納綜合征、骨發育異常等疾病,這些病人原發病的治療非常重要。如不及時治療原發病對患兒整個發育、器官功能都將有影響。

可見矮小只是一種現象,潛在的問題繁雜眾多。我們要做的是首先查找什麼原因造成了矮小!

誤區五

應用治療後不注意隨診觀察。

重組人生長激素除了應用於生長激素缺乏外,還應用其他矮小病症:如特納綜合征伴生長障礙、小於胎齡兒(3-4歲時仍未追趕上同年齡、同性別兒童、持續矮小)、特發性矮小、Prader-Willi綜合征、慢性腎衰等病症。重組人生長激素自80年代初應用以來還是比較安全的,但還是有些問題和指標需要專科醫生隨診檢查,醫生會根據不同情況給予相應處理。

因此建議使用的兒童應當按照基因重組人生長激素兒科應用建議(已頒布),定期找專科醫生查體和一些指標的檢查。醫生也會根據體重,生長情況、實驗室指標、調整方案及生長激素劑量,達到安全有效的生長。

溫馨提示

矮小的診斷和治療專業性很強,再次提醒家長與專業兒科內分泌醫生溝通,許多情況是需要專科醫生判斷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戈力醫生 的精彩文章:

TAG:劉戈力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