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商業成功的焦慮,讓今日頭條呈斷崖式崩潰態勢

商業成功的焦慮,讓今日頭條呈斷崖式崩潰態勢

文|劉勇

日前,今日頭條再次被央視財經點名批評,原因就在於廣告頁面存在「二次跳轉」不合規的行為。而這,也瞬間讓今日頭條成為負面應用的典型案例。當然,今日頭條的反應也很迅速,不僅第一時間向用戶和商家道歉,還處理了涉事員工,並公布緊急解決方案。那麼,這是不是就意味著可以萬事大吉,今日頭條從此純潔如白蓮了呢?

就筆者來看,這顯然是不可能的。要知道,「沖500億元,保300億元」,這是今日頭條2018年廣告收入目標。而據數據顯示,2016年今日頭條靠信息流廣告收入達60億元,2017年增長至150億元。不斷翻倍增長的廣告收入,讓今日頭條的野心變得無窮大。

一旦今年的廣告收入目標完成,今日頭條將成為僅次於BAT的第四大廣告巨頭,並將新浪、搜狐等「前浪」拍死在沙灘上。但筆者認為,也正是這種對於商業成功的狂熱追求,導致了今日頭條的「焦慮症」愈發嚴重,甚至不惜採用各種極端或遊走在灰色邊緣的手段。如果不及時「改正錯誤」,最終可能會導致今日頭條呈現斷崖式崩潰態勢。

今日頭條的純粹內容輸出之痛

之所以今日頭條如今人人喊打,關鍵就在於它在內容層面的「匱乏」。當然,這裡說的並不是內容數量上的匱乏。今日頭條上的內容數量多到超出天際,但其內容卻很少蘊含價值,並不具備深度和思想性。從一個角度看,今日頭條扮演的角色和原來的新聞媒體一樣,都只是單向傳輸的,用戶只能被動接受。

比如微博、知乎等平台、社區是「觀點內容」的載體,它們的運營機制產生出了基於用戶特色的社區氛圍,並持續輸出具有個性色彩的觀點內容。也因此,這些平台、社區成為當下的主流內容集散地。而今日頭條不然,其核心功能是通過演算法,將用戶似乎感興趣的信息分發給他們。

但是用戶本身並沒有在頭條上產生內容,頭條對於用戶其實是一種單向輸出的關係。具體來看,今日頭條是將其他渠道的內容集合起來進行分類和發送,用戶並不能真正產生互動,或創造的價值——充其量只是在文章下方進行評論而已。這樣看來,今日頭條是處於傳播產業鏈中的下游,負責將其他平台生產出的內容分發給用戶。

而今日頭條的內容生態本質上是建立在流量上的,內容主的目的也是為了流量變現。也正因為此,內容主為了最大化變現內容,就必須瘋狂也不擇手段地去吸引用戶點擊。結果就是今日頭條為了變現而不斷出現標題黨、噱頭文章等,讓自身生態變得亂糟糟,最終多個頻道被封殺。

去年12月29日,因傳播色情低俗信息,存在嚴重導向問題,對網上輿論生態造成惡劣影響,今日頭條手機客戶端「推薦」、「熱點」、「社會」、「圖片」、「問答」、「財經」等6個頻道被暫停更新24小時。時至今日,今日頭條依然沒能真正恢復元氣。

商業成功≠具有可持續性

當然,即便在內容上有著天然的缺陷,但是從商業層面看,今日頭條卻取得了成功。如果按照2017年營收目標25億美金、2億MAU計算,今日頭條的流量變現效率在國內處於第一檔的位置。畢竟當下在內容領域,只要敢做出格的事兒就能撈金,能撈金似乎就意味著成功。

然而,商業上的成功顯然和「內容缺失、廣告當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今日頭條上的廣告越來越多,且越來越低俗。目前,今日頭條上廣告數量之多已經嚴重影響了用戶的使用體驗。而今日頭條又顯然不會減少廣告數量,畢竟這直接關係到今年「沖500億元,保300億元」目標能否成功。但這樣的商業模式能繼續持續多長時間,還有待商榷。

此外,近日有媒體曝光,大量藥品類廣告出現在今日頭條的推送中。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廣告的首頁只顯示藥品的成分、治療功能等,並沒有銷售入口。但按照首頁提示點擊後,就會跳轉到藥品推廣頁面。且有所謂「知名醫學專家」講解代言,隨後便是不少患者現身說法。更讓人無奈的是,頁面上還有提示添加所謂「醫學專家」的微信號。

相關人士認為,今日頭條利用所謂的智能推薦技術去發布違規廣告,是一種拋棄自身應付社會責任的便宜,會對用戶造成極大的危害。也有人認為,今日頭條是在享受流量帶來的巨大利益,故意選擇性地忽略那些負面廣告,其實就是為了一切向錢看。長此以往,今日頭條也將會被用戶拋棄。

早在去年9月,人民網就曾連發3篇評論文章,批評以今日頭條為代表的,單純依靠演算法推薦的平台價值觀缺失、走向媚俗化,並過度追求「眼球新聞」。在文章中就提到,智能平台的身上也應流淌「道德的血液」,不能為只為眼前的流量而放棄了長遠。

但是現在的今日頭條卻越走越偏,顯然已經被利益蒙蔽了雙眼。而隨著越來越多具有個性化的新聞、閱讀等內容聚合應用出現,今日頭條按照現在的路子還能走多遠?呈現斷崖式崩潰態勢已經近在眼前了,今日頭條是時候想想應該如何去挽回用戶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說說 的精彩文章:

「大數據殺熟」來襲!馬雲呼籲關注隱私,李彥宏卻語出驚人!
蘋果不行?恐怕令你失望,一大波國產手機「跪舔」劉海屏!

TAG:科技說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