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梨花落後,清明

梨花落後,清明

逸夫樓東有一棵樹。那樹枝幹虯曲,似盤龍纏繞。除此之外,再沒有什麼特別的。學校中的花樹萬千,每天路過,但從未正眼看過。

也不知是哪天走過,瞥見一支粉暈垂下,一抬眼,整株樹上,從枝頭到樹梢,凈是一片淡淡的粉嫩。花開了啊。我撓了撓頭,這原來是一株花樹,先前竟還不知,真是罪過。誰能想到,這盤根錯節的幹上,能長出柔美稪郁的花呢?

同學們紛紛議論,議論這花的種類。有說桃花的,也有說櫻花的。其實究竟是什麼花並不重要,我倒覺得是梨花。我一向認為,桃花是濃烈的,從枝條、樹榦、花蕊、粉瓣上,無一不透著孤芳自賞的趾高氣揚。櫻花又不是中國本土的花樹,查了查,原產於環喜馬拉雅地區。不在中土,自是有一番異域風情。從這株花樹上,我只感到了沉靜淡雅。不似桃花的英氣逼人,也不似櫻花的小巧嬌羞。那株花樹,像中夜月明裡的曇花,像空谷清風中的蘭花,讓人心曠神怡。

中國古人在二十四節氣的基礎上,按自小寒至穀雨,每五日為一候,計二十四候,人們在每一候內開花的植物中,挑選一種花期最準確的植物為代表,應一種花信,稱之為「二十四番花信」。春分中三候的三番花信,分別是海棠,梨花,和木蘭。於是按照時節,便篤定的認為是梨花了。春分之後,便是清明。「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晏同叔的千古名句,將梨花與清明聯繫在了一起,讓梨花也帶上了清明的哀傷。

原本是古人為了不違農時的樸素節律,卻樸素的如此詩意。每五天用一種花來代表,這樣的事是誰想到的呢?

我一直認為,世間最凄美的三件事,是落英紛紛,流水不返,和美人遲暮。所幸,或是不幸,這三件事都是必然。花期已過,該是木蘭的時節了,於是春風輕輕拂過,便卷落一朵素雲。素雲飄散,散成點點流星下墜,漸漸地,在地上鋪開了一條紫陌,在空中散開了一抹紅塵。梨花落了,帶著一聲輕輕的嘆息,徑直傳入心底。她苦韶華易逝,我惜落紅難綴。

恍恍然醉花蔭下,紅顏剎那,蹊上碎硃砂,素衣染霜華。

生活中並不缺少風雅,只是缺少風流雅緻的人。

轉眼幾日,梨花也凋盡了。枝頭又是寂寥,像是乾涸的河床。只剩下落紅滿地,還留戀著舊日的時光,終將如煙般散去。明年,蓄了一年花意的樹,滿載著哀怨與孤獨,豪氣與喜悅,化為枝上點點繁花。繁花三千,只為一人留戀。

銀花醉靨笑春暮,暮春笑言醉花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夜雨樓 的精彩文章:

TAG:夜雨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