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販賣情懷的網易雲音樂,你的初心呢?

販賣情懷的網易雲音樂,你的初心呢?

侵權傑威爾和周杰倫之後,網易雲音樂一下從眾星捧月淪落到人人喊打的境地。

事件持續發酵,4月5日,漩渦中的傑威爾(JVR)正式對外發布聲明稱,「不會漠視、縱容轉授權平台的違規與侵權行為,並呼籲各方必須尊重版權,恪守版權正規化使用,保障音樂人及用戶的合法權益。」

同一時間,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發布聲明,「網易雲音樂侵權事實確鑿,騰訊音樂對一切盜版侵權行徑決不妥協。騰訊音樂已就網易雲音樂侵權涉及多家唱片公司包括杰威爾音樂作品事件,開啟法務訴訟流程,網易或因涉嫌欺詐消費者、盜版侵權等問題被起訴索賠。」

顯然,傑威爾並不接受網易雲音樂的道歉,騰訊音樂也不想被網易雲音樂用「版權競爭」碰瓷。

不光是當事公司,對網易雲音樂不滿的,還有它的用戶們。

或許網易雲音樂自己都沒想到,一個僅七小時的侵權,會在用戶群中掀起這麼大波瀾。甚至在網易雲音樂反應過來,發布言辭懇切的道歉信之後,用戶仍然不買賬。

也難怪以往「很好說話」的用戶們這次上綱上線,扒開「侵權」這件事的表象,作為一個網易雲音樂深度使用者的我,還有那些與網易雲音樂價值觀重疊的、亦或者說被情懷吸引的人群,在這次侵權事件中,只能感受到深深的失望。

對網易雲音樂來講,這是一次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失誤。用戶在乎的除了侵權外,更多的是被辜負的信任與平台本身的變質,長期積累的不滿才呈現出井噴式爆發。

1.以用戶要挾市場

事情要從兩個月前說起。

今年2月,騰訊音樂與網易雲音樂就版權事宜達成一致,相互授權音樂作品。3月1日,網易雲音樂和華研國際宣布達成戰略合作,獲得後者旗下的目前全量音樂曲庫授權。3月6日,網易雲音樂與阿里音樂共同對外宣布,雙方達成音樂版權相互授權的合作。

從商業競爭的角度上來說,這其實是一個不可能達成的合作:騰訊音樂和阿里音樂沒道理將耗費大量資金將購買的版權,讓給從一開始並不注意版權布局的網易雲音樂,反給自己樹立一個競爭勁敵。

妥協的原因是有跡可循的,合作達成後,財經網在微博上發起了「你選擇用哪個?」的投票,參與人數約6萬,近75%的人投給了網易雲音樂。這一結果在當時,被很多人解讀為「網易雲音樂一統江湖」。

不得不說,靠著販賣情懷起家的網易雲音樂,確實在短時間內積累了數額龐大的擁躉。一部分用戶高呼「網易雲音樂就是我的本命」,頂著他人的不解,狂熱的聲稱,哪怕沒有版權,寧願聽翻唱甚至不聽,也不願意換平台。甚至有獨立音樂人在評論區中聲稱,只要網易雲音樂存在一天,他就會將翻唱進行下去。

在重視版權的當下,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極為諷刺的結果:網易雲音樂成了侵權有理,版權方反而「懷璧其罪」。

促成這一合作的契機還有,2017年10月,國家版權局曾約談境內外音樂公司及國內幾大網路音樂服務商,時任版權管理司副司長的段玉萍曾表態,音樂獨家版權這一現象,並不適宜中國互聯網版權市場的健康發展。

也許是出於市場口碑和監管層風向的考慮,QQ音樂和蝦米音樂放開了之前高價簽署的獨家協議,將陳奕迅、王力宏、林宥嘉等知名音樂人的版權同網易雲音樂共享。

最有意思的是,當華研音樂同阿里音樂的合約到期後,一向控訴獨家版權的網易雲音樂,反而斥巨資拿下華研的獨家版權。

擁有華研這一高質量的曲庫,對於網易雲音樂來說,已然化被動為主動。甚至再有版權戰興起時,它也可以「想打就打,想和就和」。這個曾經屠龍的少年,已然變成了惡龍。

2.套路的聲明

這場合作,明眼人都看得出,網易雲音樂是佔了大便宜的。作為一款爆紅的產品,網易雲音樂的底蘊著實單薄了些。

僅用了兩年時間,網易雲音樂的用戶就突破兩億。相比於酷狗六年7500萬、天天動聽四年7000萬,沒直面過慘烈版權爭奪的網易雲音樂更像是被用戶寵壞的孩子:過快的發展速度,使得網易雲音樂並沒有儘早的參與到音樂版權的購買,主動權始終掌握在騰訊音樂手中。

被套上枷鎖的網易雲音樂急需破局。

因為從新用戶的角度來看,缺失版權的網易雲音樂就像是少了機翼的飛機,失去了基本功能,再多情懷加持、表面裝飾都是於事無補,版權的短板對網易雲音樂來說才是真正的致命點。

於是在拿不到版權的情況下,除了光明正大的侵權外,網易雲還抄了一條近道:允許用戶自主上傳翻唱無版權歌曲。

而這些「cover」,相當一部分只是幌子,點開之後其實是原版歌曲。更有甚者,諸如五月天、田馥甄等作品堂而皇之的通過電台進行播放,一些歌曲點擊量甚至已經超過百萬。

案底在先,網易雲音樂的致歉誠意就有待商榷了。

仔細推敲一下網易雲音樂的三份聲明,不難發現,網易雲音樂玩了一出並不算高明的老套路——避重就輕然後甩鍋。

在第一份聲明中,網易雲音樂除了將自己七小時的違規售賣弱化為工作失誤外,所謂的致歉聲明更像是一篇公關解釋稿。能看的出,在嚴肅的版權問題上,網易雲音樂第一時間所做的並不是反思問題本質,而是進行用戶公關,以期求消除對用戶方不良影響。

在隨後的聲明中,網易雲音樂更是將這一問題甩鍋給整個版權市場的不規範,稱「互聯網平台的資源封鎖式競爭,發生過數次網易雲音樂無法正常購買版權的事」、「用戶和藝人都是完全的受害者」,試圖將戰火和用戶注意力,再次轉移到其得了便宜賣乖的版權競爭上。

違規侵權在先,反而控訴競品方「不正當競爭」以博取同情。可惜的是,這一次,用戶並沒有上當。

GIF

3.被商業污染的情懷

套路玩不轉的原因是,用戶對網易雲音樂越來越「不買賬」。

在知乎熱門問題「你為什麼卸載了網易雲音樂?」上,高票回答中有這麼一條:

該回答有近一萬點贊,六百餘條留言。這是一個老用戶才懂的梗,意在吐槽現在網易雲音樂的評論區正在朝低俗化和信息垃圾化的方向發展。

除此之外,還有網易雲音樂的專欄作者和音樂人吐槽稱,有深意或能引發共鳴的評論越來越少,整個平台低素質的用戶越來越多,粉絲互罵、惡意營銷和複製粘貼等現象越來越多,已經再難讓人有點開評論區的慾望。

曾經作為產品拳頭、硬核之一的UGC已然成了雞肋。網易雲音樂中最動聽的「故事」,已經成了變了味的雞湯。

事實上,網易雲音樂的用戶產品體驗也在飛速下降。

從2017年開始,網易雲音樂的產品廣告展現與廣告植入頻次明顯增加。從開屏頁的廣告、簽到強行跳轉到商城頁面、評論區的廣告硬植入到通知欄的彈窗推送,這一野蠻的商業策略,讓很多老用戶不得不「揮淚斬馬謖」。

從商業角度上講,除了吃相太難看外,網易雲音樂擴張營收無可厚非,畢竟上一輪融到的資金,已經在高價版權中花的七七八八。但從用戶的角度看,開始商業化的網易雲音樂過於急功近利,已經放棄了產品初心,甚至慣用情懷這張牌操縱用戶。

這個時候的它,早沒了「音樂的力量」。

往期經典回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記者站 的精彩文章:

黃子韜的兄弟、爸爸和狗
搜狐的豪情:借世界盃重新定義內容資訊

TAG:記者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