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湯一介:印順《中國禪宗史》序

湯一介:印順《中國禪宗史》序

1987年我在香港買到印順法師的《中國禪宗史》,回到北京即開始閱讀。

讀畢,覺得它是一部十分難得的好書,但大陸很少人能讀到。後印順法師在日本留學的弟子慧璉法師又寄我一本,我就想到能否把這部書在大陸出版,於是我寫信給慧璉,請她徵求印順法師的意見。慧璉回信告訴我印順法師同意在大陸出版他的《中國禪宗史》,這樣我向江西人民出版社的《東方文化叢書》編委會推薦了這部書,並為他們接受了。去年冬天,我又寫信給慧璉請她代為約請印順法師為他的《中國禪宗史》大陸版寫一序言,慧璉回信說印順法師重病住院,不可能為此書寫序。對此,我當然感到十分遺憾,只能希望印順法師早日康復。

印順法師的《中國禪宗史》是一部非常有價值的學術著作。它對印度禪到中國禪的發展,禪學的中國化,牛頭宗在中國禪學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壇經》的成立與演變,曹溪禪的開展與其發展和分化的過程以及又統一於江南曹溪流派等等,都做了深入的研究,並得出可信的結論,對我們進一步研究中國禪宗的歷史與思想都是十分有價值的。

禪宗是一個中國化的佛教宗派,這大概已為中外學者們所公認。我們根據什麼說禪宗是中國化的佛教宗派呢?印順法師的《中國禪宗史》有一段話可以說是很能說明這個問題的,他說:《壇經》所說的「性」,是一切法為性所化現(變化)的;而「性含萬法」,「一切法在自性」,不離自性而又不就是性的。所以性是超越的(離一切相,性體清凈),又是內在的(一切法不異於此)。從當前一切而悟入超越的,還要不導一切,圓悟一切無非性之妙用的。這才能入能出,有體有用,理事一如,腳跟落地。在現實世界中,性是生命的主體,宇宙的本源。性顯現為一切,而以心為主的。心,不只是認識的,也是行為——運動的。知覺與運動,直接的表徵著性——自性、真性、佛性的作用。「見性成佛」,要向自己身心去體認,決非向色身去體悟。如從色身,那為什麼不向山河大地?這雖可說「即事而真」,而到底是心外覓佛。所以在說明上,不免有二元的傾向(其實,如不是二,就無可說明)。(引自台灣正聞出版社1937年版,第374—375頁,著重點為作者所加)

這一段話的主旨是在說明中國禪宗是以「內在超越」為特徵的。佛教作為一種宗教自有其弘揚教義的經典,一套固定的儀式,必須遵守的戒律和禮拜的對象等等。但自慧能以後的中國禪宗把上述一切外在的東西都拋棄了,既不要念經,也不要持戒,沒有什麼儀式需要遵守,更不要去崇拜什麼偶像,甚至連出家也成為沒有必要的了,成佛達到涅槃境界只能靠自己一心的覺悟,即所謂「一念覺,即佛;一念迷,即眾生」。這就是說,人成佛達到超越的境界完全在其內在本心的作用。

中國禪宗之所以是中國式的思想而區別於印度佛教,正因其和中國的儒家、道家哲學一樣也是以「內在超越」為特徵。它之所以深深影響宋明理學(特別是陸王心學)正在於其思想的「內在超越性」。如果說以「內在超越」為特徵的儒家學說所追求的是道德上的理想人格,超越「自我」而成「聖」;以「內在超越」為特徵的道家學說所追求的則是精神上的絕對自由,超越「自我」而成「仙」,那麼,以「內在超越」為特徵的中國禪宗所追求的是瞬間永恆的涅槃境界,超越「自我」而成「佛」,就這點說禪宗仍具有某種宗教形式。

禪宗雖然仍具有某種宗教的形式,但由於它要求破除念經、坐禪、拜佛等一切外在的束縛,這勢必包含著某種否定其作為一般宗教的意義。這就是說,禪宗的世俗化使之成為一種非宗教的宗教在中國社會發生著影響,它把人們引向在現實生活中實現超越現實的目的,否定了在現實世界之外與之對立的天堂與地獄,表現出「世間法即佛法,佛法即世間法」的世俗精神。

禪宗作為一種宗教,它不僅破除了傳統佛教的規矩,而且認為在日常生活中不靠外力,只靠禪師的內在自覺就可以成佛,這樣就可以把以「外在超越」為特徵的宗教變成以「內在超越」為特徵的非宗教的宗教,由出世轉向入世,從而克服了二元化的傾向。這種轉變,是否可以說禪宗具有苛種擺脫傳統的宗教模式的傾向。

如果說在中國有著強大的禁錮人們思想的傳統,那麼是否也有要求打破一切禁錮人們思想的「資源」呢?如果確有這樣的「資源」,禪宗應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禪宗否定一切外在的束縛,打破一切執著,破除一切傳統的權威和現實的權威,一任本心,從這個意義上說人自己可以成為自己的主宰,這樣的思想解放作用在我國長期封建專制社會中應是難能可貴的,似乎應為我們所注意。當然中國禪宗由此而建立了以「自我」的內在主體性為中心的權威,虛構了「自我」的無限超越力量,而又可以為以「自我」為中心的內在主體性所束縛,這也許是禪宗無法解決的矛盾。

由此可見,禪宗是中國的思想,對中國社會有著很大影響,我相信《中國禪宗史》的出版將會對進一步推動中國哲學、中國佛教,特別是禪宗的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當然,印順法師生活在海峽彼岸,他又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大師,我們出版他的著作只是為了使我們可以從更廣闊的領域來探討一些問題,從而使中國文化得到發展。

1990年10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行者維摩詰爾 的精彩文章:

林斤瀾:《矮凳橋風情》後語
琅玕閣 公劉:書香

TAG:行者維摩詰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