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曹縣九旬老人32年如一日堅持為革命烈士守墓

曹縣九旬老人32年如一日堅持為革命烈士守墓

在山東省曹縣邵庄鎮王廠村,有一處埋葬著一百餘名革命烈士的陵園,這些烈士都是當年在王廠戰鬥中,八路軍與日偽軍鏖戰八個小時英勇犧牲的將士。每到清明時節,該鎮或鄰近鄉鎮的村民都會自發來到這裡,他們除了給烈士掃墓,對烈士進行憑弔外,還會聆聽一位老人講述王廠戰鬥中這些犧牲的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這位老人叫張新軒,家住邵庄鎮鄭庄行政村張庄自然村,他也是三十二年如一日為這些犧牲的革命烈士守墓人。

3月28日,記者在王廠烈士陵園,看到張新軒老人正在陵園內和幾位老人打掃衛生。老人今年雖說已有92歲的高齡,但眼不花、耳不聾,身體依然健康,精神矍鑠,臉上始終掛著微笑,斑白的頭髮、細密的皺紋似乎在傾述著老人飽經滄桑的一生。得知記者的來意後,老人講起當年王廠戰鬥的那段烽火歲月,仍是激情滿懷、義憤填膺。

張新軒老人說,王廠戰鬥的主戰場在該鎮2公里外的鄭庄村。1943年9月28日,在鄭庄村西南角一處長30多米、寬20多米的土牆圍子里,魯西南軍分區司令員朱程、魯西南專署專員袁復榮率領一百餘名戰士,與圍牆外三千多名日偽軍鏖戰八個小時,終因孤軍無援、敵眾我寡、地形不利等情況,朱程、袁復榮等100餘名八路軍將士壯烈犧牲。當時戰鬥異常慘烈,村裡都能找到犧牲的八路軍將士,鮮血染紅了腳下的土地。戰鬥結束後,鄭庄村村民就自發組織在村後的窪地挖了兩個坑,將八路軍戰士的遺體一個個抬入坑內,西邊的一個坑埋葬了48人,東邊的一個坑埋葬了78人。

據了解,王廠戰鬥是魯西南抗戰史最著名的一次戰鬥,在冀魯豫邊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擴大了共產黨、八路軍在敵戰區抗戰的範圍,為冀魯豫邊區擴大新區起了一定推動作用。

張新軒在六七歲時就聽時任村主任的父親講述八路軍愛民助民的故事,他的父親還曾偷偷掩埋了8名在王廠村東頭犧牲的八路軍戰士遺體。1943年9月23日,朱程、袁復榮率部隊駐紮在王廠村一帶建立抗日根據地,張新軒才第一次見到了八路軍。他說:「八路軍到村裡的時間雖然短,但對村民很好,村民對他們有感情。」

王廠戰鬥打響時,張新軒老人才十幾歲,雖然他沒有直接參加戰鬥,但他見證了那場戰鬥的慘烈,從此他的心裡埋下了對敵人仇恨的種子,心中充滿了對八路軍的無限敬仰之情。

1952年,張新軒成為解放後當地第一批黨員,並在鄭庄村黨支部一待就是40年。作為家中兄弟三個的老大,張新軒積極支持家中的孩子參軍,目前家中三代人已先後有6人蔘軍,其中張新軒的侄子還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

上世紀八十年代,60歲的張新軒老人就開始為這些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烈士守墓。不管家裡的事再多,農活再忙,一有閑暇,老人就會趕到離家2公里的烈士墓地,清除墓地的雜草,把墓碑擦拭乾凈,把墓園打掃的一塵不染。一年、兩年、誰也沒有想到的是,這位九旬老人一直堅守了三十二年。

三十二年來,一片墓地,一把掃帚,一塊抹布,一把鐵杴,一輛小推車,就是陪伴張新軒老人最親密的「戰友」。在他的帶動影響下,鄰村的幾個老人也會在每個月的農曆初一和初六來到陵園,和他一起打掃陵園衛生。用老人們的話說,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不能忘了這些犧牲的烈士,沒有他們的犧牲奉獻,也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有時間就想多陪一陪這些烈士,讓他們的遺骨不會感到孤單。

據張新軒老人講,目前這座陵園是他和附近村莊十幾位見證過當年戰鬥的老人,於2013年自發向當地政府申請資金修建的。如今,這座烈士陵園已成為當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的清明節,附近的群眾和學生都會自發地來到墓地祭掃先烈,緬懷他們的豐功偉績。這時,張新軒就會義務做起講解員,主動承擔起傳承和發揚抗戰精神的責任。

當記者問張新軒老人為什麼三十二年來一直堅持義務做這件事,老人緩緩地回答:陪烈士說說話,讓英魂不孤單!家人找不到他們,我們就是這些烈士的親人!我只想讓他們有一個乾淨舒適的家。

採訪結束時,張新軒老人又拿起掃帚忙碌起來。記者衷心祝願這位九旬老人能一直健康,一直守護著陵園,也希望有更多的人接力,繼續守護著在這片土地上犧牲的英靈,續講抗戰烈士在這片土地上為了國家的獨立而英勇戰鬥的英雄事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曹縣網 的精彩文章:

TAG:曹縣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