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古代社會,權力最低的七品知縣,為何會被架空?

中國古代社會,權力最低的七品知縣,為何會被架空?

在中國古代社會,有這樣一句話,叫做破家的知縣、滅門的府尹。意思是說,知縣、知府這種地方官幾乎決定了普通百姓的生死。對於普通百姓來說,見到知縣大老爺都會誠惶誠恐。如果見到了知府老大人,更是不知道東南西北。但是這指的是各地的知縣和知府,如果是京城邊上的知縣,那地位就非常的尷尬了。比如宛平知縣,處在這個位置十分尷尬,面對六部九卿等高官,根本就沒有宛平知縣說話的權力。

在明清時期,每個省都有巡撫、布政使和按察使,都屬於封疆大吏。每個省會分為若干個府,比如河南省下轄8個府。知府已經屬於中級官員,按照明朝的規矩,甚至已經開始穿紅袍了。至於每個縣,只有6個有品級的官員。除了知縣、縣丞和主簿以外,還有三個武官巡檢。在一個縣裡,知縣擁有絕對的權力,至於縣丞和主簿則被稱為搖頭老爺。雖然知縣的品級不高,但是在自己管理的一畝三分地里,知縣的威風十足。知縣出門確實前呼後擁,這樣的鏡頭在電視劇里很常見。

請注意,這指的是各地的知縣。在明清時期,京師也被稱為順天府。順天府的府尹可是高官,按照慣例,各地的知府都是五品官,哪怕是蘇州、杭州這樣富庶地區的知府,最多也就是四品官。但是順天府的府尹是三品官,與六部侍郎的等級一樣。在京師那個大背景之下,順天府尹也是有一定的權力的,至少有底氣說話。但是知縣就尷尬了,順天府下轄宛平和大興兩個縣。其他地區的知縣威風八面,這兩個地區的知縣則是如同空架子。

宛平這個地方大家應該清楚,宛平有一座著名的盧溝橋,1937年就是在這裡打響了第一槍。對於宛平和大興的知縣來說,自己應該格外小心。因為稍有不慎,就會得罪朝中的大佬。比如抓了某位閣老或者尚書的家奴,那自己一輩子可能就完了。請注意,當時能夠在京師做生意的人,自己的身後七拐八拐的總有官員。京師的那些三品以上的官員,任何一個都不是宛平知縣能得罪得起的。當然,如果讓海瑞來當宛平知縣就另當別論了,不過這樣的人太少。

一般來說,在宛平和大興做知縣的官員分為兩個類型。一種是自己沒有後台,被吏部安排來扛雷的。在這個位置上,真的是如履薄冰。還有一種就是後台特別硬,比如吏部尚書或者內閣大學士的門生,安排到宛平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至於其他的官員,肯定會想辦法調動到外地。在京師,六七品官員中,除了御史和六科給事中,剩餘的基本上都是打雜的工作。只有五品以上,採用可能擁有自己獨立的辦公室,比如工部都水司郎中等等。

其實除了宛平、大興這樣的知縣以外,全國還有一些官員的地位很尷尬。比如府縣同城的知縣,當年,蘇州府和吳縣是連接的。吳縣的知縣天天與知府大人打交道,自己的權力受到了很大的制約。當然,知府大人也有倒霉的時候。比如三級衙門同城,在明清時期,河南巡撫、開封知府、祥符知縣都在開封城辦公。在巡撫大人的虎威之下,知府和知縣基本上等於打雜。所以在明清時期,還有一個調侃的段子:三生作惡,府縣同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轉瞬繁華萬里 的精彩文章:

日本軍隊裝備的鋼盔,在二戰期間,為何擋不住子彈?
中國總計更換了5次軍服,官兵們為何沒有配發禮服?

TAG:轉瞬繁華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