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關清明的知識

有關清明的知識

清 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唐代詩人杜牧清明時節留下的著名詩篇。伴隨著這家喻戶曉的詩句,我們一起來全面了解下清明節吧!

【清明由來】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淮南子·天文訓》中說:「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春分後十五日被定為清明節,陽曆在每年4月5號前後。

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 「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等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節又稱踏青節、三月節、祭祖節、掃墓節、植樹節、插柳節等。

【清明習俗】

清明節的民間習俗很多,主要有祭祖、掃墓、盪鞦韆、插柳、踏青、放風箏、郊遊等。其中,祭祖和掃墓的習俗尤被百姓看重。下面就讓小編帶你了解一下吧。

祭祖、掃墓

清明節的主要活動是祭祖掃墓。按舊俗,人們要攜帶供品、香燭、紙錢等到墓地,擺上供品,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再焚香燒紙,行禮祭拜。如今,隨著人們生活觀念的更新和環保意識的提高,清明節的祭祀方法更加文明、安全、綠色、環保,「無煙」祭掃和「綠色」祭奠逐漸盛行。為逝去的親人種一棵樹,獻一束花,倒一杯酒,讓人們在寧靜的氛圍中,追思逝者,堅強生者。

郊遊踏青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古詩「踏青結伴過南塘,二月春風夾路香。蜂蝶緊隨衣袖舞,田野十里菜花黃。」描述的就是清明節親近自然、踏青春遊的民俗風情。

放風箏

清明放風箏是中國普遍流行的習俗。我國是最早發明風箏的國家。風箏別稱紙鳶,也稱風禽、紙鷂等。古人認為,清明放飛風箏可以消除災難、放飛晦氣。因此,古人在放飛風箏時,通常會把自己知道的所有災禍疾病都寫在風箏上面,然後等風箏升到天空時就剪斷風箏線,任憑清風把它送到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一年平安吉祥。清明放風箏消災難、除晦氣的習俗到今天已經淡化,放風箏成為現代人一項有益身心健康的體育、娛樂活動。

盪鞦韆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打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清明詩詞】

古往今來,除了耳熟能詳的「清明時節雨紛紛」,文人墨客還流傳下來許許多多關於清明節的詩詞,一方面描寫了人們郊遊賞花的情景,另一方面也寄託了對祖先和親人的讚頌和思念之情。

寒 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迴廊行復歇,遙聽弦管暗看花。

臨安春雨初霽

【宋】陸遊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破陣子·春景

【宋】晏殊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巧笑東鄰女伴,採桑徑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鬥草贏。笑從雙臉生。

青門引·春思

【宋】張先

乍暖還輕冷。風雨晚來方定。

庭軒寂寞近清明,殘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樓頭畫角風吹醒。入夜重門靜。

那堪更被明月,隔牆送過鞦韆影。

蘇堤清明即事

【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讓我們一起追尋詩人的腳步,緬懷先輩,共賞春意美景,走進詩意的清明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務員百事通 的精彩文章:

日常生活常識匯總

TAG:公務員百事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