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可知論,是華為決策哲學基礎

不可知論,是華為決策哲學基礎

文 | 孟慶祥

事後諸葛好當,當下決策難做。

決策都是在情況不明朗的情況下要做出選擇,華為的方法可以概括成「不可知論」,走一步看一步。

舉幾個例子說明不可知論是如何操作,逼近正確解法的。

2008年,華為終端一度準備出售給投資公司,後來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出售成功,只好自己做。

2008年之前的幾年,華為抓住了數據上網卡這個被主流廠商忽略的細小市場,也賺了幾個億美金。雖然做手機已經做了五年,其實是沒有看到做起來的可能性的。很多手機都是從手機設計公司ODM過來,然後再倒手給運營商貼牌。都是貼著成本賣的,不賺錢。在更早的時候,華為做電話機都沒有做成,因為TCL、僑興等公司做的電話質量還不錯,但售價極低,華為根本沒法搞。

2008年附近,還有一個情況就是索愛基本上不行了,Alcatel、Siemens、Motorola等電信設備公司做的手機都被打敗了。再加上IBM、GE等公司退出了消費品領域。業界認為2B和2C業務根本無法在一個公司中兼容。

面對這種情況,華為自己沒有信心是合乎邏輯的,但華為有一個思維習慣就是一般不妄下斷言,頭腦中能夠保持兩種不同的觀點。就如美國小說家菲茲傑拉德(F. ScottFitzgerald)所說:「檢驗一流智力的標準,就是在頭腦中同時存在兩種截然相反的想法時仍能保持行動能力。」

華為自己的實踐以及業界發生的事,只是一種概率,並非鐵律。所以,華為並不太迷信這些小樣本總結出來的規律。

干手機是非常難的,但每個事情的難點是不一樣的。

最早的手機難在技術,移動通信設備廠商有這種技術,所以都是他們搞出來的。2008年附近的時候,技術不是最主要的難點,而是品牌塑造。

賣不出去之後,只好自己干。幹了兩三年,也沒啥起色。華為的手機仍然賣不上價錢,只是在CDMA手機上有一點點優勢,因為當時的大佬都看不上這個市場。

這時,華為又有兩個主要路選擇。第一,做廉價的千元機,要做成海量,這條路非常難。因為華為天然成本高,你懂得。另外,一堆成本比你低的做千元機,憑啥你能做到海量?第二,做品牌,賺溢價。這事在當時根本就看不到可行性。一度千元機方向是主要方向。公司曾經有誰坐高端機誰是反革命的說法。

到了2011年,華為幹了幾年低端機又犯愁了。手機這東西長期看會不會PC化?(華為術語,意思是消滅了品牌溢價)年底,高層在三亞開了幾天務虛會,也討論不出個結果。

然後,就邊干邊看。在做千元機的同時,嘗試攻打高端。就是老余的「最」字策略。屏幕最大,最薄、電池最大等等。整了6、7款都沒有成功。2014年9月7日發布了Mate 7,意外成功,很長時間一機難求。

代理一看,做華為手機能掙錢,熱情也起來了。華為藉此機會,終於走通了品牌之路。

這裡面的決策點很多,假設是可知論,華為手機可能早就夭折了。2B、2C無法兼容、篤定千元機、不敢從運營商渠道撤離,等等都是致命的坑。

華為就是不可知論,下一個初步的結論,相反的做法也不能排除。

作為一個對比案例,比亞迪這些年可謂走了不少彎路。

首先,比亞迪在傳統內燃機汽車行業耕耘多年,但始終爬上去坡。於是,認定傳統汽車已經沒有機會,轉而攻打電池汽車。

比亞迪很早就是做電池的,有一定的技術積累。但當時電池也有好多種選擇。三元鋰電池能量密度高,但容易爆炸。於是,選擇主攻磷酸鐵鋰電池。

現在回過頭來看,這兩個選擇都有很大問題。第一,電動汽車並未如當初設想般爆炸性增長,吉利通過收購沃爾沃,消化技術,已經在傳統汽車領域打下不錯的江山。第二,磷酸鐵鋰過時了,已經被三元鋰電池打敗。

華為的「不可知論」鞠策模式大抵可以避免這兩個大坑。華為從來不會放棄現有的利基業務,全力賭新業務。電信設備業務很多年,一直有明顯見頂、衰退趨勢。事實上設備空間已經從20年前的近3000美元降低到現在的1200億美元。市場有人買,我們要靠這個吃飯,就持續做。終於干到了世界第一,可以說,華為是在保障自己活下去的同時,把競爭對手熬死了。

如果華為做磷酸鐵鋰電池車,也會密切跟蹤研究三元鋰電池。因為我們無法知道那隻花開的旺。這種岔路在IT行業很多。手機到底是安卓還是Windows Mobile?到底賭ATM還是IP?華為的邏輯是研製成本是1、中試成本是4、商用成本是16。一般不會貿然押寶到某個方向。

邊走邊看這種模式也有人進行理論研究。

「有限理性論」大致上說了這個意思,是赫伯特·西蒙。其大體意思是人們做決策時的信息是有限的,只能根據這些信息做出有限理性的決策。隨著事情的進展,信息就會增加,然後做出響應的調整。

我自己管這個叫車燈理論。夜間行車,車燈也就是能照幾十米最多200米,車往前走,車燈也跟著走。

在車燈理論中,有兩種錯誤。第一,試圖看清全貌再前進,那就永遠處於只瞄準不開槍的狀態。華為是行動主義者,不犯這種錯誤。第二,今天非要做出明天的決策。這不科學,不要相信自己的遠見,要客觀觀察現實即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曲高和眾 的精彩文章:

偽壟斷與啃骨頭的戰爭

TAG:曲高和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