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100萬人打出9.6,神作為什麼這麼神

100萬人打出9.6,神作為什麼這麼神

有一部電影,從未獲得任何一項電影圈重要獎項。

卻長期佔據 IMDb 和豆瓣評分第一名的地位。

是當之無愧的無冕之王。

幾天前,它的豆瓣評價人數突破了100 萬,創造了歷史。

今天魚叔想和大家重新聊聊它——

《肖申克的救贖》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這是一部很怪的電影。

它在 1994 年完全屬於徹頭徹尾的失敗者。

奧斯卡 7 項提名,全部落空

歐洲三大影節也沒撈到一個名分。

更慘的是,票房大敗。

總票房收入 2800 萬美元,剛剛夠得上成本的 2500 萬美元。

而同期上映的《阿甘正傳》票房收入6.7 億美元。《低俗小說》稍低,2 億美元,但後者好歹有個戛納金棕櫚獎,幫昆汀賺足了聲譽。

所以,《肖申克的救贖》如今的影史地位,完完全全是依靠觀眾慧眼識珠,捧起來的。

由無數影迷口口相傳,一顆顆星,一篇篇影評,一把鼻涕一把淚養大的。

它才是真正的粉絲電影。

相信大部分觀眾都看過,魚叔就不詳細介紹劇情了。

以下線索,幫大家回憶一下大概人物和情節。

主人公安迪,銀行高管,被誣陷殺死了自己出軌的妻子和她的情人,終身監禁。

憑藉自己的銀行家知識,他為監獄裡的官員們管理基金和洗錢,並最終花了 20 年時間在牆上鑿開了一條通道,越獄成功。

另一位關鍵人物是安迪的黑人獄友瑞德。

本片就是從瑞德的視角,旁白出安迪從入獄到越獄的整個過程。

幾句話,這個故事就講完了,情節很簡單。

魚叔很能理解,1994 年美國觀眾不買賬的原因。

相比於《阿甘正傳》政治梗滿天飛,以及《低俗小說》的黑幫奇情,《肖申克的救贖》的確是個大悶片

它節奏緩慢,近 2 個半小時,大部分在描繪一群犯人的日常。

閑聊,下棋,遛彎,做苦役。

唯一稱得上驚險的情節,就是那條延伸到監獄外的販賣商品的秘密線路。

要知道,這明明是一座匯聚了殺人犯的監獄,一場基督山伯爵式的越獄。

它完全有理由拍得驚險刺激,摘取監獄特有的黑暗角落,把暴力和雞 jian 鏡頭強力渲染一下,就能夠成為一部很博眼球的商業電影。

它偏不,它偏要舒緩。

為什麼要這麼做?

在魚叔看來,這也就是這部電影最棒的地方——

用「日常」來描繪「體制化」本身。

相比於「希望」,「體制化」才是理解這部片最核心的一個詞。

看過的人都知道,本片最常被引用的台詞是「希望是個好東西,也許是最好的。而好東西是不會消失的。」

矛盾的是,《肖申克的救贖》里好幾段情節恰巧都在說明,好東西,常常消失。

老頭布魯克在監獄裡度過了 50 年,他顫顫巍巍出獄,反而無法適應外面「自由」的世界,比在監獄裡還要擔驚受怕。

他極度渴望重回監獄,甚至想要再度殺人。

最終,他沒狠下心殺別人,受不了怎麼辦?

殺自己。

他放棄了活下去的希望,被新世界的繁華所壓垮。

瑞德也一樣。

他出獄後,跟超市經理打報告請求上廁所。經理笑笑說,你直接去就行了啊,不用問我。

40 年來,瑞德每次上廁所都要打報告,這下他不用請示了,反而一滴也尿不出。

這兩個人究竟發生了什麼?

瑞德曾說過這麼一段話——

「監獄的牆,一開始你會恨它;慢慢地你會習慣它;日子久了,你會發現自己離不開它。」

這就是「體制化」。

再不堪的環境,一旦給你足夠的時間,你都能適應,甚至發現其中的意義和樂趣。

王小波曾說「任何一種負面的生活都能產生很多亂七八糟的細節,使它變得蠻有趣。人就在這種趣味中沉淪下去,從根本上忘記了這種生活需要改進。

你看那些老鳥,在新人來臨夜打賭狂歡;

雞 jian 三姐妹,把自己活活掰彎,享受 SM 性愛;

瑞德通過搭建一條秘密販賣渠道,獲得了類似「事業」的成功感。

為了「心安理得」享受這些樂趣,囚犯們不得不調整內心價值秩序,貼合外在嚴苛的體制環境。

老頭布魯克崩潰的原因,就是他出獄之後,深刻意識到牆外的世界運行著一套完全不一樣的價值。

50 年來的「心安理得」,是自我欺騙,是假象

他在真實的世界裡是劣跡斑斑的蠢蛋。

監獄,反而成了烏托邦。

影片整體的「日常感」,絕妙地映射出「體制化」的靜水流深。

它無孔不入滲透你的日常生活中,上廁所,吃飯,睡覺,勞動... 當你表現良好時,甚至給你一點甜頭,建一座圖書館,放放音樂。

到最後你甚至會出現幻覺「監獄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嘛,在裡面白吃白喝也能生活的不錯」。

這樣的幻覺,太可怕了。

唯一沒有被「體制」馴服的,就是主人公安迪。

他何以抵抗馴服?

史蒂芬·金原著里給出的答案是,他「單純」。

安迪的單純,在於他從未試圖調整過內心原有的價值秩序。

希望,友誼,啤酒,莫扎特的歌劇,自由.. 都是好的。

消極,折磨新人,長了蟲子的食物,殺人的獄長,囚禁... 都是壞的。

無論入獄之前還是之後,他都堅信這套價值,始終未變。

你看他冷漠的臉,什麼時候才綻放愉悅的表情?

他自己戒酒,卻為獄友爭取了清涼的啤酒時;

以及不惜關禁閉,也要聽《費加羅的婚禮》時。

他不惜一切做這些「小事」,為的是提醒自己身為「自由人」時的正常感受。

包括挖通那道牆。

魚叔不信,安迪第一鎚子下去的時候,是胸有成竹的。

他不過是在用這個舉動,時刻提醒自己的「無辜」和「反抗的正當性」,撫平無數個憤憤難眠的深夜。

而能不能逃出去,一半是靠老天爺賞運氣。

他不會想不到,中間隨時會出Bug——

可能會被調到別的房間;

也有可能室友住進來,自己無法繼續挖;

或者某個新獄警急於表現,闖進房間示威檢查一切,把海報捅壞;

就算熬到牆洞打通,下水道的情況也叵測難料,爬進去會不會被污水溺死?會不會下水道的盡頭有金屬網格攔住去路?

不確定因素太多,失敗代價太大,這會令任何一個對「苟活」抱有貪念的人中途放棄。

安迪整個人,就如他的藍眸子一般清澈堅定。

他賭贏了,在藍色的大海邊修補木船,這是最振奮人心的一個結局。

對於魚叔而言,無論安迪最終有沒有逃出去,當他播放那一曲《費加羅的婚禮》時,他已然身後光芒萬丈。

面對不公時,反抗本身,就是最大的英雄主義。

就在不久前,一條消息令魚叔久久不安。

2018 年 3 月 26 日,武漢理工大學,26 歲的研究生陶崇園從宿舍樓頂跳下自殺。

死亡原因,懷疑與其導師王攀的長期精神虐待有關。

跳樓之前,陶崇園曾和母親在宿舍樓下的廣場見面,稱自己「受不了了」「不知道該如何擺脫王攀老師。」

說完,他就瘋狂跑上樓頂,一躍而下。

一個即將畢業的健康大男孩,鮮血淋漓地死在自己母親面前,太令人唏噓了。

在相關資料中,最令人觸目驚心的,是王攀對陶崇園的強大控制欲

他頻繁要求陶崇園給他去買飯,精確到幾點幾時送到;

他要求陶崇園每晚 8 點左右去他家,來不了還得請假;

據陶崇園的姐姐所說,陶崇園平日還需要給王攀打掃家務,捶背,捏腳。。。

更不要提那段令人瞠目結舌的對話——

「坦坦蕩蕩地說出那六個字。」

「爸我永遠愛你!」

在王攀與陶崇園的對話里,表現出一種異常的「亢奮」狀態。

幾乎每句話都要重重帶上感嘆號。

似乎不表現出隨時待命的緊張狀態,就會是對導師「不敬」。

王攀以導師絕對的權威作為武器,將控制欲的觸角深入到陶崇園的每一絲情緒里。

在陶崇園與同學的對話里,魚叔發現一個重要的現象,別人都在勸他「忍」,卻沒有人跟他一起思考反抗可能性。

他們似乎默認了「導師擁有絕對的生殺大權」是不可更改的事實。

但其實導師作為人,肯定是有弱點的,而學校的研究生導師制度,也必定存在可以討價還價的漏洞。

是陶崇園誤會了。

他所面對的敵人,有時並沒有那麼強大。

在知乎上的相關帖子里,有很多人說出了自己當年是如何跟人渣導師鬥智斗勇的經歷,他們都最終斗贏了。

就算處於一個不公平的體制里,你依然可以憑藉理智的判斷力和強大的執行力,找到突破點。

就像安迪,最終打敗了肖申克監獄一樣。

不要放棄希望,不要放棄反抗。

不要被龐大的體制嚇怕了。

要相信,終有一日,你一定可以獲得自由。

助理編輯:春大鯨

喜歡這篇文章的人也喜歡 · · · · ·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獨立魚 的精彩文章:

BBC又發大招,動物變成攝影師,偷窺鮮為人知的世界
根本不用抄日韓,這就是我們要的國產綜藝

TAG:獨立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