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間正道是滄桑

人間正道是滄桑

四月份,美好的四月份,也是電視動畫開畫第二季度的月份。相信有瀏覽過情報的人已經察覺了今年的放送陣容的特點,總結起來就是「文藝復興」。在一月份我們迎來了《百變小櫻》的新作動畫,而4月份,一個久違了十多年的續作即將再次讓大家領略什麼叫世紀初老一輩愛好者的口味。

看到封面圖的人想必已經知道我要說的是什麼了。沒錯,就是《全金屬狂潮》第四季「Invisible Victory」

光是高清PV,就已經能讓粉絲們內分泌不協調了。要知道第一季和第二季還是480P的4:3屏比,現在的小孩都嗤之以鼻的「上古」畫面,由此可見這時間跨度是多麼誇張。

可能有人會問,「啊,4月這麼多動畫 ,你為什麼單講這個?這是偏愛!」。

對的,就是偏愛,機器人動畫里,除了那幾部高達以外,我反覆看的最多的還真是《全金屬狂潮》。那麼在新作開映前,我就來好好說說為什麼《全金屬狂潮》真的好看,能夠吊到一代人的胃口。

在動畫改編這個點之前,我們先稍微地了解下原作。《全金屬狂潮》是由賀東招二所著,四季童子插畫,1998年開始出版的輕小說。所謂輕小說,是指面向年輕人群體,可以」輕鬆地閱讀」的流行文學,比較像是線下的網路文學這樣的通俗讀物,最早的起源一般認為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1998年出版的上世紀讀物,同現在的輕小說相比,可以說是相當的不同。在輕小說誕生的初期,流行的題材普遍是受《勇者斗惡龍》等RPG遊戲而衍化出的奇幻作品,如果用西方流行文學來比較的話,大概是類似《龍槍編年史》這樣的粉絲消化再創作;而進入2010年後,看各種輕改動畫,想必也能看出流行的題材是「異世界穿越」,不管是網路遊戲穿越,《尋秦記》那種真的穿到別的世界,或者是異世界人物到現實世界,抑或是解構傳統日式奇幻故事結構的異色作品,這些也都可以算作一個大類。而二十一世紀初這個時間段,輕小說是校園題材的天下。無論戀愛喜劇,情景喜劇,冒險故事,學園這個公式就是那個時代的「異世界」,只不過故事更像是發生在讀者們身邊。

儘管不是百分百的校園題材輕小說,但《全金屬狂潮》是第一批走校園題材的。換句話說,大量校園題材輕小說和動畫,都難逃這個大前輩的影響。鄙視套路沒有問題,但最早想到套路的,萬不得被當成等閑之輩,直到現在,《全金屬狂潮》的第二季,依舊是校園喜劇的巔峰之作。

也許你會不解為什麼要先提到第二季,因為第二季實際是原作小說短篇部分的合集。原作中利用角色性格和周邊環境製造的畫面感極強的搞笑場面,在動畫里也得到了相當出色的還原和強化,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觀眾在爆笑之餘輕鬆地熟悉主要角色們。順帶一提,製作第二季「Fumoffu」和第三季「The Second Raid」的並非是製作第一季的Gonzo,而是那個現在名氣好壞參半的京都動畫,《全金屬狂潮》的動畫項目,和原作者賀東招二加入團隊也是其開始獨立化的契機。

京都動畫今年一月的《紫羅蘭永恆花園》,別的不說,畫面是很漂亮,而且是第一部1080P標準製作的電視動畫。

掰回原來的話題,《全金屬狂潮》光從短篇部分,就已經在校園喜劇方面擁有著足以自證優秀的資本,而這個資本的來源,則是它的本篇主線。

《Full Metal Panic》,這個很明顯在致敬《全金屬外殼(Full Metal Jacket)》的書名一出現,就已經跟好萊塢電影一樣,說明了它的主題。那些遊離在主線外的短篇故事與其說是自由創作,不如說是本篇對人物的詮釋為短篇提供了絕佳的素材。

作為一部機器人題材的小說,《全金屬狂潮》在當時絕對算得上是一個異類。設定上,故事發生在冷戰時期,蘇聯並未解體,中國兩黨分治,這個與現實略有不同的世界不同於其他大多數作品處於火熱的戰爭階段,而是真正的冷戰。至於作品中被稱為Arm Slave的人形兵器,既不高大也不是以一當十的最終武器。完全遵循現代戰爭法則的AS,不過是放大的外骨骼裝甲,填補火力縫隙的特種裝備。最受推崇的不是裝載強大機能的實驗機,而是像AK47一樣粗糙但皮實的大規模量產機。甚至驅動人形武器的種種技術,都是匪夷所思的」黑科技」(沒錯,「黑科技」一詞的由來,就是《全金屬狂潮》),本身就在質疑這個「真實」的武器的合理性。這樣一種軍武氛圍濃厚,貌似處處有著八十和九十年代真實系機器人動畫味道,但卻又全然不同的風格本身就是少數派中的少數派。更上一步,這麼一個硝煙味的世界,又有著校園環境這一層和平環境與不安穩的外部形成鮮明的對比,《全金屬狂潮》自成一派的獨特背景本身趣味十足以外,也解釋了主角二人為何會有著如此的孽緣。

換句話說,一部作品裡你能看到兩種故事風格奇妙地融合在一起,擦出絕無僅有的火花。

相良宗介就是代表著作品中戰爭世界的一份子。8歲時遭遇空難,落地後被蘇聯克格勃培訓成殺手,而後參與對阿富汗作戰並轉為反蘇游擊隊「聖戰士」(真的有這個組織,而且是「基地」和塔利班的前身)成員,再之後成為為防止戰爭擴大化而戰的傭兵組織「秘銀」。當過正規軍又當過恐怖分子,在戰火中長大的17歲少年,現在的作品裡也挑不出幾個。也正因如此,他的能力就被局限在他的自身經歷的程度中,論戰鬥,他是依靠經驗而名副其實的游擊、爆破、偵察和AS駕駛專家,推崇高效的實用手段,秉承「在獵物面前舔舌頭的是三流獵人」的信條,絕非那種隨隨便便秒殺全場的「龍傲天」式爽文角色;論其他方面,他很明顯地表現出自己的薄弱之處,尤其是他在見到女主角之前,從未感受過的和平世界。於是乎在作品中我們看到的宗介中士,是一個不知道日常生活為何物,隨時準備著戰鬥,也因此在校園生活中頻繁出糗,而在關鍵時刻可靠到令常人畏懼的「戰爭狂人」。

而女主角千鳥要顯然是和平世界的代表,直到遇到了宗介這個冤家,她才感受到直面戰火是怎樣的壓迫身心。作為無形啟蒙宗介「正常人生活」的人,小要也絕非是那種花瓶一樣的陪襯,而是在現在普遍媚俗趨勢,講求討好男性的環境下彌足珍貴的自強自立的強勢女主角形象。誠然,沒有入學高中以保護她的宗介,小要連小說第一卷都活不過,但是被動地體會過宗介的日常後,即使宗介暫時離開她的身邊,她也不會向著敵人乖乖就範,夫復何求矣。

這種互相理解而又對立並互補的「冤家路窄」,在「TSR」(對應原作「終結的Day by day」卷)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失去小要的宗介一下子頹廢至崩潰邊緣;同樣地,沒有宗介的小要如履薄冰,只能心驚膽戰地面對暗處的威脅。也正是從這開始,宗介走上了那條讓整個故事燃燒得照亮讀者內心十多年的「奪回日常」之戰。

說到底,《全金屬狂潮》的故事,就是簡單到了極點的「Boy meet Girl」,但是就是這個王道故事,才讓一切顯得如此合理:就是希望在一起,哪有什麼理由好解釋的?除去校園男女、賣萌和那些有的沒的,整個故事立足的根本,在音樂里就已經有所端倪了。

這段熟悉的短篇集主題音樂,毫無疑問是致敬了那部大名鼎鼎的《天龍特工隊》,也從側面印證了《全金屬狂潮》作為動作戲和戰鬥元素當先的原則,如同上個世紀那些劇情簡明扼要的美式動作片一樣。支撐《全金屬狂潮》的並非後來那些日系輕小說中的那種「殺必死」,或者說在長期的連載過程中,《全金屬狂潮》仍然堅持著自己當初確定的故事線,不為角色人氣等外部條件而動搖。這也是小說後期校園部分悄然退場,大量的急轉直下和人物的迷茫等並不歡快的故事元素反而提升了讀者的評價,因為這些東西對於宗介這個披著高中生年紀外表的蘭博式人物而言,缺失了反而是一種可惜,對人物塑造沒有半點好處。正是這種襲承美式動作片的故事結構,對應著期待,按照標準流程捲土重來的宗介才會如此令人讚歎。

當然,堅持如一的還有「Boy meet Girl」。宗介從一個只知道戰鬥的少年兵,逐漸成為有著自主信念,一個「正常人」,他的動力就來自於對小要從最初的保護到信任直至依賴的「戰地鮮花朵朵開」。隨著主線的繼續,不論事態如何,這個主角自發的動機不管是否被明說,都在默默地推動著兩人的故事進展。這也是為什麼宗介從低谷中屢次恢復這種事從未被當作是狗血橋段,因為在故事中這些劇情的低谷本質上是解鈴還需系鈴人的性質,低落是因為小要,那麼重新振作自然也是靠著小要的影響,知道自己根本動機,目標明確的宗介在一個正常流程的故事裡是幾乎不可能成為那種深陷泥潭的墮落扭曲之人。

總地來說,《全金屬狂潮》作為在現在看來,有著「向正統文學看齊」的「自強自立」的輕小說,其改編動畫毫無疑問在證實劇本的優秀是多麼重要。在現在的動畫逐漸傾向用「屬性」堆砌塑造人物時,《全金屬狂潮》用久違十餘年的新作提醒各位:好故事下飽滿人物,才是正道。儘管歷經滄桑,但這份自覺帶來的誠意依舊鋒芒畢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ROM64K 的精彩文章:

TAG:ROM64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