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別太樂觀!賣身BAT或是死亡的開始

別太樂觀!賣身BAT或是死亡的開始

品途解讀:創業如同一盤賭局,在諾大的棋盤上創業者互相廝殺,但力量相比擲骰子的人來說如螻蟻一般。而BAT不論擲骰子及技術如何,都是下注的巨人。

作者/科技頻道

編輯/尹天琦

95億美元、27億美元。48小時,兩家互聯網巨頭相繼被收購——阿里收購餓了么、美團收購摩拜。兩場收購蔚為壯觀,壯觀的不僅僅是數字,還有背後戲劇性的博弈。

餓了么也好、摩拜也好,從誕生之日起他們就有著相似模式——瘋狂融資燒錢,盈利能力遠遠趕不上燒錢速度。被收購似乎是從開始就註定的宿命。

創業如同一盤賭局,在諾大的棋盤上創業者互相廝殺,但力量相比擲骰子的人來說如螻蟻一般。在擲骰子者的桌面上,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

BAT不論擲骰子及技術如何,他們都是下注的巨人。餓了么的背後是阿里藉助餓了么布局新零售最後一公里的野心;在摩拜背後,美團的金主騰訊也成為這場收購的最大受益者。

正如劉強東所說:「互聯網是一個天然壟斷的行業,如果十年後,中國的互聯網還是BAT(百度、阿里、騰訊),對國家絕對是種不幸的事情。」

在互聯網的腥風血雨中,讓我們一起看看BAT收入囊中的創業企業們,他們或變成巨頭的業務分支,或者不了了之……

那些被騰訊爸爸擁入懷的企業

近幾年,通過買買買的手段,騰訊在資本市場上可謂瘋狂撒錢,雖然依舊在社交和娛樂板塊深耕自己的自留地,但也在汽車交通、金融、教育、旅遊、人工智慧等多個領域,擁抱創新創業企業。

通過梳理,品途科技頻道發現騰訊投資或併購企業的領域範圍主要分布在12個相關領域:動漫、遊戲、短視頻與電影、閱讀與內容付費、社交與工具、教育、醫療、生活服務與電商、金融、汽車交通、企業服務、機器人與智能硬體。其中涉及的知名企業包括京東、搜狗、滴滴、美團、58、B站、貓眼等眾多互聯網巨頭公司。那麼,這些選擇擁抱騰訊大腿的企業們,現在是否還「健康長壽」?

遊戲行業

在遊戲行業騰訊步步為營,布局從國內到海外,從端游、頁游到社交遊戲。而且每逢出手便是大手筆,包括任玩堂、鬥魚TV、《天天幻靈》天鋒網路、華清飛揚、胡萊遊戲等國內遊戲公司都隸屬於騰訊版圖。

2005年,騰訊收購了第一家網遊開發公司深圳網域,該公司是目前中國為數不多的擁有自主2D、3D遊戲引擎技術及知識產權的公司,當時收購價總計約2.9億元,而在2011年,深圳網域變身為「光速工作室」,成為騰訊遊戲八大自研工作室之一,並肩負騰訊從端游向手游擴張的重任。微信遊戲平台上一炮走紅的《全民飛機大戰》即出自該團隊之手,此外還包括《節奏大師》、《全民精靈》和《全民小鎮》等。

總結下來,騰訊收購的遊戲公司活得比以前還要好!

文娛版塊

在文娛板塊,騰訊投資了藍洞工作室(大吉大利今晚吃雞)、羅輯思維、知乎、快手、Snapchat等一系列標杆企業,也入股或控股了包括華誼兄弟、順網科技、掌趣科技在內的多家上市公司。3月11日,光線傳媒發公告稱將以33.17億元價格出售新麗傳媒27.64%股份,騰訊「代替」光線傳媒成為新麗傳媒全新的第二大股東。

電信增值業務

除了網路遊戲和文娛,在騰訊的早期併購中,另一個重要領域便是電信增值業務,即俗稱的SP業務。2006年,騰訊收購了兩家SP公司:南京網典科技、北京解碼,2007年收購了北京兩家SP公司:英克必成、掌中星天下,2008年拿下廣州雲訊和天津手中萬維。這6家公司幾乎都是100%收購,但之後騰訊在SP領域的收購戛然而止,之前收購的公司也杳無音訊。

零售和電商領域

在零售和電商領域,2011年騰訊收購了易迅21.7%股權,2012年進一步增持至58%,2014年,易迅落在京東手中。2016年3月騰訊以2.14億美元+QQ網購+C2C拍拍網+少量易迅股權(據估算約10%)獲得了京東15%股份。至此,易迅、拍拍等易主京東。

汽車出行領域

汽車出行方面,除了投資威馬汽車外,騰訊還參與了蔚來汽車A輪和C輪融資。為加速布局二手車業務,騰訊參與了人人車C輪和D輪融資、優信拍和優信二手車的A輪投資。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以來,騰訊投資了33家汽車和出行領域相關的公司。在「地圖」大戰中,2014年5月,騰訊斥資11.73億元收購了地圖服務商——四維圖新。

其他領域

2005年,騰訊花費了不足1600萬元收購Foxmail,雖然此項目本身並未給騰訊帶來實際的財務收入,但Foxmail之父張小龍領銜的團隊,卻在幾年後開發出了微信;2010年,騰訊耗資2.93億元全資收購社區軟體公司康盛創想,收購當年,其僅為騰訊帶來475.7萬元收入,虧損卻高達1112.2萬元;2013年9月16日,騰訊4.48億美元戰略投資搜狗,持股43.7%。

2018年,騰訊劉熾平在騰訊投資年會上透露,過去數年,騰訊投資了600多家企業,這些企業新增加的價值已超過騰訊本身的市值。2018年,騰訊在資本市場「攻城略池」的步伐依舊不會放緩。

業內投資人評價騰訊說:「騰訊戰投對整個中國的投資圈貢獻度很高,勝過所有戰投,其他基金非常依賴於騰訊的參與。」

迷失在阿里版圖的玩家

48小時內,阿里收購餓了么再一次印證,國內互聯網模式「魔咒」:數一數二才能存活,背靠巨頭才能存活,砸錢才能存活。

無獨有偶,萬達電影發布公告,臻希投資(關聯方為阿里巴巴)與萬達投資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臻希投資將持有萬達電影9000萬股股份,佔万達電影總股本的 7.66%。

「BAT之下,寸草不生」,這句話依然籠罩著創業者們。連萬達這樣的巨頭也開始被阿里一點點分食,那些創業公司更是被阿里以投資和收購的方式,逐步迷失在商業版圖上。

O2O領域

2013年5月,阿里巴巴2.9億美元入駐高德,成為高德第一大股東。2014年2月,阿里巴巴斥資11億美元完成對高德地圖的全資收購,高德地圖就此納入阿里版圖,進入後者新成立的移動互聯網事業部。

2017年3月21日,演出票務平台大麥網宣布正式加入阿里巴巴大家庭,儘管沒有披露本次收購的具體金額,但作為大文娛版塊重要組成部分,將與整個文娛板塊進行打通,整合更多資源。

2018年4月,阿里巴巴集團聯合螞蟻金服集團以95億美元對國內知名餐飲O2O公司「餓了么」完成全資收購。

在本地生活領域,阿里的動作還有投資3500萬美金,成為易圖通公司控股股東,以及與花旗共同投資千萬美元,入股丁丁網等。

電子商務領域

2009年,阿里收購互聯網應用服務供應商中國萬網,2013年,阿里巴巴集團宣布,阿里雲與萬網合併為新的阿里雲公司,「萬網」成為阿里雲旗下域名服務品牌。

雖然被收購,但幸運的是中國萬網的品牌被保留下來了,目前應該是阿里收購這麼多家公司混得不算太差的了,但是知名度和市場價值早已經不復當年之勇了。

2010年11月,阿里收購深圳一達通,後者是國內第一家面向中小企業的進出口流程外包服務平台,為中小企業和個人提供通關、物流、外匯、退稅、金融等所有進出口環節的一站式服務。阿里收購這家公司後,形成了從『找外貿』到『做外貿』的服務鏈條。

社交與移動互聯網領域

2013年4月,新浪微博與阿里巴巴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阿里戰略投資微博5.858億美元,占股30%。在規定的三年時間內,阿里如約為微博送上廣告收入。招股書顯示,微博在2013年度廣告和營銷的1.48億美元收入中,來自阿里巴巴的達4913.5萬美元,佔比三分之一。

2013年8月阿里與新浪微博推出「微博淘寶版」;2014年1月,微博與支付寶賬號全面打通,並互通二維碼支付,與微信支付展開競爭。但顯然競爭的結果還是強社交的微信支付勝利了。

2014年6月,阿里巴巴集團與UC優視聯合宣布,UC全面融入阿里巴巴集團,組建UC移動事業群。阿里收購了uc後,uc的功能越來越多,看小說,看視頻,文件管理器,基本上uc全可以幹了,不僅如此,uc還會頻繁地喚醒阿里系的軟體。有網友表示對UC十分失望。

文娛領域

天天動聽在酷狗和QQ音樂移動端轉型還沒開始的時候就已經積累的大量的手機用戶,本來是最有可能成為獨角獸的一家創業公司,2014年被阿里收購以後更名阿里星球,堅守多年的老用戶都將它無情的拋棄,真的非常可惜。

2016年4月,優酷土豆完成私有化交易,為阿里巴巴領導的全資子公司。但去年公布的阿里財報看,其虧損達到33億元,同比縮水增速9倍,嚴重拖累了阿里大文娛的財報。

其他領域

豌豆莢也是主打情懷的應用分發市場,在被阿里收購之前豌豆莢在群雄割據的應用市場佔用一席之地,不幸,被阿里巴巴收購以後,豌豆莢的曝光量下載量少了很多,被同時整合的還有pp助手這些,這個渠道基本上算是逐漸在走下坡路了。

阿里投資的項目和併購的創業公司還有很多,有成功案例,亦有很多被阿里收入囊中後表現讓人大跌眼鏡的創業公司。

資本市場沒有常勝將軍,我們只能客觀看待阿里併購事件,被收購的公司也許本身在戰略決策上就已經迷失,也許面臨著整體市場競爭優勝劣汰,又或許是其本身的企業生命周期接近尾聲。

大部分被不幸玩死的百度系項目

3月29日,中國北京,百度上演史上最浪漫IPO告白:愛他,就用整座大廈照亮他上市的路。這是愛奇藝正式登陸納斯達克後,金主爸爸百度的「寵兒」方式。

百度依靠愛奇藝打了場漂亮的資本勝仗,然而,明亮背後的其他創業項目卻一片哀嚎。沒錯,自上市以來,百度收購的大部分公司,不幸則被玩死,幸則半死不活

內容領域

2004年8月,百度宣稱以5000萬元收購國內最大網址站Hao123.com,實際收購金額僅為1000萬元。此次收購後,「導航網站之父」李興平,一夜暴富。

然而,百度的資源並沒能夯實住Hao123.com的「第一」江湖地位。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360、騰訊、搜狗紛紛殺入導航網站,Hao123.com的先發優勢早已消耗殆盡。

2006年7月,百度收購千千靜聽。作為紅極一時的音樂播放軟體鼻祖,千千靜聽也難逃「百度劫難」。自從被百度收編後,變身百度音樂,後來又被百度甩掉,扔給了太合麥田。

2011年8月,百度收購番薯網40%股份,與中搜在線並列成為最大機構股東。作為當時全球最大的數字圖書門戶,番薯網可以為百度文庫提供更優質的版權資源和更成熟的電子商務平台支持。

說到底,李彥宏還是在打「文庫變現」的算盤。但天不遂人願,百度文庫的盈利能力卻並未因為這場收購而獲得顯著提升,且內容質量一直上不去。

2017年,百度投資一點資訊。可見,百度又將目光瞄準了「內容分發」。然而,贏家今日頭條的地位無法撼動。尤其是近日憑藉「抖音」大火,「社交大拿」這把交椅,張一鳴怕是坐定了。

軟體領域

2006年5月,百度以3000萬收購天空軟體,創下了當時的公司最高價收購記錄。據悉,天空軟體網站由張鶴創建於2001年,為當時國內最知名的軟體下載網站之一,在ALEXA全球網站排名中名列351名,每日頁面流量超過數百萬。

但伴隨互聯網原住民崛起,近年來軟體下載市場一直不溫不火。遺憾的是,百度也未能為天空軟體找到合適的轉型方案,任由其慢慢被用戶淡忘。

2009年10月,百度又將「魔爪」伸向了輸入法領域。在收購了點訊輸入法的開發公司後,將其更名為「百度輸入法」,界面也主打其標誌性的「百度藍」。然而最終,故事的結局與Hao123.com類似:騰訊、搜狗、360甚至訊飛陸續加入混戰,百度輸入法的地位之尷尬,恐怕早已無需多言。

2013年,百度19億美金全盤拿下91助手。李彥宏本想靠著91彎道超車登上移動互聯網的大船,不料微信從12年上線,一年的強勢崛起直接掃射各大應用分發平台,百度再一次損失慘重。

電商領域

2010年5月,百度聯合達芙妮投資耀點100。據悉,耀點100是中國第一家真正的網路百貨商城,也是百度在B2C電商領域邁出的關鍵一步。然而,品途商業評論(ID:pintu360)發現,耀點100已於2017年7月28日停止運營,CEO等高管已回台灣,官網已經打不開。

「把中國台灣的電商B2C模式直接移植過來用,這不光行不通,也是他們倒閉的直接原因」,業內人士一針見血地指出耀點100的失敗,「只可惜苦了上千名供應商,欠款沒地方討。」

2010年10月,百度B2C心不死,與日本樂天合計出資5000萬美元,推出網上商城「樂酷天」(樂天占股51%,百度占股49%)。然而,此站已於2016年4月20日宣布關閉,至此,百度B2C布局正式宣告失敗。

2011年12月,原36團(知我網)對外宣布,獲得百度和IDG千萬美元聯合注資。可見,在經歷了耀點100和樂酷天的失敗後,李彥宏對電商依舊充滿熱情滿滿。此外,劉強東同時期也曾微博曾透露說,百度多次想入股京東,被他拒絕。

生活服務領域

2014年,百度從人人網母公司手中全資拿下糯米,發力團購。隨後的2015年,是最為瘋狂的一年。美團、大眾點評、窩窩團等前十強團購網站牢固佔據市場主導地位。而與同樣是巨頭加持的美團相比,百度糯米的月度成交額只佔到其三分之一。

2017年8月,隨著百度外賣被餓了么收購,百度糯米的命運一度備受關注。最後,百度發聲,「百度糯米暫時不會賣了,納入百度搜索公司,作為廣告平台存在。」如今,百度糯米將何去何從依舊是個謎。

2011年1月,百度在原百度人才頻道的基礎之上,投資1億元,將原「百度人才頻道」產品獨立成「百伯網」運營。然而,隨著智聯招聘、中華英才網、58招聘等品牌的興起,百伯網早已失去原有客群,地位雞肋。

綜合來看,無論是玩死、抑或是半死不活,百度都不是一個創業公司的「好爸爸」。但對於創業者來說,「一夜暴富賣百度」依舊不失為至理名言。

有業內人士戲謔到:「百度是一家神奇的公司,專註玩公司10年,死傷無數。百度的每一次收購都是給自己打一滿管雞血,但最後還是被別人一個悶棍打暈。我想幫大家在創業路上找一條捷徑:做公司可以不用上市,只要賣給百度就可以了。」

結語

雖然有人提出BAT不再,只有AT的互聯網雙寡頭局勢。客觀的來說,雖然百度的領先優勢被大幅度縮減,但是短時間內還沒有到離開「第一集團」的地步,所以巨頭還是在,只是巨頭正在進一步分化。這個對於中小互聯網企業來說,一個夾縫中求生的時代。

寡頭競爭時代創業環境的競爭遠比想像中慘烈,為此賦清明節打油詩一首——《挨踢沒夠》。

互聯時代雨紛紛,

創業路上欲斷魂。

若問風口何處有?

VC遙指挨(A)踢(T)村!

品途聊天室

在互聯網創業領域,BAT身影無處不在,

留言說說,

你覺得十年之後會有什麼變化呢?

【轉載須知】

1.文章為品途商業評論原創作品,歡迎轉載。

2.轉載時請在文章開頭註明「文章轉自品途商業評論,ID:pintu360」,作者標註原文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途商業評論 的精彩文章:

匯聯易B輪融資5千萬,2018計劃「智匯」造福用戶
星瀚資本楊歌:判斷公司好壞,行業和賽道因素最多佔20%

TAG:品途商業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