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驚天曝光:黃帝和後人祭祀天地奧秘

驚天曝光:黃帝和後人祭祀天地奧秘

作者:坐照入神

黃帝是中華民族先祖,他在世時成就了很多如同神話一樣的事業。有關黃帝的記載太多了,除了各種傳說以外,在《史記》《山海經》等古籍中都有記載。黃帝對待天地的態度也是我們這個民族的重要傳承。

黃帝從小就喜歡追究各種問題,長大後精研宇宙時空的奇妙。當他被推舉成為領導以後,非常重視天地節氣感應變化、順從自然的生長規律。他還訓練了熊、羆、貔貅、虎等兇猛野獸,可以想見當年這些猛獸規規矩矩待在黃帝跟前,那場景一定非常壯觀。附近的人都望風而降,所以說掌握馴獸這樣的先進生產力是當年很酷的事,也是很讓人畏懼的大排場。炎帝喜歡種地,黃帝領著猛獸部隊走過聲勢浩大,開始有點紛爭。然後大家坐下來聊點天地法則陰陽節氣變化,也就不打仗合併在一起,這就是炎黃子孫的由來。

蚩尤老不服氣了,憑什麼你黃帝耍個熊帶個虎我就服你?黃帝哼哼一笑說:以和為貴嗎,實在不行,咱們比劃一下也行。

涿鹿大戰爆發,一番折騰後,黃帝更懂得天地法則的寶貴,用好了就可以有指南車這樣逆天的「神器」,無懼東南西北霧天,全天候作戰必備,一舉擊敗蚩尤和他的七十二個「葫蘆娃"兄弟。據說蚩尤他們每人都是銅頭鐵骨,顯然都有最極品裝備。只是黃帝開了掛,得了九天玄女的《奇門遁甲》兵書,BUG一樣的攻略,見誰滅誰……

黃帝這樣打法,全地球都去得,所以他很少呆在一個地方,到處找不服氣的,挑翻。黃帝四處征伐,象雲一樣飄行在世間,他任命的官員職位都以雲來命名,類似後世的部長、省長這樣的官稱吧。因為每到一處名山大川,黃帝就祭祀,所以統計下來,天下沒被黃帝祭祀的恐怕就是無名之地了,最後黃帝成了有史以來祭祀天地山川的冠軍。按記載來看,黃帝祭祀天地居然得到回應,居然還得了一口大鼎。跟隨著黃帝的都是聰明穩健的人,象風后、力牧、常先、大鴻這樣的能人,講究平衡陰陽生死、考察日月星辰、調和五行四季……

黃帝有二十多個兒子,當黃帝離世後,黃帝的孫子顓頊繼承了帝位。這也說明黃帝活的年歲一定很大,兒子們都沒撈著繼承帝位,孫子都上崗了。

顓頊也是繼承黃帝的恭敬天地優良品質,辦事按自然規律順應四時節氣。他祭祀前一定要沐浴更衣,潔凈自己身心恭敬天地。凡是日月照耀的地方都被他收服平定了,看來他當年祭祀的名山也不會少,恐怕是遍布全球。

顓頊離世後,顓頊的侄子高辛上位,人比較溫和厚道,敬天法地,仁愛萬民,祭祀天地非常忠肯。在他治理下,風調雨順,天下歸服。

堯管理天下後,喜歡穿一身黑衣駕著白馬車往來考察,因為他謙虛低調人氣很高,粉絲眾多。他觀察世間星辰萬物,制定曆法,當時定的是一年三百六十六天,節氣規劃得非常准。據說圍棋就是堯發明的,看看圍棋就能感受到堯的智慧。

當年堯想退休就讓下面人推薦個接班人,有人說工共不錯,堯說:「共工口是心非,外表恭順,可是欺騙上天,不能用啊。」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堯注重品德優良的人,看對方是否赤誠,仰不愧於天才行。

後來在民間考察中,堯找到了舜,把自己兩個女兒嫁給舜,並讓他代管天下。舜也善於觀天,他的祭祀是祭告天帝,把祭品放在火上燒祭祀天地四時,並遙祭各地的名山大川,以示敬意。當舜有機會出行,他登上泰山,用燒柴儀式來祭祀。因為風調雨順,經常有鳳凰降臨載歌載舞。

當時洪水泛濫,名山都被淹沒,很可能象泰山這樣的高山成了最後逃生地,後來洪水退去,人們會重回泰山祭祀追念,慢慢成了歷代帝王的封禪寶地。當年堯把鯀安排去治水不成功。後來舜接班管理天下後,任命禹治理洪水。禹是一個實幹家,在全世界疏通水道,當年大洪水淹沒了很多文明,很多寶物都藏在名山高處。大禹派人丈量世界,治理水患,並將天下名山川布局寫入《山海經》,也有說鑄九鼎來記錄天下地理和礦藏分布,或許也是當年的藏寶圖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許多年後我還會想起 的精彩文章:

女皇武則天那些臉紅的尷尬事
打仗看月亮圓缺決定出兵收兵,狼嚎往事,匈奴王的鐵血黑幕

TAG:許多年後我還會想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