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部豆瓣給了8分的電影,男主角沒有一句台詞,卻看哭了所有人

這部豆瓣給了8分的電影,男主角沒有一句台詞,卻看哭了所有人

無問

 無問

毛不易 

00:00/04:18

作者╳林宛央來源公號╳宛央女子

排版╳SuA編輯╳林宛央

____

電影《暴裂無聲》上映的時候,我正在給自己安排2018年春天的旅行,和家人一起來了湘西鳳凰古城,住在臨江的民宿里,只是吹吹風,什麼都不用想,不用做。

窗外,春色已滿城,行人恰如織,叫賣聲、吵鬧聲、笑聲與歌聲,一股腦鋪在江面,喧囂深處,我內心是前所未有的寂靜。

拉著老公的手,走了三公里的山路,去看一場無聲勝有聲的電影。犧牲掉原本要好好虛度的時光也在所不惜,是因為在我心裡《暴裂無聲》足夠值得。

知道這部電影,其實很早,在2017年的FIRST青年電影展上,它作為閉幕影片出現,嶄露頭角,口碑炸裂,加上這部電影的導演忻鈺坤又執導過豆瓣評分高達8.6的《心迷宮》,所以我很早就開始期待和它在影院正式見面。

人世間,有些事,有些人,有些光影,是千山萬水也要去見的那一種美好。

當然,《暴裂無聲》也沒有讓我失望。

電影,從一個12歲牧羊男孩的失蹤開始,他的爸爸張保民,是一名啞巴礦工,生活在社會底層,遭遇過種種不平事,卻仍然保留著自己的稜角,用一顆孤膽撐起自己的信仰,他的眼裡有「我不服」,但更有一種正義感。

張保民是那種縱世道欺他、瞞他,負他,亦不能讓他跪地求饒的人,他對所有的霸凌,都足夠「蠻」和「硬」。

唯有孩子,是他心中最柔軟的所在。

所以,得知孩子失蹤,張保民匆匆從異地歸來,從此踏上漫漫無邊的尋子之路。

孩子失蹤,身為父母會有怎樣的痛苦?

陳可辛的電影《親愛的》選擇了用眼淚來闡述,忻鈺坤用了另一種方式。

張保民一滴眼淚也沒掉。

但他的眼裡,更添了幾分「狠勁兒」,是那種內心已經孤注一擲,拚死也要找回兒子的「狠」。

他給兒子買了新書包,一路背著那個書包,聽見有孩子哭鬧,便一定要走過去一探究竟,雖只有千萬分之一的可能,他也會暗自揣測,那些哭鬧的孩子是不是被拐的?是不是恰好就是自己的孩子。

只要聽到有人說見過他兒子,哪怕心裡也知道是騙他,卻仍然冒著九死一生的危險(為什麼說是九死一生,這裡就不劇透了,大家可以自己看,畢竟是懸疑類電影)去找對方,千灘萬險,他赤腳來博,生死無懼。

他翻過一座又一座山,每天天不亮出門,夜裡弄得滿身疲憊再歸來,見了人便給人家看他兒子的照片,他不能說話,照片背面就寫了一句:我兒子丟了。

方圓幾十里的路上,他到處張貼尋人啟事。

他到底走了多少路呢?

電影沒有說,但有一幕是他看到了工地上有工人在吃飯,便目不轉睛地盯著,人家端了一碗飯給他,他像是很久沒吃飯一樣狼吞虎咽,那個工人說:走了很遠吧,吃吧,吃飽了繼續找。

一句繼續,已是所有希望。

張保民的妻子又如何呢?

她和婆婆求了一張符,在深夜裡燒掉,虔誠地三叩首,祈求老天保佑。一有風吹草動,開口第一句便是:「兒子,是你回來了嗎?」

人只有到最無力的時刻,才會訴諸於神。

如果說《親愛的》展現了為人父母痛失孩子時的悲傷,那麼《暴裂無聲》讓人看到的則是一種極致的「瘋狂」和「魔怔」。

也正是在這種「瘋魔」的狀態下,張保民救下了一個被綁架裝在麻袋裡的孩子,毫無任何證據能表明那是他兒子,但就那麼一點點可以說是渺茫的希望,他賭上自己一條命。

當然救「錯」了,孩子錯了,但是張保民人性中對於善的選擇,沒有錯。

費盡千辛萬苦從綁匪手中逃脫,打開麻袋看到那是個女孩時,張保民有一瞬間的失望,但很快,他開始想辦法確認女孩身份,並和小女孩的家人取得聯繫,儘管這給他帶來了不少麻煩,可他就是無法任由一個無辜的小女孩遭此厄運。

只是,張保民怎麼也料不到,這個被他救下的女孩的爸爸,卻是他兒子失蹤案的知情者。

小女孩的父親徐文傑是一名律師,離異後親自撫養女兒,為了一己私利而給弘昌礦業集團的非法採礦案擔任辯護律師,買通他人作偽證……

張保民兒子失蹤時,他是目擊者,只是為了自保,他從沒有對任何提起過這件事情。

所以,當他第一眼見到救了自己女兒的張保民的那張尋人啟事時,整個人都慌了。

這世上有一種難受是,你對不起的人,卻給了你最好的救贖。

電影最精彩的片段,便是張保民從綁架者的幕後操縱人那裡逃過一死,帶著徐文傑穿越一片叢林去尋找小女孩藏身地的那一幕。

救人者,坦坦蕩蕩,一片熱忱;被救者卻心有所愧,無顏面對,即使到最後發現了自己女兒的藏身地正是張保民兒子的「失蹤地」,仍然不敢實言相告。

最後的最後,徐文傑因為非法採礦案入獄,在被警察詢問是否還有其他事情知而不言時,他內心掙扎了很久,最終仍然以一句「沒有」落地。

隨著那一句「沒有」,鏡頭猛然調轉,對準了張保民的妻子,她坐在自家院子,抱著兒子養過的小羊,「哇」地一下放聲痛哭。

這是整個電影中,關於這一樁慘事,唯一的一次落淚,但我覺得,哭的不是「失蹤」的孩子,而是「失蹤」的人性。

僅僅在那一刻,徐文傑以及徐文傑所代表的那一群人的人性,徹底坍塌。

而張保民仍然走在尋找孩子的路途上,也許這條路會山重水複,甚至,有那麼一瞬間,會失落會絕望,但我堅信,他的征途在人性這條路上,終將迎來柳暗花明,而他在人性里的這點善意,也會讓更多人的人生,看得見星辰大海。

尋找從來不是一種迷失,而是一種信仰:

一種堅定「明天會好的」信念。

真正的人性迷失,是妥協,是任由惡意和恐懼,一點一點,一個洞一個洞地蠶食了你也渴望過的溫暖,擁抱過的善意。

人性的暴裂總是無聲的,所以要看好你的善意,那是你人生不絕望的唯一可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林宛央 的精彩文章:

我砸了1萬塊,才知道這個普通女孩逆襲的真相
胡歌:被毀容是我的幸運

TAG:林宛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