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第三度嫌疑人》:以懸疑片的豪華的陣容來探討家庭倫理!

《第三度嫌疑人》:以懸疑片的豪華的陣容來探討家庭倫理!

《第三度嫌疑人》這部電影是導演是枝裕和首次涉足犯罪心理懸疑片。其主演卡司陣容豪華,劇本歷經一年寫就,這樣的設定讓眾多影迷朋友早已對影片抱有極大期待。但是就如導演的其他劇情片一般,本片給人是非善惡並非如此強烈衝突的感覺。這個片子和導演擅長的家庭題材的觀影感受相像,觀眾細心體會就能發現主創在劇本上的極度用心,劇情處處是伏筆與隱線。

一死刑已成定局

在影片伊始,是律師重盛與嫌疑人的談判,在這個階段嫌疑人三隅已經承認自己犯下殺人罪行。看來死刑已經在所難免,但律師本著對委託人的生命負責的態度決定極力爭取到怨恨復仇導致殺人的判刑(減少量刑)。 這時候嫌疑人口供指向為錢殺人,這使辯護律師很難下手。他們在調查取證的時候有了另外的發現,嫌疑人安於現狀、與世無爭,不像有殺人動機的樣子。

二犯罪動機不明

律師有了新線索,他們拿到了嫌疑人與死者妻子勾結的證據(手機郵件往來),於是爭取改為受指使殺人。期間,律師去了嫌疑人住所與老家調查,發現案發前嫌疑人埋的鳥的墓穴和案發現場焚燒痕迹相似,十字架的圖案似乎暗含審判與救贖。而其在老家曾犯下的案子令他無顏面對女兒,女兒也壓根不願露面。律師自己也沒辦法處理好自己與十四歲女兒的關係,小孩子卻能看穿大人的把戲,在他面前演戲。

三關鍵證人出現

死者有個女兒咲江,在律師調查取證時曾出現在案發現場,也出現在嫌疑人房東的口中,兩人似乎交往密切。這個孩子腿部微有殘疾,行走不便,向律師坦白了自己曾在十四歲被父親侵犯的事情,並表示嫌疑人是為了救她而殺掉死者。她願出庭作證,只希望不判嫌疑人死刑。

四為了追尋真相,墮入嫌疑人心理圈套

進入容器的人,只能跟著容器變成它的樣子。律師重盛在追尋案件真相的過程中也一步步掉入了疑犯的陷阱中。就好比盲人摸象,每個摸到的瞎子眼中的大象是不同的。在解開一個謎團的時候怎麼能知道是不是又掉進了另一個謎團呢。

法官代表公平正義,律師代表道德倫理,兩者「合謀」殺死了一個人,第三度嫌疑人產生了。一個看似沒有選擇的人選擇了自己去制裁不公正的事情,而代表公平正義的法律幫助他完成了這場表演。

影片的精彩之處或許不是平面的波瀾,而是隱藏在平靜表面下的深不見底的深淵。這深淵凝視著所有人,發覺黑洞存在的人如果不避其而行之,就是被其吞噬,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當律師走出法院,站在十字路口時,他也完成了與疑犯的審判與救贖。像電影其中一款海報那樣,所有人臉上都帶有血跡,疑犯是表面上的殺人兇手,死者女兒是故意暗示其為之殺父,律師則落入疑犯圈套,助他殺死自己。有一些罪是在法庭上沒法審判的,心裡的審判至關重要。文/阿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影視口碑榜 的精彩文章:

小「甜茶」沒拿奧斯卡最佳男主,我都替他冤得慌
姜文、王凱兩位「曹操」官宣,網友喊話于和偉「該你演孫權了!」

TAG:影視口碑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