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樂視網56億債務今年到期 融創系「風控」背景高管將臨危受命

樂視網56億債務今年到期 融創系「風控」背景高管將臨危受命

圖片來源:CFP

每經記者 肖達明 每經編輯 張海妮

藉由與騰訊進行版權合作,並獲供應商的債轉股投資,樂視網(300104,SZ)的電視業務正試圖脫困。樂視商城顯示,樂視網已經在為4·14「樂迷節」做準備。而4月4日晚間公告顯示,接替孫宏斌的新任董事長已經出現,這一危局仍由融創方面人馬——具有財務和風險管控背景的劉淑青擔任。

劉淑青的背景與樂視網當前的處境似乎極為相關,業務的復甦相比資金鏈的穩固來說只是相對小的那個問題,樂視網光是今年面臨兌付的債務就超過56億元。在關聯方還債空間有限的情況下,除展期、續貸外,進一步加大借款規模來滾動債務將是解決問題的不二途徑,而樂視網也宣布了最新一筆1.9億元的貸款。


4月4日晚,樂視網除宣布借款1.9億元外,還公告其第三屆董事會會議全票通過了選舉新任董事長的議案,由劉淑青擔任樂視網新任董事長,同時審議通過由李宇浩作為董事候選人,兩項議案都需要交由股東大會投票通過。

履歷顯示,被推舉出來的兩人都背景「深厚」,雖然孫宏斌放棄了董事長的職位,但融創中國對樂視網卻無法放棄,潛在的董事長接替者劉淑青從2004年起就為融創中國效勞,最初為天津融創置地有限公司財務經理,截至2017年5月,其先後擔任融創中國控股有限公司財務管理中心內控總監和風險管控中心高級總經理。而李宇浩在2017年9月前,曾先後擔任聯想控股有限公司投資總監,互聯網投資部負責人。

也就是說,一個是資深的財務、風險管理高管,一個則或許傾向於經營互聯網相關業務,分別對應了樂視網現在正亟待解決的財務問題和互聯網電視業務問題。從近期披露的一些情況來看,相比後者,前者更是樂視網今年生死攸關的問題。

4月3日、4日,樂視網及其聘請的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分別向深交所提交問詢函回函,樂視網指出,2017年12月31日,公司存在融資借款及貸款類負債共計92.88億元,其中56.19億元將於2018年到期。

樂視網從財務角度提出三大舉措試圖解決問題:一是對其中的部分債務進行展期、續貸,使得巨額債務得以延後,在樂視網諸多業務持續虧損、質押物自身價值不穩定的情況下,這或許將是部分金融機構沒有選擇的選擇;二是尋求第三方增資以解決資金壓力。《每日經濟新聞》此前報道,近期,樂視網針對其旗下電視業務主體新樂視智家,完成了部分債轉股工作;三是協調關聯方償還債務,這一點能否實現命系樂視非上市體系,如今提及早已不新鮮,就2017年的債務清償來看,前景可能並不光明。

截至2017年底,樂視網應收賬款賬面餘額為71.81億元(不含其他應收款,預付賬款、發放貸款及墊款,下同),關聯方應收賬款占期末應收賬款總額的比重為65.81%。截至目前,樂視網2017年期末應收賬款回款情況為1811.62萬元,其中關聯方應收賬款回款僅為6.79萬元。

樂視網自身也不得不選擇債轉股的方式彌補。非上市體系的樂視金融以14億元的估值簽署了零對價的股權轉讓成為新樂視智家全資子公司,樂視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經營的網站(樂視商城)及相關資源、知識產權等資產則以9290萬元的價格以資抵債由新樂視智家受讓。

實際上,在解決債務問題方面,樂視網還提出其主業經營改善的可能。

在提交給深交所的回復函中,樂視網表示:「公司目前整體資金安排存在較大困難,現金流極度緊張,如果再沒有新進資金支持,公司經營將難以為繼。」

新樂視智家已經同時成為樂視網復甦經營和處理債務的運作平台,是樂視網的命脈所在。因為,在樂視電視以外,樂視網的各項投資、以及「生態」試驗都看不到明朗的未來。上述回復函顯示,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樂視手機已處於停產階段。尚未結項的車聯網、VR等項目其實際研發成果對公司未來經營發展不具備現實價值,已於2017年下半年中止研發。研發成果付之東流,被認為已經不符合資產確認條件,將轉入當期費用核算。

此外,樂視網針對酷派集團8.88億元的股權投資由於酷派集團股價持續下跌,損失超過一半。目前,樂視網通過基金進行的長期股權投資究竟該減值多少仍在核算中,但《每日經濟新聞》此前報道,其投資的許多關鍵標的都不樂觀,樂視VR作為其中一項,其主體甚至成為失信被執行人。

樂視電視業務2017年虧損頗大,但不論如何,其似乎已經沒有再次失敗的餘地了。

電視業務前景幾何?弘則研究發布的報告顯示,2018年1~2月份平板電視自2017年下半年以來增速逐漸回暖,在年初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價跌量升趨勢,均價相較去年同期小幅下滑3%,銷量則大幅增長近 60%。弘則研究認為,電視行業逐漸進入周期性復甦期。

近期,新樂視智家與騰訊進行版權合作的消息給市場帶來了一點曙光,在樂視商城中,4·14「樂迷節」正更新著產品預告。市場上針對樂視電視輕硬體、重軟體的「互聯網+」思維褒貶不一:一方面,有機構認為電視已經走入高端市場,硬體為王;另一方面,互聯網資源版權的吸引力是客觀存在的。無論孰是孰非,樂視網就看今年。

記者試圖撥打樂視網董秘辦電話採訪,但截至發稿電話未能接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經濟新聞 的精彩文章:

3部電影賣了38億!開心麻花放棄IPO,是因為傍上了「大款」?
區塊鏈再入新玩家 英雄互娛與愷英網路「攜手」進軍

TAG:每日經濟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