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電競圈熱衷借鑒傳統體育賽制,背後原因何在?

電競圈熱衷借鑒傳統體育賽制,背後原因何在?

這幾年裡,電競和傳統體育之間越走越近了。除了過去從商業化模式,俱樂部經營管理方面不斷從傳統競技體育汲取養分外,如今,電競領域內的大型賽事,也開始紛紛在賽制上借鑒傳統體育賽事。

其中,效仿NBA東西部分組制的就有《英雄聯盟》的LPL,《王者榮耀》的KPL,而效仿世界盃賽制的則有S7系列賽,甚至《英雄聯盟》另一項國內賽事「德瑪西亞杯」如今也借鑒了「足協杯」。而在上個月剛剛揭幕的,已是第12個賽季的《穿越火線》職業聯賽CFPL,則更是同時借鑒了網球公開賽和NBA的賽制,將傳統體育賽事的賽制精髓融於己身。

(NBA式的季後賽規則幾乎已成大型電競聯賽標配)

電子競技自身也有著十餘年的蓬勃發展史,在制定比賽賽制上也有著相當豐富的經驗,也曾誕生過WCG、CPL、ESWC等賽制賽程各具特色的頂級賽事。然而,近來電子競技在賽制上開始借鑒傳統體育的現象背後,到底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呢?

賽事體量今非昔比,借鑒成熟模式勢在必行

電子競技賽制模式全面向傳統體育靠攏的背後,由於電競自身發展而形成的「剛需」,恐怕是最為關鍵的因素了。

在過去,電競發展尚不成熟時,除了韓國這種全球絕無僅有的「舉國電競」特例外,在大部分國家和地區,任何電競項目都難以形成大規模的線下落地聯賽——即便是電競運動開展也較早的歐美地區,早年的聯賽也基本以線上為主,以壓縮開支成本。在當年,電競圈內的落地賽基本都是類似WCG的賽會制。

(早期電競線下賽幾乎全為賽會制)

然而,電競行業近十年來的井噴式發展,使得世界各地都開始出現了大規模線下落地賽事,電競觀賽人群也在不斷擴大。於是,周期較長,場次多,能滿足觀眾日常觀賽需求的線下落地聯賽,開始成為許多電競觀眾的「剛需」。在國內,無論是誕生於2012年的CFPL,還是誕生於2013年的LPL,抑或是2016年問世的KPL,都是這一「剛需」之下的產物。

而到了近兩年,由於政策、產業等多方因素帶來國內電競大環境的持續改善,各大電競項目的頂級職業賽事,無論從參賽俱樂部規模,觀眾群體,還是比賽規格上都保持著穩步上升的態勢。

隨著如今參賽隊伍越來越多,比賽強度越來越大,為了不讓俱樂部和選手背負太過沉重的負擔,通過對賽制的升級來更有效地實現聯賽「擴容」,顯然也是必經之路。而改進賽制,最好的「老師」無疑是和電子競技屬性最為相近的傳統體育,尤其是籃球、足球、網球這種高度職業化的競技體育項目。

由此,我們也才能夠看到,《穿越火線》CFPL從今年的S12開始採用「季前賽(淘汰制)+常規賽(循環制)+季後賽(淘汰制)」的新賽制,而《英雄聯盟》LPL也從今年春季賽開始啟用東西部分區的內外雙循環賽制——這兩種賽制的模式截然不同,但都是借鑒自傳統體育的成熟賽制,也都能夠預防聯賽「擴容」後賽程偏長,聯賽強度偏大的問題。

(聯賽「擴容」是LPL賽制變革的重要原因之一)

觀賞性不容忽視,NBA成借鑒熱門

電競聯賽紛紛效仿傳統競技體育的做法,除了對聯賽「擴容」有利外,對於提升比賽觀賞性,提升賽事商業化水平的考量同樣不容忽視。

這一點,從當前國內最有分量的幾項電競職業聯賽就能看出端倪。

首先是於1月份揭幕的2018年LPL春季賽。從這個賽季開始,LPL開始實施近似於足、籃球聯賽中的主客場制,除了上海這個過去LPL的「大本營」外,Snake、LGD、OMG三支隊伍分別落戶重慶、杭州、成都,位於不同城市的隊伍之間交鋒將依據賽程中制定的主客場安排來決定比賽的所在地。從實施結果來看,主客場制給LPL帶來了豐富的話題和各主場城市火爆的線下觀賽氛圍,以及更加踴躍的賽事贊助商。

而從3月9日正式開戰的CFPL S12賽季,則首次引入了類似NBA的「季前賽+常規賽+季後賽」模式。季前賽會淘汰四支隊伍,由剩餘的隊伍參與大循環賽制的常規賽並決出排名,再由常規賽前八名進行單場淘汰制的季後賽,最終決出冠亞季軍等名次。

(CFPL S12新賽制一覽)

新的賽制下,CFPL參賽隊伍總數雖然仍為14支,但由於季前賽有部分隊伍淘汰,使得常規賽只有10支戰隊,一方面讓常規賽賽程被適當壓縮,另一方面更通過季前賽的淘汰機制篩選出本賽季狀態更理想的隊伍,也有效提升了整體的觀賞性和賽事競技水平。

除LPL和CFPL外,剛剛在3月21日揭幕的2018年KPL春季賽,也同樣效仿NBA模式,採用了東西部分區制度,將東西部隊伍的賽場分別安排在上海和成都兩地,也同樣能夠有效提升賽事的觀賞性,並提升賽程效率。

(KPL新賽季主打東西部對決)

「借鑒」的表象之下,是各具特色的賽事基因

當然,儘管各大電競職業聯賽都開始效仿傳統體育的賽制模式,但具體到任何項目,任何賽事,其賽制也都決非「照搬」體育賽事,而是從各項目自身實際情況和升級賽制的核心目的出發,從傳統競技體育中尋找恰當的目標加以參考,最終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電競聯賽賽制。上述被反覆提及的三個典型案例——LPL,CFPL和KPL,無疑都符合這一規律。

其中,歷史最為悠久的CFPL,其S12新賽制,可以說是在上述聯賽當中最為獨特的一個。

首先是CFPL新賽季設立了「10進6」的季前賽。

「季前賽」概念雖源自NBA,但很顯然,CFPL的淘汰制季前賽與僅有熱身作用的NBA季前賽有著顯著差異。另外,CFPL保留了一貫嚴酷的升降級制度,季前賽遭淘汰的四支隊伍,與常規賽末兩名,以及季後賽保級賽落敗的兩支隊伍,都將無法獲得下賽季的直接參賽資格。因此可以說,CFPL賽制既擁有作為聯賽賽制的長周期、高頻度的基本特徵,但同時也融入了賽會制比賽的淘汰機制,這種「2合1」的模式讓比賽競爭更為激烈。

(依舊殘酷的CFPL S12季前賽)

而目前在國內MOBA領域影響力最大的LPL賽事,則由於自身聯賽建設以及商業化的需要,為了吸引更多外來資本投入LOL相關賽事,在賽制上全面向全球體育賽事中商業化較為成熟的NBA靠攏——不僅取消了頂級聯賽的升降級制度,還打造了帶有區域聯賽特性的、近似於NBA G-League的LDL發展聯賽。

同樣地,《王者榮耀》KPL聯賽雖與LPL一樣選擇了NBA賽製作為借鑒對象,但其主要的著眼點則在於東西部分區帶來的、全新的競爭格局。除此之外,作為當前MOBA領域移動電競賽事領軍者的KPL,為了打造更有利於各俱樂部均衡全面發展的競技環境,避免個別頂級戰隊壟斷行業資源,還額外借鑒了NBA的聯盟化運作模式,以及「工資帽」等具體規則。

(KPL職業電競聯盟成立時所頒布的聯盟規則)

LPL、CFPL、KPL,這三個最能代表當前中國電競賽事發展的大型線下落地聯賽,不約而同地選擇在2018年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這一「巧合」現象,所反映的也正是中國電競產業高速發展,本土聯賽環境日益成熟的大趨勢。

不過,這三個來自不同項目的頂級聯賽,雖然在賽制改革的思路上有相似之處,都選擇了從NBA等傳統體育賽事進行借鑒,但實際上,每項聯賽的每一點變革背後,都有著對於項目和賽事長久發展的深度考量。

而對於已有六年歷史,已進入第12個賽季的CFPL來說,進行大幅度的賽制升級也好,還是在季前賽引入多家海外俱樂部加入爭奪也罷,無疑也都是為了保持賽事自身活力,為了滿足各位觀眾老爺的需要——歸根結底,電競賽事服務的是觀眾,只要觀眾喜聞樂見,任何革新都是必要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遊戲茶館 的精彩文章:

順應MMO變革 《狂暴西遊》以微創新重拾沉浸感

TAG:遊戲茶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