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原創:一場慢慢地蒙上神秘面紗的戰役

原創:一場慢慢地蒙上神秘面紗的戰役

牧野之戰

牧野之戰,它這是武王伐紂的決勝戰,是周武王聯軍與商朝軍隊在牧野(今淇縣南、衛河以北,新鄉市附近)進行的決戰。由於帝辛(商紂王)先征西北的黎,後平東南夷,雖取得勝利,但窮兵黷武,加劇了社會和階級矛盾,最後兵敗自焚,商朝滅亡。故《左傳》稱:「紂克東夷而損其身」。


背景

商朝自商湯滅夏建立,經歷六百多年後,傳位至第三十一位國王帝辛(商紂王)時,已是危機四伏。據《史記·殷本紀》記載:帝辛「資辯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知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但「好酒淫樂,嬖於婦人」。政治上帝辛耗巨資建鹿台、矩橋,造酒池肉林,使國庫空虛。寵信愛妃妲己以及飛廉、惡來等一幫佞臣,妄殺王族重臣比干,囚禁箕子,造成諸侯臣屬紛紛離叛。軍事上帝辛致力於用兵於東南夷族,雖然戰爭取得了勝利,俘虜了「億兆(上百萬)夷人」,帝辛也被譽為「百克(百戰百勝)」,但商軍主力遠征東夷,造成商都朝歌(今淇縣)空虛,無兵可守。

周本來是渭水中游的一個古老部落,居住於今陝西中部的一些地區,依靠優越的自然環境逐漸發展起來。到姬昌時,對內重用呂尚、散宜生、太顛、閎夭、南宮适等一幫賢臣,國力日強;對外姬昌宣揚德教,積極調停各方國間的爭端,使諸侯紛紛依附。姬昌趁機大搞統一戰線,而各國由於要供應商朝攻打東夷的大量軍隊和物資,又受到商王的猜忌和鉗制,早已苦不堪言,當然也樂於向「西伯」靠攏。據《史記》記載:「天下三分,其二歸周,太公之謀計居多」。


準備

姬昌及其幕僚又開始抓意識形態,為滅商大業奠定思想基礎,商王宣稱自己的王權得自「天命」,周人就講「天命無常,惟德是輔」,說商王無德,西伯有德,所以天命已經轉移到姬昌身上,公元前1056年,姬昌對內稱王,即周文王。另一方面,文王對商朝仍然小心翼翼,殷勤貢奉,甚至在自家祠堂祭祀商朝先王(在周原還有相關的甲骨文出土),以麻痹帝辛的耳目。文王據說被關在里的時候作了 《周易》 ,自然深諳與時變化之道,知道如何把握出兵的最佳時機。

公元前1055年,姬昌出兵伐犬戎。翌年又討伐侵凌鄰國的密須,解除了伐商的後顧之憂。公元前1053年,姬昌出兵東向攻黎(山西省長治市西南);公元前1052年,攻邘(今沁陽市);公元前1051年,攻取了商王寵臣崇侯虎的崇國。這三場戰爭勝利後,周切斷了商朝同西部屬國的聯繫。同年,姬昌遷都於豐(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南角),使國都不易受戎狄的侵擾並更有利於向東進兵。至此,姬昌伐商的戰略部署已經基本完成。

過程

公元前1050年,周文王姬昌病逝,世子姬發繼位,即周武王,武王繼位後,以示仍秉承文王之天命,繼續利用商朝暫時無暇西顧的良機向東擴張。公元前1048年,牧野之戰前兩年,周武王曾觀兵於孟津(今孟津縣)。《史記》 中說「不期而會盟津者八百諸侯」,其實不是「不期而會」,根據甲骨文所揭,此次出兵早有聯絡,關中和江漢間的許多方國都有參與,但諸侯恐怕並無八百之多,從牧野之戰的情況看,基本上都是西南方的羌、戎各國。

而此時的商朝發生了激烈的內亂。帝辛殺了伯父比干,囚禁了另一個伯父箕子,另一些被牽連的貴族如微子等則審時度勢,投奔了周國。武王無疑從來奔的殷商貴族那裡得到了不少朝歌的機密情報。時機已經成熟,武王決定出兵伐商,同時通知在盟津的與盟諸侯一起出兵。

伐商的戰略計劃是:趁商朝主力軍滯留東南之際,精銳部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深入王畿,擊潰朝歌守軍,一舉攻陷商都,佔領商朝的政治中心,瓦解商政權,讓殘餘的商人及其附屬方國的勢力群龍無首,然後各個擊破。 《詩經·大明》 中記述此事,稱之為「燮伐(偷襲進攻)大商」,或「肆伐(快速進攻)大商」,和二戰的德國「閃電戰」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公元前1046年1月26日(本詞條採用「夏商周斷代工程」的觀點),周武王親率戰車三百乘,虎賁(精銳武士)三千人,以及步兵數萬人,出兵東征。同年2月21日,周軍抵達孟津,與庸、盧、彭、濮、蜀、羌、微、髳等部族會合,聯軍總數達4.5萬人,不少方國的國君親自趕來。聯軍於2月26日布陣未完就下了雨,史稱聯軍共有「六師」。軍事史家推測,大概是三百乘戰車,三千名虎賁為一個「裝甲師」,為第一梯隊。其餘四萬多人分為五個「師」,在後面組成方陣,為第二梯隊。後來聯軍冒雨繼續東進從汜地(今滎陽市汜水鎮)渡河水(黃河,一說由孟津渡河)後,兼程北上,至百泉(今輝縣西北)折而東行。27日清晨,周武王莊嚴誓師說:「俗話說,母雞司晨,是家中的不幸。現在紂王只聽信婦人之言,連祖宗的祭祀也廢棄了。他不任用自己的王族兄弟,卻讓逃亡的奴隸擔任要職,讓他們去危害貴族,擾亂商國。今天,我姬發是執行上天的懲罰!……戰士們,努力呀!」,周軍將士們士氣大振,即為《尚書》所記載之「牧誓」。28日拂曉,聯軍進至牧野。《詩經》記載:「牧野洋洋,檀車煌煌,駟騵彭彭。維師尚父,時維鷹揚。涼彼武王,肆伐大商,會朝清明。」 。

然而,遠方前來阻截的商軍陣形也漸漸顯出輪廓。本來鬥志昂揚的將士們不禁倒抽了一口冷氣:商軍幾乎要一直排到天邊,一面面旗幟一望無際。雖然不知道對方確切有多少人,但要遠遠多過聯軍。聯軍將士剛剛鼓起的勇氣又快要低落了。

朝歌方面,第一批緊急軍情前腳剛傳到,聯軍自己後腳就跟著來了,著實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朝歌城內沒有足夠的精兵可以破敵,而且也沒有可用的戰車,單靠步兵,很難和衝擊力強大的戰車陣相抗衡,更何況周軍士氣正銳。

帝辛驚聞周軍來襲,只好倉促武裝大批奴隸、戰俘,連同守衛國都的軍隊,開赴牧野迎戰。根《史記》記載,帝辛出動的總兵力有七十萬人,另一些文獻記載是十七萬。《詩經·大明》 稱:「殷商之旅,其會如林」。


結果

《逸周書·克殷》記載 :周軍先由呂尚率數百名精兵上前挑戰,震懾商軍並沖亂其陣腳,然後周武王親率主力跟進衝殺,將對方的陣形徹底打亂。商軍中的奴隸和戰俘全無鬥志,紛紛倒戈,帝辛既然強迫這些奴隸和戰俘上戰場,自然會在後方以親信部隊押送,防範他們反叛或逃跑。這些少量忠心的禁衛軍,也是帝辛手中最後的底牌。然而前方的徒眾在周軍的強大衝擊下慌不擇路地往回跑,遭到了後方精兵的阻攔。好漢不敵人多,在人潮的衝擊下,這些武士也陣腳不穩。奴隸們為了逃命,加上被後面人潮推動,於是倒戈相向,亂打一氣。再加上身後聯軍的戰車、甲士、步兵一層層的進攻,帝辛的最後一道陣線也守不住了,不得不快馬加鞭,逃離戰場。商軍殘餘的抵抗仍然持續了一天,但已無力挽回局面。帝辛見大勢己去,返回朝歌,登上鹿台,」蒙衣其珠玉,自燔於火而死「,商朝正式滅亡。周武王趕到鹿台時,用「輕呂」擊刺帝辛的屍體,並親自斬其頭顱懸旗示眾。另有一百多個商朝的大臣貴族被俘。他們將被帶回周京,作為武王祭祖的人牲被殺死。

第二天,武王在幾個將帥的簇擁下,在商宮中舉行了盛大的「受命」的儀式,表示革命成功。但攻克殷都並不意味著戰爭的結束,更重要的任務是消滅東方的商朝殘餘勢力。按照事先的方略,聯軍隨即兵分四路,向東南方進發,去征討商的殘部和忠於商的方國。剩下的商軍由於後方根據地已經失掉,前方又處於敵對夷人的包圍下,實為兩面受敵,經過激烈戰鬥,也大部被擊潰。史稱周軍驅逐商朝大將蜚廉(即後世傳說中的黃飛虎)于海濱而殺之,可見戰線已經拉長到了東海。

出身戎狄的聯軍進行了長時間的屠殺和劫掠。《逸周書·世俘》記載:牧野之戰周武王大獲全勝,被殺死的商人有十八萬之多,被擄為奴隸的有三十三萬,這麼大的數量不都是軍人,還有有大量的平民,周人還在商人的國土上大肆捕獵,虎、熊、犀牛、鹿等動物僅在武王名下就被獵殺了一萬多頭,並掠奪了大量的珠寶財物,僅佩玉就達到十八萬塊。

不到兩個月內,主要的戰鬥已經結束。四月中旬。武王在商都建立祭室,向列祖列宗告捷。祭室的地點就選在牧野,正是這個地方,奠定了周朝八百年的大業。

但牧野之戰並沒有完全消滅商朝,商朝原領地的一部分作為帝辛之子武庚的封地,建立殷國,作為商朝的延續,商朝南征的軍隊也沒有被完全消滅。周武王死後,武庚聯合周室的管叔、蔡叔、霍叔發動「三監之亂」,最終被周公旦和周成王平定,商朝的殘餘勢力才被完全消滅。

評價

牧野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先發制人的著名戰例,也是中國古代車戰初期的著名戰例。它終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確立了西周王朝的統治,為西周時期禮樂文明的全面興盛開闢了道路。牧野之戰中所體現的謀略和作戰藝術,也對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發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義。

隨著時間的推移,牧野之戰也蒙上了一層又一層神秘的面紗。當時的記錄下,帝辛尚不失為一個有嚴重缺陷的英雄人物,然而到了後世,「紂王」卻成了荒淫無恥、殘暴不仁的昏暴之君,被潑上了越來越多的污水。與之相應,牧野之戰這場「血流漂杵」的征服戰爭,也就成了弔民伐罪的反抗暴政的正義之戰。在後世儒家的傳說中,周軍「前歌后舞」,沒有殺一個人,沒有流一滴血,商朝就自行崩潰,在人民的擁戴下,武王登上了天子的寶座,從此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天下太平。當然,這樣的神話,在後世仍然一場又一場地上演,不過再也沒有像牧野之戰這樣成功的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的小提琴 的精彩文章:

原創:中國最早有文字記載的朝代——商朝

TAG:歷史的小提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