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曾國藩最迷茫低落的時候,一得道高僧僅用兩句話,就讓他重整旗鼓

曾國藩最迷茫低落的時候,一得道高僧僅用兩句話,就讓他重整旗鼓

每個人都有迷茫的時候,如果此時有人指點迷津,說不定能讓你走出人生低谷,邁向新的開始。曾國藩一個懦弱文人,在進入翰林院後,也遇到了一件非常鬱悶迷茫的事情,幸運的是,他遇到了一位得道高僧。

此高僧僅三言兩語,就讓曾國藩茅塞頓開,找到了黑暗中一束明媚陽光,從此每天像打了雞血一樣,奔走在奮鬥的路上,直到封侯拜相。

01

1842年,32歲的曾國藩承蒙天恩,已經是翰林院一名實缺檢討了。雖然只是從七品官員,但依舊讓曾國藩看到了封妻蔭子的希望。

他堅信,只要自己努力,用滿腔熱血報效朝廷,報效皇帝,就一定能得到回報。

這是曾國藩初入官場,對未來充滿了憧憬,沒有看到人心叵測,以及官場險惡的一面。果然,讓他始料不及的事情發生了,一場辦公室鬥爭徹底將他的夢想擊碎。

曾國藩雖然學識淵博,寫的文章也受天下文人歡迎,但太過於迂腐,做人不圓滑,尤其不會阿諛奉承特意討好上司。

在工作一段時候後,他發現,大部分京官都喜歡擺各種酒席斂財。曾國藩十分討厭這種行為,於是對同事們的請帖一律不收。

在關係社會,曾國藩由於不喜歡同流合污,朋友越來越少。於是,有同事就在皇上面前狠狠告了他一狀,說他工作拖拖拉拉,敷衍了事,極不負責。

皇上聽後,也不核實,金口一開,就免去了曾國藩的實缺官職,成了一名候補檢討。

02

辛苦讀書三十載,就是為了考取功名,謀個一官半職。現在,官運才剛剛開始,就被現實重重打了一掌。曾國藩心灰意冷,空閑時間,就到當時天下文人薈萃的報國寺散心。

報國寺的方丈叫一真,因為是湖南同鄉,曾國藩與他早已相識。

一真也是一個文化人,不僅佛法高深,天文地理也樣樣精通。早年時期,一真和尚四處尋找高僧學習佛法,走遍了大江南北,看淡了人情冷暖。

見曾國藩垂頭喪氣,一真摸著自己花白的長須,問道:「施主是遇到煩心事了。」

其實,一真方丈早從同鄉處,知道了曾國藩的遭遇。他雖然不喜歡官場上的腐敗氣息和權力鬥爭,但真心欣賞曾國藩的學識,於是就多說了幾句。

「人的一生,只要能做到兩句話,就一定與眾不同。一是想得開;二是放得下。」一真說完,也不解釋,也不看曾國藩一眼,就自顧自地眯起眼睛,打起坐來。

曾國藩十分聰明,聽了一真方丈的話後,也不追問,心裡的一塊石頭卻早已落地。口中念經一樣,反覆喃喃自語:想得開,放得下。

後來,曾國藩正是時刻按照這兩句話,悟出了人性和官場處世哲學,才一帆風順,仕途通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客多邦 的精彩文章:

此人靠送壯陽葯陞官,曾國藩斷言其得勢之時,便是他斷頭之日,後來果然被慈禧所殺
曾國藩靠眾籌起家,封侯拜相後,2000名股東都升官發財了

TAG:客多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