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印象濟南】1748年,乾隆皇帝來到濟南,給濟南帶來了詩和傳說

【印象濟南】1748年,乾隆皇帝來到濟南,給濟南帶來了詩和傳說

1748年4月1日,乾隆皇帝來到了濟南。他給濟南帶來了詩,帶來了傳說,也帶來無端的猜測。這是乾隆第一次出巡山東,剛剛從曲阜泰山祭祀歸來,早上他是從開山大營起駕而來,開山的位置就在今崮山立交一帶。離濟南二十公里。中午過後他到達了城西,直奔趵突泉而去。

此時的趵突泉水涌若輪,楊柳初綠,泉畔皇家旌旗飄揚。乾隆瞻仰其皇祖康熙手書御碑「激湍」,他心中無比豪邁。寫下了《趵突泉恭依皇祖御題原韻》一詩:「穹碑瞻聖藻,古寺駐春旗。即景清明日,湔裳大小璣。波心翻雪練,石齒漾苔衣。對此蠲塵慮,從添逸興飛。」詩寫的很棒!這時候乾隆才三十七歲,風華正茂意氣風發。他無疑借鑒了李白的詩句,「俱懷逸情壯思飛」。

接下來的三天里,乾隆謁舜廟,登千佛山,遊歷珍珠泉,大明湖諸景,所到之處賦詩暢懷。此後,乾隆意猶未盡,二度蹕臨趵突泉,寫下《再題趵突泉》詩。詩人思緒飛揚,想到遠古以來,這一泓清泉聚集先民,孕魯育齊,奔流入海。吟道:「噴珠屑玉各瀾翻,孕魯育齊相鼎峙。匯為圓池才數畝,放濼達江從此始。」

他在趵突泉為大地祈雨,「擬喚天龍醒痴眠,今宵一灑功德水」。乾隆來濟南之時,正值山東連年大旱,災情牒報飛傳。他作有《雜詠四首賜東省巡撫以下諸臣即書賜阿里袞》等詩篇,詩中專論災荒。他告誡官員們說:「救荒無善政,舊聞今見之。堯舜豈非聖?然猶病博施。幣粟縱不惜,承宣系有司」。他承認災荒的嚴重局面:「嗟此齊魯民,被歉已連年。富者日以貧,貧者更倒懸。計口縱授食,日月乃苟延。」乾隆竟毫不掩飾自己「其如格無術,忸怩慚靡已」,「賴天佑此方,延頸長仰企」的無奈。他在詩中描繪了這樣的畫面;一代君王站在無際的麥田邊,渴望著天上的雨。雲剛稍聚,卻又被風吹散去,心中滿是惆悵。

他在幾首詩中談論很多賑災,管理,分配,官員不作為,中飽私囊等細節,無一句廢話。有人認為乾隆詩一般,甚至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詩。豈不知,他是用詩記錄生活,他本身就是一首詩,一首悲歡交融的詩。作為詩人他有激揚的情感,豐富的想像,加之深厚的文學功底,令他一揮而就,成為高產詩人。

乾隆皇帝在濟南,寫下眾所周知的《題鵲華橋三首》詩。詩中說:「長堤數里亘雙湖,夾鏡波光入畫圖;望見鵲華山色好,石橋名亦與凡殊。」他感到鵲華橋的名字非同凡響,繼而半開玩笑的寫道:「大明豈是銀河畔,何事居然架鵲橋?」讓人始料不及的是,事隔三天,伴駕來巡的孝賢皇后在迴鑾途中逝世。天河阻斷,鵲華橋詩竟成讖語。

乾隆皇帝對孝賢皇后一往情深,忌觸舊景。此後乾隆出六下江南四巡山東,沒有再進濟南城,此後他多次在詩中提到濟南,提到孝賢皇后:「大明湖已是銀河,鵲華橋成不再過。付爾東風兩行淚,為添北渚幾分波。」

乾隆來濟南期間,他接見了濟南貢生張廷望的五歲的孫子孫永清,孩子能背誦樂善堂全集。當時孝賢皇后的兒子剛剛夭折,看到孫永清,觸發了皇后了心中的悲痛。九年後乾隆二下江南經過濟南城外,孫永清又參加了迎駕,他已經十四歲了。乾隆在詩中記載了此事,我們亦可從中窺見他的內心世界:「五歲神童亦自賢,誰知深恨觸悲弦。那堪嶷嶷將成冠,鞠腃趨迎蹕路邊。」

事隔很多年以後,瓊瑤寫了一個「夏雨荷」。網路把她當作大明湖畔的傳說演繹開來,大明湖更加聞名遐邇。瓊瑤為何產生這樣構思?當年乾隆游大明湖,來到一座水亭,寫下《大明湖》詩。詩中說:「應接無暇有餘樂,水亭清雅陳筆硯。便教乘興一揮毫,苕華記予初所見。」乾隆用了「苕華」一詞。龔自珍有詩說:「夏後苕華刻,周王重璧台。姒書無拓本,姬室有荒苔。」

如果愛新覺羅·弘曆沒做乾隆皇帝,他應該只是個儒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乾隆 的精彩文章:

歷史秘聞,雍正是靠兒子乾隆當上皇帝的嗎
故宮珍寶:乾隆愛美人更愛美玉,故宮一半藏玉為其所有,精美絕倫

TAG:乾隆 |