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老人

翻看過往動態,才發覺不久前,是外婆的祭日。

也就是說前兩年這個時候,我曾在和朋友的聚會之中,不得以而抽出時間,匆忙間去看了眼那位到死我都不知道她的名字但又和我有千絲萬縷聯繫的老婦人。

後來有人問我,你外婆去世的時候,你哭了沒有?

我想了想,那時候我沒笑就已經是我所能表達出的最大的悲痛之情了。

畢竟像我這種人,素來是最討厭的就是參加婚禮和葬禮。

若婚禮上那些虛假而又平庸的告白尚可接受的話,那葬禮上那些認識的或不認識的人的噁心而又做作的眼淚足以讓人反胃。

好在我認識的親戚不多,而死掉的那些我又大多不認識,所以每當見到葬禮上那些人淚流滿面的樣子,我就愕然難明,不知所措。

我外婆去世的時候,我媽哭得稀里嘩啦的,我試圖安慰她勸她寬心,但轉念一想,這躺在門板上的,畢竟是她的老娘,所以隨她哭吧。若是她能把門板上躺著的那位哭活的話,我也好歹嚇哭一回,以表尊敬。

我從來不知道一個年事已高,且連自己都不記得的人為何還能堂而皇之的在這世上苟且。她們本該在當他們不能推動這個世界前進的那一刻起順理成章的死去,雖感凄涼,但本應如此。

生老病死,不過如此。

死亡

死亡,這是絕大多數中國人不願談論乃至禁忌的話題。

所以從古時候起,對於死的別稱,在《爾雅·釋詁》中,就多大十餘種。

古人還是會玩的,但發展至今,我們對於死亡的定義也不再只是生物學上所稱的生命終止。

而是在生物學的基礎上,給它再增加了些精神上面的東西。

第一種便是活死人:網路上有句話是『有的人二三十歲就死了,只是六七十歲才埋。』這些人多是在生活中失去了追尋夢想的能力,而只能在相對優渥的社會環境里苟且偷安。這樣的人,有很多。

第二種便是精神意義上的死亡。我們認為,肉身的俱滅並不是死亡的終點,而是等到這個世界上再無人能記起你,談論你時,方才是你整個生命的完結。

這種說法,我是很贊同的。

所以,才有了祭祖。

清明

QINGMING

對中國人來說,祭祖,始終是件大事。

而這件大事,一般在除夕和清明的時候來做。

除夕祭祖是一套比較複雜的程序,祭天祭地,祭鬼祭神。而清明,就相對簡單得多,不管神仙,單問先祖。

自1935年4月5日,中華民國將這一天定義為名族掃墓日開始,一直到今天,我們都遵循著這種傳統。

我是向來喜歡這種傳統的,因為可以放假。

讀書的時候清明放假,工作之後,清明還放假,簡直美滋滋。

就這樣,清明和放假聯繫在了一起,與祭祖反倒沒了任何聯繫。

甚至於以前當我看到有人清明時節千里迢迢趕回老家掃墓時,還由衷的嘲笑了他們一番——吃飽了撐的。

再後來,就覺得自己是個傻逼了。

4.5

祭祖●信仰

以前,聽人說:中國人沒有信仰。

對此,我深以為然。

因為正如他們所說的,中國人幾乎不信宗教。

但是隨著知識的積累,才發現,特么的宗教並不等於信仰。

在某平台上,就此問題也曾展開過激烈的討論,而最終大家一致認為,中國人的信仰:除了自己,便是祖先。

或者說,是我們所傳承的來自於先祖的各式各樣的優秀品質。

這才是我們的信仰。

ENG

我們這一生,所能經歷的和能承受的事情並不多。除了創造,便是傳承。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咖啡不加奶 的精彩文章:

TAG:咖啡不加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