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山西省出土的東周至金代的珍貴雕塑!件件生動,十分難得!

山西省出土的東周至金代的珍貴雕塑!件件生動,十分難得!

舉手人物范,東周。山西博物院藏。1957年侯馬晉國遺址出土。複合范。形象為一人站立,雙手上舉,十指併攏,似托物狀。頭戴月牙形「冠」。著長衣,長及腳面,衣上飾寬條,內填纖細斜角雷紋。系腰帶,打雙蝴蝶結,穗下垂。

竹馬戲磚雕(共4件),金代。山西博物院藏。高20厘米,寬39厘米。1965年侯馬市出土。畫面表現兒童表演的兩軍交戰場景,歡快熱鬧,頗具童趣。竹馬戲是一種饒有情趣的民間歌舞,歷史悠久。

陶器雕塑胡人舞俑,北齊。山西博物院藏。高25厘米。1972年壽陽縣賈家莊村出土。出於太寧二年(公元562年)厙狄回洛墓。

八仙人物磚雕(共8塊),金代。山西博物院藏。高54厘米。1965年侯馬市牛村出土。八仙分別雕於八塊梯形磚上,是墓內藻井部分的主要裝飾物。八個人物雕刻技法嫻熟,線條流暢,造型優美。八仙是民間喜聞樂見的神仙題材,寄託了百姓嚮往吉祥長壽和逍遙自在的美好願望。金元時期,其成員構成尚未固定。這套磚雕是較早的八仙人物形象資料。

二十四孝故事陶塑,金代。山西博物院藏。1979年稷山縣馬村出土。置於墓室四壁迴廊下,共24組,塑造有57人。全套作品造型生動,人物傳神,情景交融,是迄今發現的二十四孝題材中唯一一套陶塑作品。「二十四孝」盛行於金元時期,內容組合大同小異。

社火表演磚雕(共6件),金代。高20厘米,寬39厘米。1965年侯馬市出土。內容有蠻牌舞、喬婦人、村田樂、變陣子、撲旗子等。以兒童為主的社火表演,場面熱烈歡快,構圖樸拙,充滿生活氣息。宋以來民間樂舞百戲興盛,從晉南金元墓葬豐富的磚雕中可見一斑。(圖片版權均屬山西博物院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周 的精彩文章:

從關中小國到中原稱霸,絕世高手不是鄭桓公祖孫,而是這位掃地僧
這場戰爭趙國被屠四十萬,秦軍傷亡五十萬,戰神白起因此隕落

TAG:東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