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西漢帝陵選擇於咸陽原的秘密

西漢帝陵選擇於咸陽原的秘密

西漢王朝的11個皇帝均葬於西漢長安城附近。除漢文帝霸陵和漢宣帝杜陵分別位於西安東郊的白鹿原下和西安東南的杜陵原上外,其餘9座均分布在渭河北岸的咸陽原上。

咸陽原上的9座帝陵自西向東依次為武帝茂陵、昭帝平陵、成帝延陵、平帝康陵、元帝渭陵、哀帝義陵、惠帝安陵、高祖長陵、景帝陽陵。這些陵墓東西綿延50餘公里,還有大臣、嬪妃也多陪葬於諸陵附近,有800餘座,這些帝王陵墓,是西漢社會的縮影。

武帝茂陵

長安周圍地勢高敞,適於營陵的地方並不少,如白鹿原、少陵原、神禾原及咸陽原等,那麼,為什麼西漢的皇帝都要把自己的陵寢選擇在渭河北岸的土塬上呢?是這裡的風水好,還是因為其他原因?

昭帝平陵

成帝延陵

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這片神奇的土地。渭河從關中平原中部流過,南面就是巍巍秦嶺,其間是小範圍的黃土台塬或衝擊平原;而向北地勢逐漸升高,為關中平原向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有一塊規模較大的黃土原台。咸陽塬西起漆水河畔,東至涇渭交匯處,東西長約30多公里,南北寬也有10多公里,綠野平疇,塬台谷壑,氣勢莽莽。

咸陽原是一塊風水寶地,不 僅有「龍勢」,而且還 「聚氣」。咸陽原高出關中平原,地勢高起,東西長約30多公里,南北寬十多公里,平坦開闊,良田萬頃,是標準的「龍勢」。而且咸陽原南襟渭水,而北帶涇河,可謂好水環繞,充分具備了 「聚氣」的條件。

元帝渭陵和皇后墓

長安附近其他黃土台原,雖然也都地處兩河之間,但均比不上咸陽原的原面開闊,氣勢雄偉,其中面積最大的白鹿原長約25公里,寬6—10公里,且這些台原多呈階梯狀傾斜 ,槽形窪地和緩丘狀高地較多,原面也不夠平坦,與「龍勢」的要求有較大差距。

古人講究「凡葬必於高陵之上」,要求土厚水深。咸陽原高出渭河平原地帶有上百米,土層深厚,地下水也較深。除渭陵、延陵處於潛水水位埋深30—50米的區域,另7個陵均大體處於潛水水位埋深大於50米的區域。霸陵雖依山為陵,但陵區的大部在漢長安城以東的白鹿原上,杜陵位於漢長安城以南的杜陵原上,也均符合土厚水深的基本要求。

西漢主陵區選在咸陽原上,還有一個重要的社會原因,那就是置陵邑以作京師屏障。西漢前期,主要威脅來自兩個方面:一是以六國舊貴族為主的關東豪族;另一是掠奪成性的匈奴貴族。咸陽原正當長安北首,是匈奴人進攻長安的必經之地,漢初匈奴多次入侵, 就是從這裡進軍,京城長安受到嚴重威脅。

帝陵選在咸陽原上,廣置陵邑,大批遷徙關東豪族,即將這些六國舊貴族置於西漢統治者的嚴密監控之下,同時遷居咸陽原的數十萬戶,也為京師長安的北門戶增添了一道防禦匈奴南侵的堅強屏障。

景帝陽陵

這項強制移民的國策從漢高祖劉邦時便開始實行,據文獻記載,漢高祖長陵邑中人口多至十萬。茂陵邑人口竟達到27.7萬,當時皇帝陵周邊簡直就是一座中等城市。故咸陽原的選擇及陵邑的設置,實為穩固政權戰略決策。

今天我們漫步咸陽塬,內心也不免升起一股豪壯,一座座帝王陵呈東西排列,蔚為壯觀,儼然就是一座座東方金字塔。這其中很多謎底還有待以後發掘。

資料來源:國家地理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漢 的精彩文章:

西漢兵力短缺,劉邦這樣做增加了人口,卻讓女性苦不堪言!
西漢時期真正受重用的五名大臣,其他都是庸才

TAG:西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