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木偶到人的進化
網路科技發展到今天,對人們生活方式的影響首先從閱讀開始。不同時期流行的新媒體,皆因其便利和自由的傳播和閱讀方式。微信超越了網站和微博,成為新媒體的新寵,就是這個因素。但新媒體在提供信息便利和自由的同時,也要自己舒服地活著啊,憑著古人「養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在今天,肯定既養不起也撐不起。而新媒體的便利和自由產生了「眼球經濟」,以閱讀量轉換的傳播力和推廣力,就成了新媒體和媒體人的基本生存方式。這樣,圍繞著閱讀量,所有的小編們都在耗費苦心,絞盡腦汁,榨乾才情,抄遍天下文章。這裡邊,自然有登高望遠,大筆橫槊的獨家高手;有精摹細拼,移花接木的裁縫大師;更有橫空出世,驚世駭俗的標題黨徒。這麼說吧,無論媒體人怎樣玩花樣,只要媒體底線仍然在地平線以上,似乎都無可厚非。而偏偏,大把新媒體的底線的底褲乾脆脫下,直接玩起裸奔了。
說到媒體底線,有很多等級,也有很多種劃法。但社會公認的一條就兩個字:真實。而新媒體自身所具有的便利和自由,往往被人模糊了這條底線,成為隨意和妄為的代稱。所以,微信圈裡的揭私,抹黑,詐騙,造謠等等,已經司空見慣。打著媒體幌子的某些微信公號,為賺取流覽量,無所不用其極,字典里沒有底線二字,赤膊上陣挑戰人們的感應神經。就這樣,一個個不需要新聞「真實」性約束的媒體,天天在「製作」驚天動地的「新聞」,來博十萬加和百萬加的數據,並以博得的「大號」效應斂取商業收入。「澳洲Mirror」就這樣走上不歸之路,從早餐有害,到馬航陰謀,到癌症治癒,一篇篇自家作坊炮製的離奇「新聞」把它推成澳洲「大號」,又把它推向聲名狼藉的深淵,最後葬掉。
「澳洲Mirror」從生到死的生命歷程,給新媒體從業者以啟示,見識了媒體底線的重要性。作為社會公器,不管是哪一類哪一種形態的媒體和媒體人,一定要做「真實」的忠誠追尋者和堅定守護者;而不是編造謊言,造謠惑眾,出賣良知,踐踏真實。這底線上下的兩個世界,何止是專業媒體和江湖騙子的分野,也是人類和異類的分野!看過科洛迪童話《木偶奇遇記》的小孩子,都知道有個叫皮諾曹的木偶,一旦說謊,鼻子會變長,離常人的距離就越遠;直到改掉了這些毛病,才能變成常人。
說到童話,想到網上失聯的「澳洲Mirror」,再想到還在日夜奮戰著的,冷暖自知的新媒體同行們,不由感慨系之,想以一句共勉來結束這個話題:要做好新媒體和新媒體人,讓我們先完成從木偶到人的進化吧!
轉自澳州網,作者鮑權


※Admedus攻佔北美兩大市場 生物修復技術進軍美國加拿大
※特朗普簽署關稅聲明 澳洲躋身豁免國希望大增
TAG:澳華財經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